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襲來,小孩子除了感冒、發燒、腹瀉外,還有一類常見疾病也随着降溫而出現——皮膚疾病。細菌性有猩紅熱等,病毒感染類的如水痘、麻疹、風疹、幼兒急疹,接觸性皮炎類的如尿布疹、舌舔皮炎、糠疹以及凍瘡等。長沙中科皮膚病醫院陳洪主任教廣大家長們如何識别不同的皮膚疾病,并有效預防。
猩紅熱:猩紅熱是感染病菌引起的,是一種細菌類皮膚病。小孩猩紅熱初期症狀與感冒比較相似,會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發炎的症狀。後期可能會出現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各種炎症,皮膚出現丘疹,疹子會于頸、胸、軀幹、四肢依次出現,一兩天就會遍布全身達到高峰。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昏迷,休克等症狀。陳洪提醒,由于猩紅熱具備一定的傳染性,所以建議隔離治療,平時定期用鹽水漱口,要及時去醫院觀察病情。
冬季兒童常見的病毒類的皮膚病包括水痘、麻疹、風疹、幼兒急疹。
水痘:水痘多見于 6 個月以後的各個年齡段的孩童,冬春季發病較多。潛伏期一般為 10~21 天,通常兩周左右。皮損有可能是小的紅點,小的紅斑,然後慢慢變成丘疹,丘疹繼續長大,可能會變成水疱,有一些典型的是在水疱的中間有一個凹陷,它主要是先從身上發生,然後逐漸的會發展到面部,有的人可能會出現在手背、腳背。水痘具備很強的傳染性,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直接接觸傳播,陳洪提醒,針對水痘要做好預防工作,如每天通風換氣等。
麻疹:和水痘不同的是,麻疹患兒一般前 3 天發燒,第 4 天才開始出皮疹,往往是從耳後開始,經由頭面部逐漸發出紅色斑丘疹和麻疹粘膜斑,最後蔓延到全身甚至手腳心。皮疹發出後,燒不退反升。遭遇麻疹,應該及時送醫治療,除此之外,家長應保持室内空氣新鮮,每日通風 2 次。
風疹:風疹的臨床症狀很像麻疹,但比麻疹輕,疹子的密度也不如麻疹高,表現有咳嗽、流涕、噴嚏、咽疼、食欲不振,耳後及枕後淋巴結常常腫大,體溫一般不太高,多為低熱或中等度發熱。風疹是由風疹病毒感染、兒童時期常見的、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多在冬春季發病,可以在集體流行,一般潛伏期是 14~21 天,平均 18 天左右。
幼兒急疹:如果孩子突發高熱,燒到 39~40 ℃,持續 3~5 天後退熱,陳洪提醒可能是患上了幼兒急疹。除此之外,這種疾病會從身體軀幹慢慢向臉部、四肢發出全身性的玫瑰色斑丘疹,所以該病也被稱為玫瑰疹,患兒通常不會感覺癢,疹子很快就會退去。這種疾病和麻疹的症狀有相似之處,兩者的區别是幼兒急疹 "疹出熱退",而麻疹是"疹出熱升"。幼兒急疹是冬春季常見的皮膚病,所以家長不必太過驚慌。
接觸性皮炎類尿布疹皮炎、舌舔皮炎、嬰幼兒濕疹、凍瘡、白色糠疹。
尿布疹皮炎:很多寶寶都得過尿布疹皮炎。這是由于沒有及時更換尿布,或者尿布沒有洗幹淨,再加上冬天穿的厚的緣故,導緻寶寶的身體不透氣。當家長發現寶寶小屁股出現紅腫或者粉紅色小包時,應該立即用溫水把寶寶的屁股擦幹淨;洗完之後在空調房内稍微晾一下,并且塗上不含刺激物的溫和護膚品;此外,盡量給寶寶勤換尿布,保持小屁股的幹燥。
舌舔皮炎:冬天氣溫幹燥,嘴唇容易幹裂,這個時候大部分家長都發現,孩子嘴唇周圍一圈常常出現紅色的小斑疹、通常還伴随皮膚皲裂,有時還有細小的脫屑,這是小孩用舌頭舔嘴唇和唇邊皮膚導緻的造成唇周圍的皮膚被唾液反複浸漬引起的炎症。針對這種情況,陳洪提醒首先一定要多喝水,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補充維生素;其次轉移的孩子的注意力改掉舔嘴唇的壞習慣。
嬰幼兒濕疹:嬰幼兒濕疹也就是常說的奶癬,好發于出生後 2-3 個月的寶寶,濕疹出現的主要症狀是皮膚表面出現紅斑、米粒樣丘疹、疱疹、糜爛、滲液和結痂,炎症反應明顯,局部皮膚有灼熱感和癢感。通常在寶寶的頭、面頰、外耳部,甚至可以遍及整個顔面部和頸部,嚴重的手、足和胸腹部都可見到。患濕疹的寶寶一定要注意不能捂得太熱,保持清潔,不要刺激皮膚,母乳喂養的媽媽要注意,如果自己是過敏體質,在平日進食時,食物的選擇一定要十分慎重,易過敏的食物要減少選擇。
凍瘡:凍瘡是因為天氣寒冷所緻,是在冬季大人和小孩都容易患上的皮膚病。孩子的防禦能力比成人弱,更容易生凍瘡。 如果寶寶的耳背、手背又紅又腫,還時不時的用手抓撓的話,家長就要注意了。在平時,家長一定要注意給寶寶做好保暖工作,吃高熱量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衣服褲子不要穿太緊,否則不利于血液循環。
白色糠疹:白色糠疹是指寶寶發生在面部、頸部或軀幹部的,圓形、類圓形色素減退斑,表面有細小脫屑,粗糙不平,有輕度的瘙癢或者沒有任何症狀。針對白色糠疹,應盡量避免日曬,加強皮膚的保濕工作,多吃一些含維生素的東西,如水果、蔬菜等。
陳洪提醒,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患上皮膚病,不必感到驚慌,也不要盲目用藥,應及時送醫處理。
通訊員雷長青 潇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