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陶淵明李清照

陶淵明李清照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5 07:53:21

陶淵明李清照(朱虹張雷隐逸詩宗陶淵明)1

陶淵明(365年--427年),又名潛,字元亮,私谥“靖節”,自号“五柳先生”,浔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淵明生活在公元四世紀到五世紀間,即東晉末年至南朝初期,他是中國偉大的詩人、文學家、思想家,流傳于世的作品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陶淵明李清照(朱虹張雷隐逸詩宗陶淵明)2

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正是東晉到南北朝之間的過渡時期,亂象頻生,戰争不斷,民生凋敝。陶家世居吳地,先前在鄱陽(今九江市都昌縣),後遷居浔陽(今九江),高祖父陶丹為三國時東吳的揚武将軍,地位不高,曾祖陶侃是東晉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的母親湛氏是中國四大賢母之一,祖父曾為太守。陶淵明八歲時,父親去世,家境沒落,外祖父孟嘉是吳地士族、當時名士,有“孟嘉落帽”的轶事流傳。陶淵明在青少年時期,受過比較正統的儒家教育,博覽群書,勤于思考,興趣廣泛,精力充沛,非常注重自身的品德情操和文化修養。“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誰言行遊近?張掖至幽州”(《拟古》),不僅讀千卷書,還行萬裡路。

陶淵明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為官,先後任江州祭酒、桓玄幕僚、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彭澤縣令等職務,這些官職雖然不高,但是因為江州(九江)在東晉時期的特殊軍事地理位置,陶淵明幾次被卷入政治鬥争漩渦,看盡政治傾軋的黑暗和殘酷,最後他任彭澤縣令八十餘天就借故辭官回歸田園,以一篇文辭俱美、雲水沁潤的《歸去來兮辭》作為告别十二年的仕宦生涯,開始了自耕自種、飲酒讀書的田園生活。

陶淵明李清照(朱虹張雷隐逸詩宗陶淵明)3

陶淵明大部分的詩文作于他辭官歸隐以後,二十多年間,他的腳步足迹囿于田園阡陌,他的行動範圍很少走出江西九江,他的詩作主題也和他的生活一樣單純:田園、酒、讀書思想雜記,以及和友人的酬答。按照詩歌的形式,陶淵明的詩歌分為四言詩和五言詩,公認成就最高的是五言詩。

陶淵明作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創作的田園詩高标逸緻,一千多年來引發詩人們跟随效仿,形成了中國文學中獨辟蹊徑的一個派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千古傳頌,陶淵明的田園詩裡有一種被陽光烘熱的溫暖明亮的底色,天高地厚,空氣通透,自然與人都在健康茁壯地生長,在這裡,生活和藝術都以簡樸的形态釋放出飽滿的生命力。陶淵明的田園詩和他創作的不朽名篇《桃花源記》互為印證,把當時處在社會裡最高層的貴族們鄙視的農家勞作生活,安置在了藝術的最高層,讓所有讀過田園詩的人都向往桃花源,向往詩意的田園生活,給每一個中國人都種下了“田園夢”。

陶淵明李清照(朱虹張雷隐逸詩宗陶淵明)4

陶淵明還是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将“詩”與“酒”有機結合,賦予“酒”成為藝術的一個永恒主題;他的文章情辭皆美,氣韻生動,一篇《歸去來兮辭》短短百言,開啟了中國文學的“歸去”主題,被稱為“古今隐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被國學大師陳寅恪譽為“吾國中古時代之大思想家”,他的《形影神贈答詩》将哲學的思辯熔鑄為高超的生命體驗感悟;他以僅百餘首詩文的數量,成為與屈原李杜并肩的巨匠,他筆下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記》,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是世界文壇的一朵奇葩。很多人認為他更大的成就是把日常生活詩化,把雞、狗、鋤頭、種豆、喝酒這些生活瑣細作為詩的主體,從每個人都習以為常的日常起居中參悟生命哲學的思考。在陶淵明之前,詩的内容不曾這麼廣泛,也不曾這麼充滿個性和對個體生命的終極關懷。

對于陶淵明的詩歌特點,有兩個字是所有人都認可的:平淡。平淡成為詩歌的境界是從陶淵明開始的,明人胡應麟《詩薮》言“陶之五言,開千古平淡之宗”。梁實秋解析陶淵明詩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蘇東坡評價“質而實绮,癯而實腴”,辛棄疾感歎“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元好問欽佩他“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李東陽拜服“陶詩質厚近古,愈讀而愈見其妙”,王國維大贊陶淵明的詩達到了“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物我合一”的最高境界。

陶淵明李清照(朱虹張雷隐逸詩宗陶淵明)5

陶淵明李清照(朱虹張雷隐逸詩宗陶淵明)6

在陶淵明去世後一千六百多年間,對陶淵明其人其文的評價出現了兩條不同的發展脈絡。關于陶淵明其人,素以“靖節”的品格、超脫的風度,生平事迹載入《晉書▪隐逸傳》,“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五柳先生傳》),生前死後都備受尊重。而對陶淵明詩文的接受和評價,卻經曆了一個從冷落到尊崇不斷變化的過程。這種變化和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不斷深化、審美的積澱相關,可以說對陶淵明的解讀是與日俱新,與時俱進。曆朝曆代的詩人文客長久地欣賞陶淵明,關注陶淵明,受陶淵明影響,他們為陶詩注釋、學陶詩、和陶詩、集陶詩,到了現代陶學更發展成為一項專門的學科體系,成為顯學。這種現象在中國詩人中,是絕無僅有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