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講解? 第一張,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辯證唯物主義講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第一張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們今天微課的主題是《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态》。
第二張
我們很清楚:對于書本、桌椅、房子這些東西,一般人都會相信它們是客觀存在的。因為我們天天接觸、使用它們,這很容易證明它們的存在與人的感覺毫無關系。但是有些事物,比如,地球是一個平面還是球體?是地球圍繞太陽轉,還是太陽圍繞地球轉?天上有沒有神仙,地下有沒有閻王?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是怎樣産生的?這些問題,可就不那麼容易回答了。
第三張
(一)古代有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論,是古代人們對世界的一種比較正确的看法。
第四張
古希臘的泰勒斯,作為西方哲學思想的第一開創人,他首先擺脫了神創論的觀點,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問題。他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皆從水中産生,最後又複歸于水。整個宇宙就是靠水蒸氣維持的有生命的機體。接着,赫拉克利特又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火”,“火産生了一切,一切都歸複于火。”而在中國,則存在“五行”學說(水、火、木、金、土,以成萬物)及“陰陽”學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南北朝時範鎮的《神滅論》堅持物質第一原則,系統地闡述了無神論的思想,否認了世界是神創造的。
第五張
這些古代的哲學家把哲學物質歸結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形态,堅持了以“物”為本。但是這卻把世界的複雜簡單化 。他們對世界觀本原的認識隻是一種可貴的猜測,由于當時科學發展的限制,不可能被科學證實。這便是哲學的第一個基本形态——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填表:
第六張
(二)自然科學的發展經過了中世紀的冬眠後,在近代出現了新的繁榮景象,一大批科學家(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等)以他們的實踐和理論推進了科學的發展,從而把哲學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17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是不同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化合物的基本單位,各種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為原子。原子是當時科學所能達到的對物質結構的最深層次的認識,因而,人們就認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單位,原子的屬性就是一切物質形态的不變的屬性,各種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轉化。哲學家用這一理論來研究世界的本原,于是得出了:物質就是原子,原子就是世界的本質的結論。著名的科學家道爾頓、伽森狄、霍爾巴赫,對此都堅信不疑。這就是近代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第七張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雖然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但卻認為原子是不變的,不可分割的最小物質單位。這顯然不能解釋千變萬化的物質世界,說明不了日新月異的科學發展。這種唯物主義形态必然會被另一種更科學的形态所代替。随着發射型現象和電子的發現,可以證明,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物質單位。科學的發現顯示電子是更微小的,而且電子可以随自身速度變化而變化。在這個時候,有些形而上學者無法解釋這些現象,便做出了“原子非物質”之說,為唯心主義提供了反駁的缺口。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容易犯曆史觀上的唯心主義錯誤。
第八張
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從發展中的科學中漸漸産生。它們秉承了唯物主義對于世界本原的方向的同時,系統地總結當時自然科學的新成果,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的進攻,全面地闡述了哲學的物質觀,确立了辨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除了堅持物質是世界的本原外,它們還認為意識對物質具有強大的主觀能動性。它們正确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曆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産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