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秦漢時期各國在幹什麼

秦漢時期各國在幹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4 12:20:31

秦漢時期各國在幹什麼(透過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1

吃飯和穿衣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人們在社會上維持生活的必要保障,正所謂:一日無食則饑,一日無衣則寒。

随着社會的發展,到了後來,充饑和禦寒已經不再單單是吃飯和穿衣唯一目的了,尤其是現在,各式各樣的衣服,不僅把人們裝扮得更為漂亮,也更為輕便和滿足日常所需,而營養豐盛的食物,讓人們充饑的同時,也能滿足營養的需求。

相比較古代人而言,無疑是生活在現代的人要幸福些,至少在社會生活的便捷程度上是如此。

不過這并不是說古人對于吃飯和穿衣不講究,相反在古代,這兩者是極為講究的事情,比如說吃飯,《詩經·小雅》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苾芬孝祀,神嗜飲食,意思是說上供的祭品要美味芬芳,這樣的話,神靈才會喜歡吃,然後會賞賜更多的福分。

秦漢時期各國在幹什麼(透過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2

對于穿衣則更甚,進入了奴隸制社會之後,衣服除了禦寒,還充當着區分社會等級的角色,到了秦漢時期人們的吃飯和穿衣也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

那麼問題就來了,秦漢時期普通的民衆吃什麼穿什麼呢?我們本篇就透過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來了解一下兩千多年前普通的民衆是如何生活的。

秦漢時期人們的衣服

秦漢時期普通民衆的衣服材料是麻,上流統治者或者貴族們則多用絲,而樣式是,普通的外衣有襟無領,内衣才有領,這個“襟”指的是上衣或袍子的胸前部分,這也是胸襟一詞的由來,而“領”又有方領和圓領之分。

而這兩種衣領也不是可以随便穿的,普通人要穿圓領,知識分子穿方領,正如李賢注引《前書音義》有雲:頸下施衿領正方,學者之服也,所以方領表示的是一種特殊的階層,這就好比現在白領、藍領之類的說法,即用衣領來區分身份和行業。

在當時常服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長袍,一類是短衣,而男子和女子上下衣的名稱也不一樣,男子上面穿的短衣叫做褶,下面穿的叫做祭,女子上身穿的短衣叫做褂,下面穿的叫裙,不過男子上下衣的名稱在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提及了,而女子上下衣的稱呼在現在依然在沿用。

秦漢時期各國在幹什麼(透過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3

秦漢時期的鞋,又被叫做“履”,履分三種:

一是革制的履。在當時又被稱之為鞘,《急就篇》中顔注曰:鞘,生革之履也,說白了就類似于現在的皮鞋。

二是絲制的錦履。很顯然這是富貴人家才能穿起的鞋子,畢竟絲在當時的造價比較高,窮人想穿也穿不起,如果打個比方的話,就相當于現在的名牌鞋子,不過也有一種窮人能穿起,那就是被當做奴婢要被賣掉的窮人,西漢賈誼在《治安策》中這樣寫道:今民賣僮者,為之繡衣絲履。

三是麻制或者草制的履。這種鞋子在當時又被稱作“不惜”,是窮苦民衆所穿的,《急就篇》中顔注曰:不惜者,小履也,以麻為之,其賤易得,人各自有,當然這種鞋子制造方法也比較簡單,那就是編織,後來也成為窮苦人們營生的一種方式,比如說漢末的劉備就賣過草鞋。

秦漢時期各國在幹什麼(透過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4

說完了秦漢時期的衣服,我們再接着看那時期的食物。

秦漢時期人們的飲食

我國古代的先人以五谷為主,以蔬菜、魚、肉為輔的飲食習慣已經由來已久,秦漢時期物質水平的提高導緻了當時人們在飲食結構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我們就以主食和輔食分别來說。

