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2025 年我國儲能需求

2025 年我國儲能需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20:43:24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付鴻烈】“冬季來臨,歐洲正走向懸崖。”美國《外交政策》近日刊文如此描述歐洲面臨的“能源困境”,強調這是“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雪上加霜的是,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能夠安全抵達歐盟各國的能源來源減少,當地的能源危機進一步加深。危機之下,“儲能”行業在歐洲成為焦點。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馬羅什·謝夫喬維奇在10月12日表示:“儲能将在解決歐洲能源危機中發揮關鍵作用。”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一些中國儲能企業已為歐洲能源穩定發揮了作用,解決了部分電網、家庭的用電難題。本月,華鑫證券、華安證券等多家證券公司均在研報中提到,歐洲儲能需求的井噴,有利于中國儲能企業。10月12日,中國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國軒高科表示,将在海外儲能市場進行開拓。

歐洲湧現建設潮

“歐洲正湧現儲能項目建設潮!”德國《PV雜志》報道稱。據悉,由德國Smart Power公司建造和運營的歐洲最大電池儲能系統之一的項目正在德國圖林根州建造。與此同時,歐洲各國都出現了類似的建設項目:如Siemens Energy和Fluence正在立陶宛安裝儲能系統,Iberdrola公司正在西班牙雷阿爾城建設太陽能發電儲能系統,比利時也正投資價值高達3000萬歐元的儲能系統。

2025 年我國儲能需求(冬季臨近歐洲儲能需求井噴)1

工作人員正在安裝太陽能發電儲能設備。(視覺中國)

遠景能源儲能事業部總經理鄭漢波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面對能源危機,一方面要節約能源,一方面要開發新能源。作為解決能源危機的重要途徑,新能源占比日益提升,但對電網的穩定運行和靈活性帶來更大挑戰,儲能的加入起到了改善作用。”據悉,儲能設施能在短時間内充放電,響應電力系統調峰、調頻需求,存儲過量風電光伏資源,平滑風光出力、減少波動性,還可以緩解電網阻塞,延緩輸配電擴容升級,對電網起到緩沖的作用。

在能源緊張的背景下,歐洲迎來儲能需求的大爆發。歐洲儲能協會通過研究和分析發現,歐洲到2030年需要部署約190GW的儲能系統。這意味着,在未來8年内,與歐洲目前部署的60GW儲能系統規模相比将有一個巨大飛躍。除歐盟之外,美國、日韓也在積極布局儲能設施。根據美國清潔能源協會數據,美國在上半年部署了5GWh電池儲能,同比增速超30%。而作為日本國家公用事業服務商和電網運營商之一的東京電力公司,正為其用戶推出家庭太陽能發電和電池儲能系統。據悉,日本政府還将為其提供設備總價三分之一的補貼……可見,全球各國對能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危機感。

“許多設備都是中國制造”

業内專家介紹,儲能家族成員衆多,根據對應的使用場景分為便攜儲能、房車儲能、家庭儲能、工業儲能、發電儲能等。其中,便攜儲能、房車儲能、家庭儲能被劃分為消費級儲能。

“歐洲家庭儲能市場将超預期的爆發。”鄭漢波對《環球時報》記者稱。據悉,歐洲部分國家通過政策發力,儲能經濟性已打通。東方證券在研報中稱,伴随着能源安全和用電穩定性需求上升、政策補貼的落地、居民用電價格的提高以及儲能系統成本的下降,用戶安裝儲能系統的傾向會更加強烈。德國目前是歐洲家庭儲能的主力軍。據當地媒體報道,全球家庭儲能産品大牌有特斯拉、德國Sonnen、LG化學等,中國的派能科技、甯德時代、比亞迪等也是知名的供應商。

家住弗賴堡的沃爾夫就安裝了儲能系統。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該系統為中國制造,價格約5000歐元,家裡的25塊太陽能電池闆也來自中國。他稱:“能源危機下,電價不斷上漲。一些地區的電價已超過40歐分/度,是2021年的三倍。若想節省電費,或維持穩定用電,儲能系統十分有效。”

德國電視一台報道,有些家庭正在為潛在的停電做準備。相比大型儲備系統,多數家庭還是選擇價格實惠的移動儲備設備。“人們的興趣非常大,”德國Mediamarkt電器連鎖店一名經理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居民害怕在某個時候會突然停電。”他還介紹稱,這些設備的價格在幾百到上千歐元不等,“許多設備都是中國制造”。

國軒高科儲能事業部副總經理高鵬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需求暴增的用戶側外,發電側、電網側的儲能設施也都有中國産品的身影,但身份有所不同。有可能是作為整套儲能設備的供應商,也有可能是作為電芯等零部件的供應商。”據悉,目前歐洲本土最大的儲能企業——法國帥福得公司就在采購中國企業的電芯。

小心“卡脖子”

據了解,因技術先進、使用壽命長、性價比高,中國企業的儲能産品在海外收獲良好的市場反響,發展相應提速。此外,各大企業也紛紛加大對儲能項目的投資力度。鄭漢波說道:“據不完全統計,僅在今年上半年就有2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與儲能項目相關的投資計劃。”

在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儲能企業出海的過程中還需注意哪些問題、中國儲能如何保持産業健康度,也成為業内十分關注的話題。

鄭漢波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海外業務市場拓展要求中國企業需盡快熟悉海外各國政策、市場,同時要具備建立起基于不同應用場景的儲能解決方案的能力。”高鵬則提出,為滿足國内、國外高增長的需求,中國儲能企業需要強大且全面的供應鍊作為支撐。尤其對近年價格波動較大的原材料領域,上遊企業也需要涉足,避免出現原材料“卡脖子”問題。

根據以往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的經驗,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确定性。一些企業曾因不考慮自身的能力與水平,導緻産品同質化嚴重甚至是出現惡性競争。“中國儲能企業出海除了要重視上下遊協調發展,優化從材料、部件、系統、運營到回收再利用的完整産業鍊,還要根據自身優勢尋找自己合理的定位,共同為整個儲能行業的健康發展努力。”鄭漢波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