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見”,叫“想見”,在傳統的中國文人畫中,有一種山水畫,具有指伏千裡隻勢,就是在很小的一張畫紙上,描摹出大江大河的山與水。唐朝詩人杜牧寫的絕句,雖然不是一副畫作,卻具有與畫作一般的異曲同工之妙,其詩句雲:
千裡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明朝詩人楊慎的質疑
明朝詩人楊慎,對這首詩頗有微詞,他在《升庵詩話》裡提到,“千裡莺啼”誰人能聽得?“千裡綠映紅”又有誰人見得?真實的假景物不過十裡罷了,杜牧未免誇張得多。其實,就算把千裡該做十裡,也是不能将其中的風景盡收眼底的。所以,楊慎此論實乃無的放矢。讀《史記》、《孔子世家》、《太史公曰》中的詩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句翻譯過來,大緻的意思是:有一種見,叫想見。
由己及人的想象太史公司馬遷距離孔子生活的時代,已經有五百年了,然而,通過《孔氏書》卻可以穿越時間,得知孔子的為人同樣的道理,現在我們重讀杜牧的《江南春》,也一樣可以體會到,這江南千裡之内的紅花、綠樹、樓台、水村、佛寺,也都是詩人穿越空間的“想見”。詩人聽見了樹聲莺啼,便可以想見千裡之内的莺啼,看着幾顆開着紅花的綠樹,也可以想見千裡之内的綠樹。
宋朝詞人蘇轼的模仿詩歌的前兩句,是寫春光明媚的江南風光;而後兩句,則擴大到了整個江南,來寫煙雨中的江南風景,從情意與意境兩個方面來寫,江南春景之美。後來宋朝詞人蘇轼,在描寫景物時,也采用了同樣的寫作手法。如那句描寫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江南的雨㐊說下就下的,這南朝四百八十寺,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出現在詩人的眼前的。
所以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也是詩人的想見,想見并不是憑空的臆想,而是根據現有的景物做出的合理推測。閑來讀下古詩,讓小老師常常感受到,有時候古人想象力的美好,與不可及。大家如果要寫好詩句,想象力是不可少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