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行不由徑
【成語拼音】xíng bù yóu jìng
【成語釋義】行不由徑,漢語成語,徑:小路,引伸為邪路。意思是從來不走邪路;比喻行動正大光明。
【成語出處】《論語·雍也》:子遊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爾乎,”“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造句】
1.或數日一食,行不由徑,不與人交遊。
2.他真是一個行不由徑的老實人。
3.他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說;"哎,這件事情還真不好辦!"。這件事落到他手裡就不好辦了,他可是一個行不由徑的老夫子。
【成語故事】
子遊做武城宰的時候,孔子問他有沒有得到什麼人才。子遊回答,有一個叫澹台滅明的人,走路不走捷徑,如果不是公共的事務需要讨論,他不曾私下來到我住處找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