  • 先說主食

在秦漢時期人們的主食主要有餅和飯。

秦漢時期餅的種類已經有很多了,制作方法為将麥子磨成面,去掉麥皮,然後摻水捏成餅狀,放入釜中蒸服即可食用,《急就篇》中顔注曰:溲面而蒸熟,則為餅

而這種制作餅的辦法,依然被人們沿用,不過當時的人們并不知道面的發酵方法,所以這時候的餅多為“死面餅”,這種食物我們現在依然可以吃到。

當然,餅的吃法在當時也并不是隻有蒸,還有烤和煮,烤的餅又叫做“胡餅”,《太平禦覽》引《漢書》中雲:靈帝始胡餅,京師皆食胡餅,可見胡餅在秦漢時期還比較受歡迎,如果用現在的一種食物形容的話,那燒餅則是最為貼切的。

秦漢時期各國在幹什麼(透過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5

此外,在東漢成書的《釋名》中,還提到了“金餅”、“蠍餅”、“索餅”、“髓餅”等名稱,這些餅在當時都是指代不同的餅,由此亦可見,秦漢時期的人們對于餅的吃法那是多種多樣,當然其味道、香味、色澤自然也都是不錯,西晉的束皙還曾做了一篇《餅賦》,即:氣勃郁以揚布,香飛散而遠遍,行人失涎于下風,童仆空嚼而斜眄。

飯,在秦漢時期是用麥做成的幹飯,所以又被稱為麥飯,麥飯是秦漢時關東地區比較普遍的一種主食,正如《說文解字》記載:陳楚間相谒食麥飯,就是形容了麥飯的平常,麥飯的制作辦法比較簡單,隻需要麥去秕煮熟或者蒸熟即可食用。

這種麥飯多為普通民衆食用,畢竟制作方法比較粗糙,沒有經過深加工,富貴人家或者當官的人很少食用,不過也有。

宗為光祿勳,大會,宗先少酒,偶有強者,飲一杯便吐,傳诏司察宗吐麥飯,察者以聞,上乃歎息曰:至德清純如此。——《太平禦覽》引《孟宗列傳》

說的就是孟宗去參加宴會,結果因為喝了酒就吐了,結果吐出來的都是麥飯,這也被皇帝贊賞,認為他是為官清廉的代表。

秦漢時期各國在幹什麼(透過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6

除了餅和飯之外,人們還會吃粟、稻等制成的食物,不過食用的方法和飯類似,也是以幹飯為主,當然也可以用它們熬成粥。

  • 再說輔食

秦漢時期人們的輔食大約有三類:

豆制品主要有豉和用豆制成的食品,比如說現在我們依然再吃的豆腐,就是西漢時期發明的。

蔬菜主要有蔥、韭、芋、芹等數十種,後來張骞通西域之後,又傳入了菠菜等。

肉類主要有馬、牛、羊、豬、狗、雞、鹿、獐等。

此外,還有飲料,主要有酒、漿和茶。

由此可見,秦漢時期的人們在飲食上,還是相當豐富的,雖然在當時的烹饪方式沒有現在多樣,口感和味道也無法和現在比拟,但是他們在食材上也并不匮乏,甚至他們吃的很多東西,即便是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依然被被人們所食用。

秦漢時期人們的住行

既然說到秦漢時期的衣食,那麼他們的住行也有必要說下,畢竟衣食住行是構成社會生活的四大主體。

秦漢時期,人們的居住條件相比較先秦時期來說,有着顯著的進步,在蓋房子的建築材料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并且開始使用經過燒制的磚、瓦等,不過這些進步隻被一些富人、貴族等統治階級所享用,普通的民衆依然居住在很簡陋的房子裡。

處在社會上層的統治階級所住的宮殿,基本沿用了戰國以來的高台建築,不過在數目、規模和豪華程度上,都遠超以前,最為顯著的不同,或許就是在建築中使用了很多大型的金屬構件以及結構上更為複雜,不過處于社會上層階級的住房并不是本文要說的重點,這裡暫不細論,我們接着來說普通民衆的住房。

秦漢時期各國在幹什麼(透過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7

普通民衆的住房和宮殿有着很大的不同,不過簡陋依然是最為恰當的描述,僅僅能夠抵擋些許寒冷,遮蔽點風雨罷了,正如《鹽鐵論·散不足》中記載:

