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有三點水,指發源于山東省中南部沂源縣内的沂河。其次還有一座沂山,而沂蒙山就是沂山與蒙山的合稱。
當然,也有人取名叫沂,比如陳沂、張沂……
沂河與沭河流域分布圖
沂河又叫沂水,發源于山東省沂源縣田莊水庫的源頭牛角山北麓,向北流過沂源縣城後折向南,經沂水、沂南、臨沂、及郯城後,至江蘇省邳州市後,再南流注入新沂與宿遷交界處的駱馬湖,流到這裡,沂河就到了終點。
沂源縣
因此,沂河是一條發源于魯中南地區、流經蘇北後彙入駱馬湖的河流。沂河在蘇魯(嚴格來說是蘇北、魯南地區)二省非常有名,是有名的大河,與泗水、沭河組成了一個複雜的水系。但放眼全國,沂河的名氣并不大,即便是蘇南或魯北的人,也有好多人并不曉得沂河在哪裡。
沂河與沭河流經路線圖
沂河在臨沂以北,屬于魯南山區,右側有衆多支流彙入,呈不對成稱的樹枝狀,水土流失嚴重。但卻給下遊江蘇邳州帶來了豐富的優質河沙資源。從五六十年代起,沂河沙子就是優質的河沙,而且是露天開采的,卡車、拖拉機開進河堤,随手就能裝車。那時候沙子很便宜,一大車才幾十元錢,不超過五塊錢一噸。南京長江大橋的用沙,就是沂河沙。駱馬湖裡的沙子,也是拜沂河所賜。因此,沂河被臨沂人民譽為“母親河”,但似乎是更造福下遊的江蘇省。
沂河臨沂段風光
當然,河水泛濫之季,也會給蘇北地區帶來災難。曆史上,沂河的流經路線多次改道,因受黃河泛濫的影響,沂河也經常水患成災,但那都是解放前的事情了,自從解放後新沂河工程建成後,沂河就沒有了水災。
沂南縣紅石寨
沂河也是一條季節性河流,在汛期,沂河水流湍急,洪峰此起彼伏,暴漲暴落,水流量落差極大。而到了臨沂以南,則進入了蘇北平原,河道寬淺,水流平緩,河沙淤積。
江蘇境内的沂河景色
沂河全長570公裡,流域面積17000平方公裡,水面積4900平方公裡,河面最寬處在邳州境内,寬達1540米,310國道穿過邳蒼分洪道時,公路橋長達2000餘米,很是威武壯觀。
沂河風光
沂河流域自然風光旖旎,名勝古迹衆多,有猿人遺址、織女洞、漢畫像墓、陽都、禹國故城、金雀山和銀雀山漢墓群、郯國古城等……
其實,沂河與泗水、沭河一樣,都屬于泗沂沭水系,是魯南蘇北地區著名的河流之一。
沂河之源在沂源縣
在曆史上,沂水命運多舛,它曾經是泗水的支流。黃河奪淮河、泗水後入海,沂水變成黃河的支流。明萬曆32年,朝廷開鑿運河航道,将沂水截斷,沂水隻好改道南流,注入蘇北駱馬湖。明末崇祯年間,為保宿遷城和運河河道,朝廷開鑿六塘河,引駱馬湖的水東注黃海。清康熙24年,朝廷又挖斷六塘河,使沂水東流至灌河口入海。
沂河上的大橋
後來,沂河又經過多次治理,直到解放後的1951年,政府開挖新沂河後,讓沂河流入駱馬湖。
那麼,說來說去,沂河就是一條河罷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城市以“沂”字為名呢?
原因很簡單,古人依水而居,取名自然是現成的,以沂水為名。沂源縣很好理解,沂源、沂源,沂水之源嘛!名副其實,沂河就是發源于沂源。沂水縣更幹脆,直接以沂水為名,它位于魯中南山區,沂蒙山腹地,沂河、沭河的上遊。而沂南,意思是沂水之南,是相較于沂水縣而言的。沂南縣解放前叫沂蒙縣,後來才改叫沂南縣。而臨沂,是臨近沂水之意。沂水縣與沂南縣都屬于臨沂市管轄,而沂源縣則隸屬于淄博市。
邳蒼分洪道上的橡皮壩
江蘇省新沂市,是個新名字,解放前叫新安,因新沂河的開挖而得名。
那麼,既然有沂水,有沒有沂山呢?
當然有了!沂山位于濰坊市臨朐縣,沂蒙山的北部,古稱海岱、海嶽,為東海向内陸延伸的第一座高山,素有“大海東來第一山”之稱。還享有“五嶽之首是泰山,五鎮之首是沂山”的盛名。
沂山
沂山海拔1032米,号稱“東泰山”、“小泰山”。大家平時常說的沂蒙山,就是沂山與蒙山的合稱。
臨沂市
其實,中國很多地名都是跟山、水、湖相關,與“沭”有關的地名還有臨沭、沭陽等。行政有界,而山水無界,山東與江蘇從來都是山水相連,山東在江蘇的上遊,在魯中南發源的河流,都要向南流入江蘇,無名小河更是數不勝數。每年的汛期,大水都是從北邊滾滾而來,沒辦法,北高南低嘛!比如一個微山湖,江蘇、山東争了多少年,難解難分,後來國家幹脆設了一個微山縣,專門來管理微山湖。
沂山風景區
而太湖之南幾乎被浙江湖州包圍,但太湖卻隻屬于蘇州和無錫,且蘇州擁有絕大部分,無錫擁有一小部分,湖州瀕臨太湖,卻兩手空空也!這到哪說理去?
太湖地圖
其實,省界、市界并不是固定一成不變的,曆史上曾經多次變革。比如徐州市剛解放時還屬于山東,1953年才劃歸江蘇,所以徐州地區的語言、飲食、民情乃至風俗習慣,都與魯南相同。
沂河大橋
當然,至今,安徽天長還像一顆釘子一樣,锲入江蘇省,不信請看地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