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死後百餘年,班固者作《漢書》的體例幾乎全仿于《史記》,這是為第一部模拟《史記》的著作。
不同之處在于《漢書》則為斷代的,開始于漢之興,而終結于西漢之亡。
這本《漢書》是記載整個西漢一代曆史的著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1 《漢書》|經四人之手,前仆後繼
班彪曾續補《史記》,作《後傳》六十五篇。
這個班彪死後,班固修補、續寫父書,居然被人告發私改國史,他還因此入獄。
後來,其弟班超上書力辯,說明著書意圖。
漢明帝欣賞班固的才能,釋放了他,并任她為蘭台令史,轉而提拔他為郎官,讓他繼續撰寫《漢書》。
經曆二十多年,班固大緻完成了這部著作。
可惜,永元元年(89年),從大将軍窦憲出征匈奴,為中護軍。
三年後,窦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因此受牽連,而不幸死于獄中。
班固
事實上,班固字孟堅,陝西成陽東人。十六歲入太學讀書。二十歲在家,開始整理其父班彪所作《太史公記後傳》,立志續就其業。
永平元年,也就是58年開始寫作《漢書》,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終于完成大半,因窦憲案牽連而死。其妹班昭及待诏馬續受诏續完八表和《天文志》。
聽說泰山上的水滴可以穿透石頭。
真的是“水滴石穿”,隻要功夫到了,自然會成功。《漢書》的寫作也是如此!
班昭
2《漢書》|模仿與超越《漢書》因襲《史記》處甚多,如漢初至漢武帝以前的曆史事件,即多抄自《史記》,至于其紀、傳、表、志的結構,更是模仿《史記》而來。
但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班固所首創的王朝斷代史的體例,為後代修史提供了一個範式,其影響和意義,并不亞于司馬遷所開創的紀傳體。
他開設了地理、文化等情況的專章。
尤其是《食貨志》、《地理志》和《藝文志》更是成了經典文獻。
由于《史記》隻寫到了漢武帝時期,于是班固的父親班彪為《史記》作了《後傳》共計六十五篇。
班昭
班彪去世之後,班固繼承父親的遺志,完成了這部《史記》的後續之作。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漢書》的幾個經典語錄:
《漢書·董仲舒傳》日:“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意思就是說,你站在河流旁邊渴望得到魚,不如利用這個時間做好一張漁網,方能得到想要的魚。
這句話告訴世人與其花時間、花精力去做一些毫無作用的事情,不如腳踏實地地緻力于解決問題的行動中。
《漢書·高帝紀上》:“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意思就是說,一個國家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時候出兵打仗,是不能取得成功的。這句話告誡後人做事情時不可師出無名。
《漢書·東方朔傳》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此書是多人完成,語言風格不同,才華不同,衆人拾柴火焰高,整個《漢書》在語言的豐富多彩,這個方面可能已經對《史記》有所超越。
事實上,它沿用《史記》的體例,但是略有變更,改“書”為“志”。
改“列傳”為“傳”。
改“本紀”為“紀”,
它沒有“世家”。
全書包括紀12篇,表8篇,志10篇,傳70篇,共100篇,記錄了自漢高祖六年,至王莽四年,共230年的曆史。
因為《漢書》是奉诏而作,雖然組織嚴密,結構整饬,典雅規範,但它不像《史記》那樣富于情感,缺乏《史記》那樣的個性、風采和強烈的批判精神。
《漢書》語言簡練,比如寫文景之治這一段:
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粱,不異遠方;
除诽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遂群生;
減耆欲,不受獻,不誅亡罪,不私其利也;
除宮刑,出美人。
漢文帝
漢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漢曆史記載,雖然《漢書》基本上移用了《史記》,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異和材料取舍标準不一,移用時也常常增補了一些新内容。
如《賈誼傳》增加了“治安策”,《晁錯傳》補入了“教太子疏”、“言兵事疏”、“募民徙塞下疏”、“賢良策”。
《鄒陽傳》增補了“諷谏吳王濞邪謀書”,《公孫弘傳》補入“賢良策”等,它在不少人物的傳記中增加了一些史事。
據司馬彪《續漢書·天文志》所載,馬續補修的僅為《天文志》該書體例與《史記》大略相同。
但由于它喜用古字古訓,比較難讀,東漢末年,已開始出現注音釋義,魏晉南北朝以後出現的《漢書》音注更多。
唐朝的顔師古彙集了前人二十三家的注釋,糾謬補阙,完成了《漢書》新注。
至清末又有王先謙作《漢書補注》,征引的專著和參訂者多達六十七家。
顔、王的注本,是《漢書》舊注的代表作。
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漢書》标點校勘本,它以《漢書補注》本為底本,參校了北宋景裙本,已經比較完善。
正如清代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說,《漢書》“凡經四人手,閱三四十年始成”。
也就是說,此書是班固一家人的努力,經過四個學者,前仆後繼才最終完成,前後算下來,耗時差不多四十年,真的是一部精品力作了。
作者|龔柳輝
一起探讨《漢書》的故事!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