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緯
陳經緯老師簡介
陳經緯,男,1983年出生,九三學社社員,中學數學高級教師,任職于廣州大學附屬中學,曾獲廣州市高中數學教師教學設計比賽一等獎,廣州市高中數學教師講題比賽一等獎,任教班級學生獲得過地級市理科數學狀元,輔導多名學生在高中數學聯賽中獲獎,被評為高中競賽優秀輔導老師,在《中學數學教學參考》、《數學通訊》、《中學數學研究》等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十多篇,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廣州市教育局資助面上一般課題并順利結題,獲優秀等級,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小學智能實驗教學系統的構建與應用實踐研究”子課題一項。
陳老師從教15年,有6屆高中畢業班任教經曆,講課深入淺出,條理清楚,論證嚴密,結構嚴謹,善于用思維的邏輯力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課堂教學過程,同時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诙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在這種課堂氛圍中,學生心情舒暢,樂于學習,積極性和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發揮,教學效果良好,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統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陶開河、劉曉星
理科數學命題趨勢和應對策略
高考命題有其内在規律,2020年1月,教育部發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明确了“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即高考要體現“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考查“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的四層要求,考查“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四翼要求。結合命題要求,陳老師對高考試題的命題趨勢分析和應對策略如下:
1.高考數學選擇填空總分80分,占比超過一半。所謂“得選填者得天下”,由于題目的特殊性,隻需結果正确即可,所以考生應掌握正确的解題方法,在有限時間内迅速得到答案。建議考生在45分鐘内完成16道題,時間過長會影響後續解答,今年是03版課标最後一年高考,三視圖、程序框圖、線性規劃等新課标删減内容會有所淡化,但并不代表不考,選填中較穩定的題型有二次不等式與集合的運算、複數的運算、向量的模與數量積,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二項式定理及排列組合、多面體的截面和外接球、雙曲線的漸近線和離心率、指對幂函數及函數的性質、等差等比數列的基本量及遞推關系、概率的計算。由于新高考中有多選題,考生應多留意含有多個結論判斷的單選題和填空題,關注以數學文化、相關學科知識和現象為背景的題目。
2.理科數學解答題命題相對穩定,分别為三角或數列、立體幾何、圓錐曲線、函數與導數、概率統計和選做題。連續四年第一道解答題考查解三角形,解三角形題目的本質是利用正弦定理,餘弦定理,内角和定理和三邊關系提煉出相關方程和不等式,對三角形其他未知邊角進行度量,或者是對三角形其他信息如周長、面積、中線等度量,考生應認真審題,特别是注意角的範圍。數列去年是在概率統計中滲透,今年不排除單獨考查,考生需要熟悉數列通項公式和數列求和的基本類型,得到解題結果後,一定要檢驗,特别是差比數列求和,一旦發現錯誤,及時改正。立體幾何一般來講有兩問,第一問主要考查空間中線面關系,考生需注意平面幾何知識的滲透,證明題需要寫清楚條件。第二問主要考查空間角,大部分考生都選擇利用空間向量處理,值得注意的是若幾何體中沒有三條兩兩垂直的直線,建系前需證明,同時注意法向量和方向向量的書寫,若格式規範,即使最後結果錯誤也可以獲得絕大部分分數。圓錐曲線一般考查橢圓和抛物線居多,考生需要恰當地選擇設點和設線來處理問題,選擇不同導緻運算量不同,這兩種方式都是将幾何條件翻譯成代數運算,通過代數結果得到相關結論,考生應認真審題,看清楚焦點在哪條坐标軸上,避免軌迹方程求錯,影響後續解答,在設線時正确使用y=kx b和x=my t,聯立方程時記得使用判别式對變量進行限制。
