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8 零刻網
據零刻網最新綜合報道,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及内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位于中國北部陝西省臨潼區城東5公裡處的骊山北麓,其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的陵墓!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可以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财富,它們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人民巧奪天工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财富。
但是,面對着秦始皇陵這樣的世界級瑰寶,國内不敢挖,國外考古界也不敢挖,這就像一個太監守着一個極品美女,而不能一親芳澤,那種煎熬該是多麼的痛苦!
考古隊的探測結果表明,陵墓四周都是一圈極厚的宮牆,墓室完好無損和這道宮牆有很大關系。這種新發現的墓葬形式被稱為“秦陵式”。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
在古代由于受技術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實為不易,并且如果地宮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長期滲透,定會使地宮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設計者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一點。當然這些都不過是推測,具體情況如何,不得而知。
從已發掘的秦始皇陵遺迹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宮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帶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實現這一點,非建造廣闊的墓室難以如願。
地宮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為秦皇陵建築的核心。有關秦陵地宮位置問題,曆來衆說紛纭。
史料《漢舊儀》一書中有一段關于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介紹: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稱其帶了72萬人修築骊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旁行三百丈”一說讓秦陵地宮位置更是撲朔迷離。民間曾傳說秦陵地宮在骊山裡,骊山和秦陵之間還有一條地下通道,每到陰天下雨的時候,地下通道裡就過“陰兵”,人歡馬叫,非常熱鬧。據悉,考古學家根據這個傳說曾作過很多考察,但卻一直找不到這個傳說中的地下通道。
地宮有無水銀?
考古隊的探測結果表明,地宮内的确存在水銀,且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史記》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證明。
宮内水銀防腐防盜,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地宮内“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研究員劉士毅介紹,通過物探證明,地宮内的确存在着明顯的汞異常,而且汞分布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
如果以水銀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話,這正好和我國渤海、黃海的分布位置相符。“秦始皇曾親自到過渤海灣,所以他很可能把渤海勾畫進自己的地宮。
如果這被證實,說明秦代對中國地理就有了調查和研究,也是個新發現。”劉士毅說。
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營造恢宏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彌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屍體和随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汞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可導緻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
墓道有幾條?
考古隊的探測結果表明,隻有東、西兩條墓道。而從商周到漢代,帝王墓道通常為東南西北4條。這一新發現引起專家極大關注。
曾經有知名媒體報道稱,考古學者使用鑽探方法在封土東邊發現了5條墓道,封土西邊北邊也各找到1條。始皇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澄清說,根據這次探測結果,除了東、西各一條墓道外,其餘則是一些陪葬坑。
從商周到漢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為4條,分别貫穿東南西北4個方向,這是尊貴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普通官員和百姓的墓道為一條或兩條。目前卻僅僅發現了東西兩條墓道,但是按常理秦始皇的墓室應為4條。
為什麼不将秦始皇的陵墓挖掘出來呢?
因為現在沒有那麼好的保存技術,把挖出來的東西完整保存下來。兵馬俑就是技術不夠而掉色了。有的學者認為,兵馬俑軍陣就是為始皇帝送葬的俑群。究竟建造兵馬俑軍陣是出于何種目的,一時還無法确證。一代偉人秦始皇,諸多謎底墓中藏。
秦始皇陵園除從葬坑外,還發現石料加工場的遺址,建築遺物有門砧、柱礎、瓦、脊、瓦當、石水道、陶水道等。秦始皇陵規模之大可見一斑,但秦始皇陵有沒有設計藍圖呢?
據史書所說“使水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以章程”來看,秦始皇陵的修建絕非任意,必定是按設計圖有計劃地營造,縱觀曆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難想像其中的關聯之處。具體設計藍圖如何,還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是誰主持了秦始皇陵的修建呢?
據推測,少府是主管建築的,國家陵墓當由其管理。當然最高的管理上級還是本相,隻是本相日理萬機,由少府具體操作辦理而已。
不過,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少府一官是秦統一後命名的,在統一之前有無這一官職無從考證,但無論有無,肯定有一種機構專管宮廷的土木建築工程。至于這一機構名稱如何,尚待進一步考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