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蟲,又稱膩蟲、蜜蟲,是一類植食性昆蟲,包括蚜總科(又稱蚜蟲總科,學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員。目前已經發現的蚜蟲總共有10個科約4400種,其中多數屬于蚜科。
蚜蟲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壞性的害蟲之一。 其中大約有250種是對于農林業和園藝業危害嚴重的害蟲。蚜蟲的大小不一,身長從一到十毫米不等。
蚜蟲的天敵有瓢蟲、食蚜蠅、寄生蜂、食蚜瘿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蟲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i,含綠僵菌)。
蚜蟲在世界範圍内的分布十分廣泛,但主要集中于溫帶地區。另外,物種的多樣性在熱帶比在溫帶要低得多。蚜蟲可以進行遠程遷移,主要是通過随風飄蕩的形式來進行擴散;例如,莴苣蚜蟲被認為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從新西蘭傳播到塔斯馬尼亞。 而一些人類活動也可以幫助蚜蟲的遷移,例如對附着蚜蟲的植物進行運輸的過程。
蚜蟲腹部有管狀突起(腹管),蚜蟲具有一對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禦液,成份為甘油三酸脂,腹管通常管狀,長常大于寬,基部粗,吸食植物汁液,為植物大害蟲。不僅阻礙植物生長,形成蟲瘿,傳布病毒,而且造成花、葉、芽畸形。生活史複雜,無翅雌蟲(幹母〔stem mother〕)在夏季營孤雌生殖,卵胎生,産幼蚜。植株上的蚜蟲過密時,有的長出兩對大型膜質翅,尋找新宿主。夏末出現雌蚜蟲和雄蚜蟲,交配後,雌蚜蟲産卵,以卵越冬,最終産生幹母。溫暖地區可無卵期。蚜蟲有蠟腺分泌物,所以許多蚜蟲外表像白羊毛球。
本科多數種類為寡食性或單食性,少數為多食性,部分種類是糧、棉、油、麻、茶、糖、菜、煙、果、藥和樹木等經濟植物的重要害蟲。由于遷飛擴散尋找寄主植物時要反複轉移嘗食,所以可以傳播許多種植物病毒病,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中包括麥長管蚜、麥二岔蚜、棉蚜、桃蚜及蘿蔔蚜等重要害蟲。
蚜蟲的繁殖力很強,一年能繁殖10~30個世代,世代重疊現象突出。雌性蚜蟲一生下來就能夠生育。而且蚜蟲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懷孕(即孤雌繁殖)。
蚜蟲與螞蟻有着和諧的共生關系。蚜蟲帶吸嘴的小口針能刺穿植物的表皮層,吸取養分。每隔一兩分鐘,這些蚜蟲會翹起腹部,開始分泌含有糖分的蜜露。工蟻趕來,用大颚把蜜露刮下,吞到嘴裡。一隻工蟻來回穿梭,靠近蚜蟲,舔食蜜露,就像奶牛場的擠奶作業。螞蟻為蚜蟲提供保護,趕走天敵;蚜蟲也給螞蟻提供蜜露,這是一個合作兩利的交易。
蚜蟲柔軟的身體無法保護它免受天敵和疾病的侵害。因此,蚜蟲發展出了多種自我保護的防禦方式。一些種類的蚜蟲能夠與植物組織作用,使得植物形成一個瘿(一種不正常的植物組織增生),而蚜蟲就可以生活在瘿中,從而保護它免受天敵的捕食。這些能夠造瘿的蚜蟲中的許多都能夠異化出一些具有防禦功能的“士兵”蚜蟲來保護瘿。 例如,亞曆山大角倍蚜是一類士兵蚜蟲,它們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和類似于螯的口器。中國麸蚜(Melaphis chinensis)能夠造出一種特殊的瘿。這種瘿被用作制造中藥五倍子,治療咳嗽、腹瀉、痢疾、盜汗以及止腸出血和子宮出血。此外,這種瘿也是生産單甯酸的重要原料。
還有一些蚜蟲(卡綿蚜)能夠分泌一層絨毛狀的蠟覆蓋于體表來進行防護。甘藍蚜(Brevicoryne brassicae)能夠儲藏和釋放出發生劇烈化學反應并産生強烈芥末油氣味的化學物質來吓跑天敵。蚜蟲也能夠通過踢等動作來攻擊蚜繭蜂從而保護自己。
通常認為腹管是分泌蜜露的器官。 但實際上,蜜露是從蚜蟲的肛門分泌出來的, 而腹管的作用是分泌化學防禦物質,如蠟。也有證據表明在一些情況下,腹管蠟能夠吸引蚜蟲的天敵。
防治方法
1. 藥物防治
發現大量蚜蟲時,及時噴施農藥。用50%馬拉松乳劑 1000 倍液,或 50%殺螟松乳劑 1000倍液,或 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 3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劑 3000 倍液,或 2.5%滅掃利乳劑 3000 倍液,或 40%吡蟲啉水溶劑 1500~2000 倍液等,噴灑植株 1~2 次;用 1:6—1:8 的比例配制辣椒水(煮半小時左右),或用 1:20—1:30 的比例配制洗衣粉水噴灑,或用 1:20:400 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混合溶液噴灑,連續噴灑植株 2~3 次;對桃粉蚜一類本身披有蠟粉的蚜蟲,施用任何藥劑時,均應加入1%肥皂水或洗衣粉,增加粘附力,提高防治效果。
2. 人工防治
秋、冬季在樹幹基部刷白,防止蚜蟲産卵;結合修剪,剪除被害枝梢、殘花,集中燒毀,降低越冬蟲口;冬季刮除或刷除樹皮上密集越冬的卵塊,及時清理殘枝落葉,減少越冬蟲卵;春季花卉上發現少量蚜蟲時,可用毛筆蘸水刷淨,或将盆花傾斜放于自來水下旋轉沖洗。
3. 保護天敵
蚜蟲的天敵很多,有瓢蟲、草蛉、食蚜蠅和寄生蜂等,對蚜蟲有很強的抑制作用。盡量少施廣譜性農藥,避免在天敵活動高峰時期施藥,有條件的可人工飼養和釋放蚜蟲天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