導數題經常以壓軸題形式出現,綜合考查考生的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以及分類讨論思想,利用導數來研究函數的單調性、極最值、零點及不等關系時,考生應注意參數分類讨論的标準,與三角函數結合時注意有界性,加強對以往高考真題的訓練,熟悉常規題型的通法。概率統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數學分支,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将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能力,審題時需要認真領會題目的意思,一遍沒有讀懂時,進行第二遍,反複閱讀直到搞懂為止,題目設問一般是采取層層推進的方式,拿一半以上的分數并不難,平時訓練中應熟悉超幾何分布、二項分布、正态分布等模型,往年理科數學試卷常以函數作為21題的考查内容,2019年發生了明顯變化,I卷以概率統計,Ⅱ卷和Ⅲ卷則以解析幾何作為考查内容,釋放一個明顯的信号是對重點内容的考查會進行動态設計。
極坐标與參數方程中應注意在極坐标系中求軌迹方程,直線參數方程中參數的幾何意義,參數範圍對變量的影響。不等式選講中絕對值不等式求解集時注意書寫規範,證明題注意觀察結構。
故事:功夫練到家,頭腦“空白”也不怕
每到高考,陳老師都會給班級同學講一個故事,2010年陳老師任教班級有一位女同學,性格文靜,學習刻苦認真,成績優異,用當下話說就是老師眼中放心,家長眼中“别人家”的娃,也許是臨近高考有點焦慮的原因,在6月7日中午送考時,突然對老師說,大腦一片空白,什麼公式定理都不記得了,話還沒說完,眼淚稀裡嘩啦掉下來了,在一旁的班主任也跟着幹着急,這個時候簡單的安撫似乎無效,陳老師為了調解該生的情緒,當場問了該同學幾個簡單數學問題,什麼叫純虛數,什麼叫交集,命題有幾種形式,該生都能對答如流,答完後,感覺自己好像也沒有那麼嚴重,從容地走進考場。高考揭榜時,第一個收到的就是該生的報喜電話,數學考了138分的高分,通過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高考的成績與平時的功底有密切的關系,适度的緊張不會影響發揮,由于數學是下午考,中午有沒有午休也不會對成績造成直接影響,希望考生們把握最後十多天時間,積極準備,堅持到最後。
備考攻略:精選素材 事半功倍
疫情下的高考已不足20天,考生們最關心的是如何科學備考,提高有效得分,陳老師認為2020年高考理科數學會延續2019年的命題風格,會穩中有新,穩中有變,試題會注重數學本質,突出理性思維,科學考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現核心價值,強調數學與生活以及其他科的聯系,滲透數學文化。
根據高考命題規律,為了有效提高成績,避免低效行為,陳老師建議考生做好以下兩個方面工作:
一、精選備考素材
選對複習素材是科學備考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建議考生選以往高考真題和課本練習題來訓練,高考題不是無源之水,每年高考結束,我們都能從課本和以往真題中找到它的影子。
因為這些題目都是專家深思熟慮過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同時習題具有鮮明的特征,能夠對某個知識點或某種思想方法做出一個完美的反映,以往經驗表明真題和課本習題的強化訓練能有效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
經過一年的緊張備考,考生們都積累了很多錯題,我們應善待錯題,錯題中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不僅能彌補知識網絡的漏洞,還可以促進解題能力的提升,後階段對錯題的重做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情。
經曆了若幹次模拟考,考生對自身實力都有一定的了解,高考數學卷有23道題,并不是要求考生每道題目都會做,備考中應根據自身情況,穩定基本得分盤,向可能拿到分的模塊發起沖擊。
二、回歸本質
在備考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我們不要輕易放過,須認真尋找題目背後的原因,若為知識盲區,須回歸課本加以解決;若為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不熟練,須加以訓練強化。解題結束後應加以回顧、分析與研究,把解題的主要思想、關鍵因素進行概括,從而從具體的題目中抽象出來,達到徹底掌握一類問題的解題思想與方法。在平時經過大量模拟題訓練後,大部分高考題給人的感覺都是“似曾相識”,備考中,隻要我們掌握理解了知識方法的本質所在,哪怕是與相關試題僅有一次“邂逅”甚至沒有遇見,考場中也不會感到陌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