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5438 字
閱讀時間約:6 分鐘
本文章節:
01、因病休學後她渴望回到校園
02、“冰火兩重天”的情緒交替
03、白天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
01、因病休學後她渴望回到校園
瑤瑤13歲,是我們接診的患者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昨天,瑤瑤母親的自述文章分享了女兒的成長和患病經曆。
瑤瑤大約1年前在學校感到胸悶、想哭、非常不舒服,晚上失眠,在家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最後不得不休學。
父母帶瑤瑤去過精神科,診斷為重度抑郁症,醫生開了舍曲林。瑤瑤不抗拒吃抗抑郁藥,隻想感覺好一些。但父母不同意,認為精神科藥物副作用大,曾帶女兒看過中醫院,但瑤瑤又喝不慣中藥。
所以,無論是藥物上還是心理上,瑤瑤一直沒有接受過傳統的專業治療。幸好她休學後情緒相對穩定,與父母的關系不算十分惡劣。後來,父母在網上了解到我們,考慮後決定前來面診。
面診時,她對媽媽仍有較大的抵觸情緒,因為她經常在學習上受到媽媽的訓斥,“我媽搞一言堂,非常獨斷”。
5年級後,瑤瑤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2、3天就跟媽媽大吵一架,結果被媽媽批評得更猛烈。
從那時候起,她就經常情緒低落,有時難以入睡,甚至想過死亡,隻是症狀還不突出。“我跟我爸媽說過,但他們不當回事”。
上了重點初中後,瑤瑤的日子更加難過了,學習壓力很重,老師的教學節奏很快。雖然瑤瑤一直被父母逼着學,内心壓抑,但她成績很好,小學時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
逐漸她也認為自己必須表現優秀。而且父母很少對她肯定,來自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就成了她的主要自信來源,她非常在乎。
可到了這所初中後,無論她怎麼努力,不斷自我施壓,名次和成績都很一般,數學還聽不懂,考不及格。
瑤瑤非常焦慮,每次考試和成績公布前都很緊張。如果考得不好不但自卑,回家還沒法跟父母交代。有時她會在課堂上忍不住哭出來,失眠加重;可越失眠越焦慮,越焦慮越學不進去。
圖片來源于網絡
由于休學後暫時脫離了學習壓力,瑤瑤的情緒症狀緩解了很多,尤其在白天,也能跟父母适當地交流。但她晚上容易情緒波動,淚流不止,失眠仍然嚴重,淩晨2、3點才能入睡。她在嘈雜的環境下會特别受不了,心裡莫名冒火。
不過總的來說,面診時瑤瑤的情緒很穩定,表達流利,思路清晰,主要問題在于無法複學。我當時初步判斷她的問題主要是學習障礙和失眠,情緒症狀比較輕微。
瑤瑤和父母主要想解決的也是學習障礙、複學的問題,并提出了接受系統化深度心理幹預的強烈願望。
經過我們更深入的評估後,瑤瑤一家确定了心理幹預方案。但我們明确提出,不宜隻幹預學習障礙,這樣效果可能會很不穩定。因為從瑤瑤的成長經曆來看,學習障礙隻是表面的,根源還是情緒症狀背後的疊加性心理創傷。
我們堅持一定要先解決瑤瑤的情緒問題,建立積極的認知和逆商,父母有針對性地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孩子學習效率的恢複和提升才能更加穩固,才能真正地走向心身健康。
瑤瑤和父母接受了我們的建議。但正式開始幹預後,我們發現瑤瑤的病情其實沒有面診時發現的那麼簡單。
02、“冰火兩重天”的情緒交替
在前期的認知幹預中,瑤瑤認為自己在家能夠正常生活,但晚上仍有情緒低落,尤其想到學習時會焦慮到睡不着。她非常期待接受幹預後能正常複學,像以前一樣投入學習。