古者,采椽茅茨,陶桴複穴,足禦寒暑、蔽風雨而已。及其後世,采椽不斫,茅茨不翦,無斫削之事,磨砻之功,大夫達棱楹,士穎首,庶人斧成木構而已。

這也就是說文明的進步,建築技術的發展沒有普通的勞動者在居住方面帶來任何變化,他們還繼續維持着數千年來“茅茨不翦”的居住條件,絕大多數人的住房依然還是“斧成木構”。

秦漢時期人們在出行上也有了較為大的進步,交通方式也呈現出了多樣化,除了驢、馬、騾等騎乘的“交通工具”外,還有“車”和“船”等,人們騎乘的牲畜,我們暫且不論,接着我們重點看看秦漢時期的“車”和“船”。

秦漢時期車輛的種類有很多,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在車上也能體現出來,比如皇家禦用的車,就有玉略、乘輿、金銀等等之别,而普通的民衆,甚至連驢、馬這些用來騎乘的牲畜都沒有,更何況車了,這也就和現在一樣,有錢的人開豪車,沒錢的開普通的車,甚至不開車,土豪的車庫,豪車可以一字排開,應有盡有,而窮人隻能望洋興歎。

秦漢時期各國在幹什麼(透過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8

在當時對于普通的民衆來說,最為靠譜的還是自己腿上的雙腳,不過當時的人們并沒有出遠門的需要,所以有沒有車對他們來說,影響也不大。

在當時,車又分為馬車和牛車,馬車較小,用來載人,而牛車較大,一般用以載物,而戰争時期,馬又多被用于戰場,導緻了數量驟減,在西漢初期也出現了“将相或乘牛車”的情景。

秦漢時期船已經成為了水上主要的交通工具,秦漢時期的造船業也是相當發達,在長江和和珠江流域以及沿海地區還出現了很多的造船基地,1974年在廣州就發現了一處秦漢時期造船工場的遺址,以此可判斷,在當時已經具備了成批造船的能力。

秦漢時期各國在幹什麼(透過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9

秦始皇時期,曾讓徐福入海求仙藥,就是乘着大船出行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遣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由此亦可見秦漢時期造的船還很大,當然在普通民衆之間,用不起這樣的大船,依然用的是比較小的船,另外還有竹筏、皮筏等,也成為了民間水上的交通工具。

讨論

從上述對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普通民衆在生活上,其實已經有了更為文明和跳躍式的進步,這些用來保障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深刻地影響着曆史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

即便放在現在,秦漢時期的先民在社會生活中的穿衣、日常飲食等等有些方面依然存在着影響,換言之,是我們現在人依然在享用他們的創造成果,這也讓我們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古人的智慧。

秦漢時期的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不過也正是由于當時的時代所賦予的限制性,他們在社會中也被深深地打上了無法掙脫的階級上的烙印,社會雖然有了重大進步,但是對于普通民衆來說,他們依然是被剝削的對象。

秦漢時期各國在幹什麼(透過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10

作為大地主或者貴族的統治階層,他們才是時代進步的最佳受益者,普通民衆創造出來的财富和價值,他們自己根本沒有資格擁有,而這種情況,并不是單單存在于秦漢時期,甚至在整個封建社會,都沒有改觀。

結論

一日無食則饑,一日無衣則寒,這是伴随着人類出現就産生的“規則”,通過分析秦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我們也能深刻地體會到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

或許生活在秦漢時期的人們,他們已經很是滿足,至少他們的生活遠遠要比先秦時期的人們要好,雖然他們依然遭受着統治者的沉重剝削,但至少他們也體會到了時代進步帶來的些許好處。

就好比現在的我們,看着先人們的生活,會深刻體會到社會生活中的便利性,但是當我們品嘗着各式各樣的美食,穿着色彩鮮豔華麗的衣服,住着各種家電俱備的高樓大廈,乘坐着各種舒适安全的交通工具遠行,會不會想到或許若在幹年後,我們現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社會生活,也會成為一種曆史呢?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鹽鐵論》、《詩經》、《太平禦覽》、《急就篇》等。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