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發展高質量答卷?東南網6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鵬 通訊員 詹興妹)新建綠道458.8公裡,将65平方公裡的生态綠心建成“天然氧吧”,實現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12個重點産業集群集聚發展,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10年前增長119%;148個老舊小區改造和213個棚改項目順利推進,圓了11.6萬戶群衆的安居夢……2012年以來,莆田市以木蘭溪綜合治理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從“擁溪發展”到“跨溪融合”,使“生态紅利”轉化為“宜居指數”,初步達成“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莆田市發展高質量答卷?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東南網6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鵬 通訊員 詹興妹)新建綠道458.8公裡,将65平方公裡的生态綠心建成“天然氧吧”,實現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12個重點産業集群集聚發展,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10年前增長119%;148個老舊小區改造和213個棚改項目順利推進,圓了11.6萬戶群衆的安居夢……2012年以來,莆田市以木蘭溪綜合治理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從“擁溪發展”到“跨溪融合”,使“生态紅利”轉化為“宜居指數”,初步達成“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
昨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牢記使命 奮鬥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莆田專場舉行,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莆田民生事業發展情況。
“在福建工作期間,十分關心關注莆田發展,尤其是親自擘畫、親自推動木蘭溪治理,把曾經的水患之河變成了清波安瀾、潤澤莆陽的幸福之河。”莆田市委書記付朝陽介紹說,曆屆莆田市委、莆田市政府班子成員始終牢記的囑托,一任接着一任幹,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寫好“民生答卷”。
生态優先,實現高水平保護
木蘭溪是莆田的母親河,全長105公裡,流域面積1732平方公裡,承載着莆田人民的曆史和情感、發展和希望。
莆田市憑借木蘭溪山水林田湖草沙要素齊全的優勢,集成實施“千古木蘭溪、百裡江山圖、十裡風光帶”工程,将木蘭溪打造成為踐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全流域展示帶、全要素展示館、全景式展示軸、全方位教育培訓交流展示中心。
經過多年治理,莆田市主要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95%。2022年春天,莆田開啟新征程,将木蘭溪“十裡風光帶”“水上巴士”打造成幸福河湖的新“網紅”。
2月9日,莆田企溪與白塘湖、玉湖水上岸上連通工程(“水上巴士”)正式啟動。據了解,項目包括河道連通工程、新(改)建橋梁工程和兩岸整治工程,預計今年國慶期間竣工。項目建成後,水道相通、景觀相連、行遊相宜的“水鄉風貌”将得到重塑。
3月,多方調研論證後,“千古木蘭溪、百裡江山圖、十裡風光帶”項目建設啟動。莆田規劃投資4.2億元,推進木蘭溪防洪、“三灣”防洪排澇防潮、平原排澇等工程;投資24.1億元,推進木蘭溪下遊水生态修複和治理、安全生态水系建設、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投資9.3億元,推進重大水資源保障、區域引調水、新建中小型水庫等項目。
生态優先,讓百姓的家園更宜居。2012年以來,莆田市建成區面積從69.24平方公裡拓展到142.24平方公裡,城鎮化率提升至63.5%。
綠色發展,打造高素質産業
付朝陽說,通過木蘭溪綜合治理,既保持綠水青山,又收獲金山銀山,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始終踐行綠色發展觀,做好綠色發展的加減法。
做減法。莆田市全面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減少企業污染排放,淘汰落後産能,杜絕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加快“騰籠換鳥”。2018年,莆田市啟動園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利用“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優化存量建設用地,打造産業集聚發展平台。在涵江區食品産業園,百威雪津啤酒廠每出産1噸啤酒,耗水2噸左右,僅為行業平均水平的1/3至1/2。
做加法。莆田市抓龍頭、抓品牌、抓創新、抓數字賦能,做強做大12條重點産業鍊。今年初,莆田成立鞋服産業發展暨招商工作專項領導小組,實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推進鞋服産業智能制造、品牌培育、新材料等領域加速發展。目前,莆田鞋服企業達400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376家。2021年,莆田市鞋服産業完成規模産值1310.5億元,增長15.9%。其中,鞋業規模産值1106.5億元,鞋産量13.94億雙,約占全省的1/3、全國的近10%。一季度,莆田市鞋服産業規模産值同比增長21.2%,鞋産品出口額同比增長27.6%。
10年來,莆田地區生産總值翻番,達到2882.96億元,年均增長8.5%;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由129.03億元增加到247.56億元,年均增長7.5%;市場主體突破60萬戶……
人民至上,創造高品質生活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标,在木蘭溪治理過程中,始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敬畏自然,留白留綠留舊留文留魂,做到以水定城、人水和諧。”付朝陽說。
不久前,紅讀計劃喚醒閱讀力活動在莆田市城廂區下黃小學啟動,在學校設置智慧校園共享書亭,根據教育部推薦必讀書目,定期上架更新書目列表,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幫助提高綜合閱讀水平。
下黃小學建于1973年,位于城廂區霞林街道下黃社區,于2020年8月搬遷至新校區,現開設27個小學教學班,在校學生1408人,已成為“福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标準化學校”。
下黃社區位于木蘭溪中遊左岸,原屬于城鄉接合部,曾是一個以蔬菜種植為主的農業村,由于地處低窪地帶,每年洪水來臨,房屋、農田總是受淹。木蘭溪綜合治理拉開序幕,當地迎來蝶變。随着莆田城區向南拓展,原本的舊村莊改天換地,下黃從建制村變成城市社區,一躍成為高檔居住片區和綜合商務區所在地。
10年來,莆田市新增學位16萬個;千人均床位數和衛計人員數分别增長157%、119%;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6%、參保人數增長31.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