考慮到她迫切想複學的意願,開學前所剩下的時間又不多,我們便盡可能加快了進度。很快就轉給了催眠治療師Lucy,對她實施深度催眠下創傷修複。
第一次催眠着手的是情緒症狀。瑤瑤說每到晚上8點到10點後,她會莫名地情緒低落,但腦海裡沒有相關的畫面,她也找不到原因。
在深度催眠下,催眠治療師Lucy發現了這背後的4個心理創傷,都與她和母親的沖突有關。
比如瑤瑤大約7、8歲時,一天晚上她和媽媽吵架了,原因是她寫完作業後很想出去玩一下,但媽媽不允許,理由是還有培訓班的習題沒完成,也還沒練琴。
最後瑤瑤還是被迫繼續學習,但心裡非常委屈、孤獨、生氣、憋屈,感到十分累,而且很羨慕别的同學。在她心裡面,她覺得無論自己多優秀,在外面收獲多少誇獎,但媽媽都沒有認可過她,“我覺得自己像個空殼,沒有真實的自己”。
還有她大約13歲時,也是晚上,學校宿舍的同學們都睡着了,但她失眠,“明天就要回家了,但我不想回現在的家,我想回小時候的家”。她躺在被窩裡一直流淚,但不敢哭出聲來,硬生生把情緒壓抑了下去。
昨天還提到瑤瑤在5年級時曾希望有一台手機,但媽媽拒絕了,理由是會耽誤學習。在深度催眠下,瑤瑤想起了那時的内心想法,“是不是和我成績相關的媽媽才關心?是不是她就愛我的成績?媽媽是一個不愛我、不關心我的人”,内心充滿難過和痛苦。
相關的心理創傷得到修複後,瑤瑤第二天反饋,她晚上輕松多了,睡眠明顯改善。我告訴她,她感到情緒低落但又說不出原因,很多精神科大夫可能會認為這是“内源性抑郁症”,是生物學層面的因素導緻的。
如果接受一般的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她說不出具體的事,也很難進行下去。這是因為目前主流心理學流派仍停留在外顯記憶層面。
但當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複技術(TPMIH)深入到内隐記憶層面時,就能精準化地發現、并修複相關創傷事件,效果還很明顯。瑤瑤進一步理解了正在接受的心理幹預技術,對我們的信任度進一步提高了。
她的媽媽對于女兒情緒的改善也很欣慰,但震驚于那些事對女兒造成的心理傷害。我引導她不必自責,而應真正地學會自我反省,将愧疚化為動力,學習掌握良性溝通三部曲——共情、傾聽及積極引導。
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二次催眠時,需解決的問題就相對複雜了。瑤瑤說她晚上有時很“亢奮”,但如果聽到噪音,就會非常煩躁,甚至有打人的沖動,接着情緒又會轉為非常抑郁,有種“冰火兩重天”的感覺,特别累,特别痛苦。而且這會持續好幾天晚上,令她感到無比疲憊。
這個症狀她在面診時沒有提及過,但在初期認知幹預時跟我說過。我擔心這背後是否有輕躁狂發作的可能性,也就是那時候,我們意識到瑤瑤的情緒症狀沒有想象中的簡單。
在深度催眠下,Lucy針對這個問題找到了2個心理創傷。
瑤瑤10歲時,有一天晚上背鋼琴譜背到很晚,因為第二天就要參加等級考試了。她感覺很累了,但媽媽不斷催促她,“一定要背樂譜”。後來實在太晚了,樂譜隻背了一半,媽媽決定讓她去睡覺。
可是她躺在床上睡不着,轉輾反側擔心次日的考試,腦子裡不斷回響着媽媽的聲音:一定要背樂譜、一定要背樂譜。
第二天上午,瑤瑤沒法按時起床,錯過了等級考試。她看到媽媽其實很生氣和失望,但又故意表現出平靜。這讓她更加愧疚了:“媽媽陪我練了那麼長時間,譜子那麼簡單,我竟然背不下來!”
第二個心理創傷更加關鍵。瑤瑤6年級時,進入小升初的關鍵階段。有一天放學後母親因有事,沒來接她,囑咐她自己去上奧數班。
瑤瑤上了一天課已經很累了,但她知道不順從媽媽的後果。結果奧數班老師也有事遲到了,瑤瑤等了很久老師還沒來。她真的撐不住,拖着疲憊的身體先回家了。
回家後,她被媽媽罵了一頓,“你為什麼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樣堅持一下?你累,誰家的孩子不累?你就是懶!偷懶!任性!”
