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68億元收購百世快遞是極兔的巅峰;很少有人會想到,這隻是極兔的開始!
幾天前,極兔在武漢開了一場大客戶交流會,此前很少在國内露面的極兔創始人李傑罕見地現身了。
不僅現身了,李傑一開口就是王炸:今年5月,極兔的全網日均票量已經超過了4000萬單!
如果極兔的同行在場,這樣輕描淡寫的數據無異于是晴天霹靂!
日單量4000萬單可不是什麼小數目!要知道,順豐現在的日單量還不到3000萬單,申通的日單量才剛剛3200萬多單。換一句話說,極兔現的日單量是順豐的1.5倍,并且已經實現了對老牌快遞品牌申通的全面超越。
對現在的極兔而言,排在它前面的對手已經越來越少了,除了一個4700多萬單的韻達和超過5000萬單的圓通,以及近6000萬單的中通,已經沒有什麼重量級的對手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對于還在一路狂奔的極兔而言,超過前面的幾個對手,應該要不了多長的時間。
“外來”的極兔為什麼能“攪局”國内市場?
極兔奔跑的速度這麼快,再次映證了那句話:隻是同行的襯托。
其實,如果放眼全球,國内如今碩果僅存的幾大快遞公司在發展速度上還是很快的,起碼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一大截。
但也得分跟誰比!
極兔,從淵源上說,是有國外血統的。極兔母公司2015年成立于東南亞,當時隻是為了應對OPPO手機業務在東南亞的高速增長而打造的“手機專屬快遞公司”。
沒想到,隻用了4年,人家就幹到了東南亞一線快遞公司,業務範圍也拓展到全品類。
極兔在東南亞的崛起,是因為模式上的創新。當時,印尼的快遞公司大多采用的是加盟方式,這種方式最大的優點是成本低,理論上一個點可負責一個區域;但是因為總公司對代理點控制力差,效率極低的問題也很突出。特别是碰到重大節日或齋月節,一連幾天放假時快遞跟着停擺,引發很多消費者不滿。針對這種情況,極兔則以直營的方式加強公司控制,通過全年無休的模式赢得市場。
盤子做大後,孤獨求敗的極兔覺得,東南亞這個池子裡的水太淺了一些。
于是,2020年3月,通過一系列收購國内快遞公司等常規操作後,極兔師出有名的進入中國,到國内起網了。
進入中國後,極兔靠着 “低價、燒錢”的打法,迅速跑馬圈地。說實話,這不能怪極兔,因為極兔并不是“低價、燒錢”的始作俑者,國内快遞市場的主要玩家中,有不少都是通過這種方法來擴大市場的。
隻不過,這次,國内快遞玩家遇到了砸錢不要命的極兔。
結果,進入中國不到1年,極兔的日訂單就從0一路0飙升到了2000萬,有些國内巨頭做到這一點,花了将近20年!
圍剿和反圍剿
極兔的日單量突破2000萬後,它的對手們終于意識到:再也不能讓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了,否則,自己以後就沒有什麼立足之地了。
所以,本來就因為價格戰纏鬥在一起的同行們,很難得的在對付極兔這個“規則破壞者”面前達成一緻,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
2020年“雙十一”前夕,某快遞公司率先發布了一則《關于全網禁止代理極兔業務的通知》,禁止旗下加盟網點代理極兔業務,并退回所有已流入轉運環節的極兔快件。拉開了封殺極兔的序幕。
随後,其他快遞公司也紛紛發布類似的通告,國内玩家聯手圍剿極兔已成定局。
另一方面,持續地燒錢,對極兔也是巨大的消耗戰。到2021年初,有消息稱,極兔一些地區的派送費開始下調了,這說明就算再财大氣粗,極兔手中的錢也有窮盡的時候,所以還是得量入為出,從長計議。
這時候,轉折性的信号終于出現了:快遞行業的 “血拼”終于引起了監管方面的關注。
2021年4月,浙江省政府通過了《浙江省快遞業促進條例》,明确規定快遞經營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提供快遞服務。接下來,因為 “低價傾銷”,極兔、百世快遞受到了警告,國内快遞行業的價格戰到此總算告一段落。現在回頭盤點一下這場驚心動魄的價格戰,整個市場可謂被攪得周天寒徹:經過這場大戰,國内很多快遞公司的财報都出現了明顯虧損,其中,申通在2021年一季度損了9000萬,到2021年底虧損超過9億;最意外的是,連看上去似乎置身事外的順豐在2021年一季度也虧了近10億,财報出來後,一度引發順豐股價狂瀉。
燒錢燒得最厲害的極兔呢?相信不少人都等着看它的笑話。
但是,此路不通,另尋通道。很快,極兔就以另一種方式再次證明了自己。
2021年10月,極兔出人意料的收購了百世快遞的國内快遞業務,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百世和三通一達的關系應該走得更近。
通過這次收購,極兔名正言通的在互聯網反壟斷的背景下拿到通往淘系的通行證,這也是為什麼今年618,很多人在淘寶下單後商品是由極兔快遞配送的主要原因。
然後就是今年5月,極兔的日單量突破4000萬,晉身國内第四大快遞公司。
極兔劍指一個目标
當然,就算極兔拿下百世的國内快遞業務,不看好極兔的人也不少,不過,其中很多都是曾經的對手。
原因之一,有人認為,光是“兩網融合”就會讓極兔磨掉一身皮。畢竟百世之前采取的也是 “輕資産模式”以及加盟制的管理方式。這也意味着并入極兔後,極兔能否有效調動起百世仍然是個問題。但是别忘了,在東南亞,極兔是破解加盟制軟肋的高手。如今,極兔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平台接通,其中國内市場的轉運中心數量由原來的74個上漲到了85個,操作場地的面積更是直接擴張了兩倍之多。假以時日,兩網融合對極兔而言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
原因之二,最近,極兔的“負面新聞”有點多。
比如說,今年5月極兔寄丢了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一事一度引發争議,關于極兔某代理點老闆因拖欠員工30萬工資而跑跑的新聞也成為熱點,此外,在某平台上極兔快遞的投訴量也曾一度居高不下。但是客觀的說,寄丢了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在很多快遞公司身上都發生過,極兔的相關處理也是按行業标準進行的;代理點老闆跑路也是偶發現象。而在極兔慢慢采取“直營 加盟”的模式後,它在國家級平台上的申訴率已經連續幾個月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了。
現在,李傑親自承認日訂單已突破4000萬,說明不僅是在兩網融合上,在整個極兔的業務層面上,極兔正在發生本質的改變。
而這時候極兔放出日單量突破4000萬的消息,可能還有另一層意思:我的實力已經到這裡了,下一步,我的目标可能就是IPO。
的确,日單量4000萬的快遞企業IPO,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
據說,在極兔收購百世前,有些網點就通知過員工,每人需交一定的押金,用于“極兔融資”,如今看來,這樣的消息并非是空穴來風。
上市後的極兔,還有多大可能?
目前看,極兔并不會僅僅滿足于做一家快遞公司,而是要成為集快遞、快運、冷鍊、高端商務件和跨國服務于一體的綜合物流服務商。
這樣有野心和夢想的極兔,還有人能擋得住嗎?
作者 | 電商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