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白居易為什麼35歲還能寫出長恨歌

白居易為什麼35歲還能寫出長恨歌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01:36:07

白居易為什麼35歲還能寫出長恨歌(白居易長恨歌到底在恨什麼)1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是《長恨歌》的結尾句。一個明明是熾烈愛情表達的場境:鵲橋相擁、夜深情濃、四目凝望、嬌羞呢喃、誓言相守…卻為何以長恨綿綿作結束?

少年時讀《長恨歌》,呈現的就隻是愛情的凄美!或許有愁緒,或許有怨氣,或許有無奈和悔恨,“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是求愛未果的惆怅!“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是歡愛而時短的感慨;“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是驚醒春夢的怒意;“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這是眼見愛人從指間滑落卻無力抓住的的憤怒和羞愧;“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便是茫茫不得見的傷心了。可恨的竟是漁陽鼙鼓和六軍不發,重臣的叛亂和身邊人的背叛真是該死!

成年細讀唐史後,就毅然跳出了男女主角那段從” 骊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到 ”九重城阙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的交織時空中所發生的魚水之歡和愛恨别離,以第三人稱視角來體會那個大唐開元天寶年間的風雲人事,便多少能體會一點作者筆下的恨不僅多而且長了!

唐玄宗靠政變得位,相繼剪除了韋後、太平公主以及上官婉兒等武後餘孽,恢複了大唐榮耀,開創了開元盛世,其光芒似乎要直追太宗皇帝了!志得意滿的他覺得該是享受的時候了,挑挑揀揀後宮那幾副顔色,除了武惠妃一枝獨秀,其他都啥呀?更不幸的是,倍受寵愛的惠妃不久也離他仙去了。

在一次宮廷宴會上,楊家女子出現了,但她并不是人未識,而是兒子李瑁的媳婦兒!産自成都的美女怎麼這麼好看!宦官高力士發現了玄宗那直勾勾的眼神,于是去做通了李瑁的思想工作:你媽讓你爸落了單寂寞,你不尋思表示一下孝心?李瑁是惠妃的親兒子,隻得無奈點頭。

于是一通操作,兒媳婦變成了女道士太真,好歹把玉環兒弄進宮來了!這一年是大唐開元二十八年,玄宗56歲,玉環22歲!老夫聊發少年狂,這就是愛,啥年紀都擋不住!

很不幸,大唐盛世的直線滑落和楊玉環的華麗登場産生了近乎瘋狂的聯動!當然,帝國動蕩衰落最大的責任者是唐玄宗、李林甫、楊國忠和安祿山,如果楊玉環需要背負責任,可能還要排在宦官高力士之後了。

總之,誰能想到,這一隻飛進興慶宮的蝴蝶扇動的翅膀,經由華清宮的溫泉、骊山的車駕、梨園的歌舞、安祿兒的洗禮、最終由往來嶺南的荔枝騎手傳遍了帝國的角落,形成了巨大的風暴!

八年的安史之亂,不僅卷走了大唐的盛世繁華,更讓整個帝國陷入了災難深重的深淵!數十萬軍隊流血拼殺,成千上萬的百姓流離失所!這股數千萬顆心聚集的國仇家恨,又該是多麼的深重而綿長!又豈是“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顔空死處。”所能比拟的。

但很明顯,詩歌表達的恨還是局限在愛人的生離死别,來自于人間的唐玄宗體會的“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别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而仙界的楊玉環正是 “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這樣陰陽兩隔的世界,也不知該恨的是人還是這個無情的隔網!“但教心似金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或許心中的恨被每年七月七日的鵲橋相會沖淡了些。但這樣沒有盡頭的時空交錯與分離自然是讓倆人心生長恨了吧!這才正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為什麼35歲還能寫出長恨歌(白居易長恨歌到底在恨什麼)2

裹挾在那股滾滾洪流中的有大詩人李白和杜甫,并沒有白居易。此詩作于元和元年,安史之亂結束都已經四十三年了,白居易和朋友到仙遊寺遊玩。此寺本是為紀念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和箫史戀愛成仙的故事而建,大概是“樓閣玲珑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作者就此聯想到楊貴妃了!

此時白居易35歲,除了感傷愛情,或許還有更深的思考,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戀帶來的傷痛畢竟彌漫了整個大唐,影響深遠!于是心情激動,寫就這一千古名篇,取名《長恨歌》,或許自己也想到因那場兵亂失去了體味本可能延伸而來的大唐盛世的無尚榮光的機緣,多少有點遺恨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