瑤瑤非常委屈,反駁了一句:“要不你去試試?看你能不能堅持!”
媽媽一下子情緒大爆發,開始不停地翻舊賬,把女兒之前很多令她不滿的事兒拿出來一頓痛罵。
那天晚上瑤瑤又失眠了,人很累,但腦子停不下來,母親說過的話不停在腦子裡轉啊轉,“你看看别人”“你就是偷懶,任性,不想堅持”。
她很想放聲哭,但怕被發現,隻能一直默默流淚。第二天她還要爬起來上學。表面看起來她很平靜,如往常一樣,但其實她狀态很差,但強迫自己“亢奮”起來,強行調動精力聽課、作業,但其實效率極低。
好不容易又熬到了晚上睡覺時間,瑤瑤已經筋疲力盡了,但她還是睡不着。腦子裡又出現了母親的話“你看别人怎麼怎麼樣”,她不停地想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如别人。
這種情況持續了4、5天,旁人看不出來明顯的異樣,但其實她内心非常焦慮、煩躁、學不進去。其實在這時,她已經出現“微笑型抑郁症”的征兆了。
以上創傷得到修複後,瑤瑤覺得對比起第一次催眠,她的内心有了一種真正輕松的感覺,睡眠進一步得到改善。
次日接受我的強化認知幹預時,我跟瑤瑤說,她這個“晚上亢奮”的症狀,如果說給很多主流的精神科大夫聽,他們很可能以為她輕躁狂發作了,進而診斷為為雙相障礙。她和父母的心理壓力會驟然增大!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從這個角度看,雖然媽媽給她帶來過很多心理創傷,但她生病後,媽媽堅持讓她接受高效的心理幹預,這個選擇還是比較理性的。我引導她要學會認可、感謝父母。
這次催眠還暴露了她另一個扭曲認知:隻要努力就能成功。她認為自己隻要努力背樂譜了,就應該能背下來啊!為什麼花了一整晚,還是不行呢,于是非常自責。
如果她對這個錯誤認知沒有覺察,以後如果遇到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的情況時,她又會備受打擊,埋怨自己,甚至可能會将責任歸咎于外界。
我告訴她,努力是必須的,但方法和方向也很重要。方法錯了,會事倍功半;方向錯了,再努力也可能是南轅北轍,抵達不了成功的彼岸。她需要反省自己在學習上是否有方法不對、方向有誤的情況。
03、白天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
經過前兩次深度催眠下創傷修複後,瑤瑤的睡眠改善了很多,後來又接受了一次關于内心壓抑、悲傷的創傷修複,那天晚上一覺到天亮。
她說,“這種感覺很久沒有過了”。而且她本來吃的右佐匹克隆片(一種治療失眠的藥物)完全停掉了。我也持續引導瑤瑤媽媽學習掌握更多良好的親子溝通技巧。
第三次準備進行深度催眠下創傷修複,Lucy希望處理她和媽媽的關系,比如她覺得媽媽很容易焦慮,她就必須在心裡面強迫自己成為“母親的母親”,照顧媽媽的感受,即使她其實十分委屈。
可是一談到這個話題,瑤瑤就哭得停不下來,情緒有點激動,甚至有點上氣不接下氣。Lucy不停地安慰她,希望幫助她平複下來,否則将無法進行深度催眠。
但瑤瑤哭了将近2個小時。瑤瑤曾說過Lucy讓她有親人的感覺,可想而知信任度非常高,以至于她忍不住毫無保留地将内心的壓抑情緒全都流露出來。
Lucy認為這種狀态下,不适宜進行深度催眠,便讓我介入,面對我,瑤瑤的情緒逐步平複下來。瑤瑤斷斷續續地才告訴我,原來她哭的直接原因是最近逛商場時看中了一個樂高的鋼琴模型,特别喜歡,想讓媽媽買,但媽媽說以後再買,她内心知道這是媽媽的托辭。
按正常來說,這一類事情即使傷心,也不會導緻哭上2個小時啊。估計在很多家長眼中,這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慣壞了,”那麼傷心,至于嗎”?
