唐大中七年,李商隐在梓州,在川東節度使柳仲郢的幕中已經三年了。二月二日是蜀地踏青節,詩人到江邊遊玩,見春光明媚喜人,不禁勾起了深深的思鄉之情。
李商隐《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裡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簡注:二月二日,《全蜀藝文志》:二月二日為踏春節。花須柳眼各無賴,花開時露出的花蕊,初放時如眼的柳葉,用春天的風光來挑逗人。元亮井,陶淵明字元亮。他的《歸園田居》中有“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朽株”之句。從事,辦事。亞夫營,漢将周亞夫,駐地細柳營,以軍紀嚴明著稱。此處是指東川節度使柳仲郢。
詩意散繹:
二月二日江畔踏青,風和日麗時聞樂聲。
花蕊柳葉妩媚動人,蝴蝶蜜蜂飛舞輕盈。
萬裡思鄉情如陶潛,三事辛勞身在軍營。
新灘水流不知我意,聲如檐前夜雨不停。
簡評:
此詩首聯叙事,語調輕快;次聯寫景,互文見義。“無賴”者其實也是出于“有情”。筆觸及于花須柳眼,觀察之細膩可知,而蜂蝶之款款多情,則使骀蕩春光溢出紙面。三聯歸到自身,在梓州幕府不覺已過三載矣,何曾一時忘卻故園鄉井!自然而貼切的用典,使詩意愈加深沉厚重。尾聯面對一春水,由淺灘的水流之聲與風檐的夜雨之聲作聯想,完足了鄉思難遣的抒寫。
商隐此詩并未标榜學杜,但我們讀來,總覺得與老杜浣花草堂諸詩風格極為相似。曆代詩論家幾乎一緻肯定此詩似杜。
王夫之《唐詩評選》:何所不如杜陵!
何焯《義門讀書記》:此等詩神似老杜處,在作用不在氣調。
方東樹《昭昧詹言》:此詩似杜公。
由此可見,讀詩的感受雖然人各不同,但畢竟還是可以相通的。因而對一首詩來說,應該是可有公論的,而且是必有公論的!博雅諸公以為然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