但我在對其媽媽做幹預的時候,引導她必須要從更深層面理解女兒的強烈情緒反應。這意味着在過去,她很可能多次因類似的事情對女兒造成過心理傷害,比如總是拒絕女兒的請求,從大人的角度出發認為“這沒必要”“這些東西沒用”。
我建議,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她可以考慮買下那個模型送給孩子。這是接受心理幹預以來,一次修複親子關系的好機會,也有利于瑤瑤的情緒更加平複,更好地接受下一次深度催眠。
後來,媽媽告訴我,她給瑤瑤買模型了,女兒很開心,專心地搭建了很久,母女倆的交流也比以前更順暢一些了。
Lucy和瑤瑤再次見面時,決定先不碰她和母親的關系問題,擔心再次引發她的創傷激活後的情緒爆發。而是先處理另一個問題:瑤瑤在白天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不去積極面對,也不處理,到了晚上回想起來很容易情緒崩潰。
圖片來源于網絡
Lucy利用深度催眠發現了2個心理創傷。
第一個是瑤瑤12歲時,一家人去北京遊玩,但北京的交通線路非常複雜,傍晚時3人找不到回酒店的路了。
瑤瑤的媽媽一個勁埋怨丈夫沒有做好旅遊攻略,兩人吵了起來,媽媽最後傷心地哭了,爸爸還在繼續罵。瑤瑤看到媽媽那樣,心裡很難過,也在默默流淚。
一家人好不容易回到了酒店,父母繼續冷戰。瑤瑤不知道說什麼好,坐在床邊很尴尬、無助,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睡覺。她當天晚上還夢見父母在吵架,自己在夢裡哭,醒來了眼角還有眼淚。
Lucy問她,當時有沒有想過去安慰媽媽?瑤瑤說她不敢,害怕自己去安慰的話,媽媽看到自己也哭了,媽媽會自責。
為什麼瑤瑤認為,自己的哭會引起媽媽自責?這背後肯定有另一個更早發生的心理創傷。
原來,瑤瑤大約11歲時,媽媽和姥姥吵架,她在旁聽出了一些問題,就插了一句嘴,指出姥姥的錯誤。結果姥姥更生氣了,突然大聲吼瑤瑤,她一下子吓哭了,媽媽也哭了,繼續和姥姥吵架,而且說瑤瑤說得對。
“姥姥的反應很吓人。本來媽媽是沒哭的,我插了話之後媽媽才哭了,我讓她自責了”,瑤瑤說。
其實,瑤瑤媽媽當時哭并不是因為自責,而是因為和姥姥吵架而感到委屈,看到女兒被吓哭了又心疼。瑤瑤産生了錯誤的歸因。
Lucy還發現,瑤瑤壓抑的時候經常不敢哭出聲來,但會在做夢的時候哭,醒來時眼角還挂着淚珠。瑤瑤認為在夢境裡哭是一種很好的釋放壓力,這沒啥不好的。
可其實這是很消極的方式。經常做噩夢,在夢裡感到壓抑、痛苦,這會影響睡眠質量和第二天的精神狀态,長期以往,對心身都不利。
而且這相當于一種“隐藏”情緒的方式,白天裡拼命作出若無其事的樣子,不去處理問題;到了晚上獨處時哭着入睡,在夢裡繼續哭,第二天起來繼續僞裝。這其實是典型的“微笑型抑郁症”。
我引導瑤瑤要用積極、健康的解壓方式取而代之,而且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要學會面對和積極處理。
如果是一時難以改變的現狀,要學會先理性接受,再有智慧地轉化思維,甚至升華,為以後改變狀況做充分準備。總之,盡量不要總是讓事情埋在心裡,形成疊加性心理創傷。
數天以後,瑤瑤再次前來接受深度催眠。Lucy繼續跟她談起與母親相處的問題。
可是瑤瑤再次哭起來,說跟媽媽在一起時自己很難放松下來,想起來心裡就很難受。她的心理創傷再次被大量激活,當天的深度催眠隻好又取消了。
瑤瑤的媽媽到底還對女兒造成過哪些創傷,導緻女兒一想起來就那麼委屈、痛苦?明天繼續分享瑤瑤的心理幹預經曆。#雙相障礙# #青少年心理# #學習障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