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鍊(SupplRChain),也被稱為價值鍊或需求鍊(DemandChain),包括顧客、供應商、過程、産品以及對産品和服務有影響的各種資源。供應鍊強調的是公司之間的過程與關系。供應鍊管理(SupplRChainManagement)是指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銷售給顧客的整個過程中對産品和服務的管理,它強調協調公司之間的活動,以求産生雙赢效果。
供應鍊管理通過其五大主要功能,即計劃、購買、制造、移動和銷售,産生兩方面效應:降低成本和增加價值。具體來說,供應鍊管理可為企業帶來以下利益:
(1)在供應鍊範圍内提高戰略、作業及财務績效;
(2)降低成本,有效管理周轉資金(WorkingCapital);
(3)有效管理庫存的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
(4)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應鍊成員間的交易效率;
(5)增加顧客價值,提供顧客所需的産品和服務,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6)增強平衡供需的能力。
根據一些公司的數據,良好的供應鍊管理可使庫存減少50%,供應鍊總成本占收入比降低20%,準時交付率提高40%,庫存周轉速度提高2倍。
企業自身生存的需要,促使企業越來越重視供應鍊管理,并根據顧客需求、全球化、競争、信息與通訊、政策和環境的不斷變化,積極尋求供應鍊的改進,以提高企業的競争能力。
近幾十年來,供應鍊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發展十分迅速。根據供應鍊管理覆蓋的範圍可将其分為3個階段:
(1)物流管理階段:集合了運輸和倉儲兩大職能。
(2)後勤階段:增加了制造、獲取和訂貨管理職能,并輔以EDI等先進的信息傳遞技術。
(3)同步一體化供應鍊階段:在原有供應鍊的兩端分别增加了供應商和顧客。一體化意味着在整個過程中集合了許多職能以實現共同目标。一體化供應鍊管理涵蓋了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管理,需要更多職能間的協作。信息傳遞由原來的逐級傳遞轉變為同步傳遞,減少了信息傳遞時間,從而大大縮短交付時間。
一、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的發展為供應鍊管理的進步提供了動力。
1 信息技術
計算機與各種通信方式的發展在供應鍊管理的發展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互聯網。互聯網的持續發展使更多的直銷和更好的顧客服務成為可能。例如在LL.Bean網上店,顧客可以浏覽大量的商品(大小、顔色和其他特性),還可以在訂貨前查看一下有無庫存。
(2)低地球軌道衛星通信。目前至少有4家實力雄厚的财團将發射數百顆低地球軌道通訊衛星。他們将提供覆蓋全球的衛星通訊系統而且價格低于當今的光纖網絡。經濟的全球通訊将加速全球供應鍊的發展。
(3)先進的分布或決策支持系統。這種系統使供應鍊作業者和管理者在可能快速地進行分析并迅速得到分析結果。不管他們身居何處,均可自由地與供應鍊的任何一方進行聯系。
2. 制造技術
對許多企業來說,将制造視為供應鍊的一部分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因為長期以來制造的職能一直被認為是“告訴我們生産什麼,讓我們盡力高效率地生産,然後由後勤部門發運出去”然而,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整個供應鍊的高效率離不開制造技術的進步。
(1)敏捷制造。制造過程的敏捷性使較短的生産周期和頻繁的産品更換成為可能。
“地點敏捷性”是敏捷制造的另一個特點。例如,一家在世界各地生産同一産品的公司可以從投資于一定數量的“過剩”生産能力中受益。過剩的生産能力使制造商能夠根據國際彙率的波動及時地将制造任務轉移到最佳工廠,使整個供應鍊成本下降。
(2)押後制造。企業将半成品運往靠近顧客的倉庫或工廠,在那裡,根據顧客訂貨的特殊要求完成最終産品。這樣不但可減少庫存總量,而且因大批量生産而降低了成本。例如,吉列公司的刀片在它的兩家高科技工廠裡生産,但包裝作業卻轉移到區域配送中心,其包裝過程類似于制造作業裝配線,完全根據訂單來進行。吉列公司預計,如果全部實施押後制造,可縮減庫存50%。
3 運輸技術
盡管運輸技術沒有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但運輸技術仍在穩步地前進,有時也會有突破性進展,如雙層集裝箱貨運火車、計算機輔助規劃、路線安排和負荷分配。
二、供應鍊管理的關鍵因素
要成功推行供應鍊管理,僅僅依靠大量投資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有效控制以下關鍵因素:
(1)關注顧客。盡力識别和理解最終顧客的需要和期望,将其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如一家醫藥公司,改變了以往根據銷售量和利潤向銷售代表發放獎金的辦法,而是評價其顧客是否滿意。這樣銷售代表就不會不管顧客是否需要而不擇手段地推銷産品。
(2)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開發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保證數據與信息在整個供應鍊内通暢無阻;利用計算機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可以幫助管理者更好地進行決策并将之在供應鍊内迅速傳遞。
(3)績效定量管理。時間和成本是關鍵衡量手段,在定量的基礎上進行決策。
(4)跨職能團隊。來自相關職能部門的團隊成員緊密協作可以消除組織界限并有益于整個供應鍊的改進。
(5)關注人力資源,消除人與人、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藩籬,實現整個供應鍊的協作互助。
(6)對變化的環境作出快速反應,設計柔性供應鍊。
三、供應鍊管理創新
調查結果表明,盡管有許多公司投入大量時間與資金以期提高供應鍊能力,但隻有27%的公司認為其供應鍊業績好于同行業平均水平。據估計,由于供應鍊夥伴間協作不佳,美國食品工業每年損失達300億美元。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沒有正式的供應鍊開發戰略;缺乏支持供應鍊一體化的管理環境;缺乏信任,功能導向而不是過程導向;缺乏有效管理供應鍊中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工具。其中戰略規劃和财務分析是當前供應鍊管理中最缺乏的技巧。許多公司采取了孤立的改進措施,但無法取得突破性的效果。因此,供應鍊管理創新是企業管理創新中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1 創新依據
企業是否需要進行供應鍊創新的最佳依據就是,分析供應鍊整個過程是否為顧客創造價值。一個常用方法是将過程展開,包括公司所做的和顧客所做的,然後回答以下問題:這裡有多餘的過程嗎;有什麼事情被做過一次以上;什麼可以被删除而不影響最終結果;什麼隻有間接價值并需要被最小化;等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可以幫助企業發現供應鍊管理的創新點。
2 創新思路
哈默博士認為,要進行供應鍊創新,首先要徹底消除長期存在于企業的兩個假設:一個假設是任何一個公司可以做任何事情。其實工作應由處于最佳位置的公司或人選去做,而不是由直接從中受益的去做。另一個假設是:公司外的單位是公司的敵人,公司内部的其他部門是本部門的敵人。企業應與其他企業建立利益共享的雙赢關系,企業内部各部門之間也應密切協作。現在許多企業管理的目标是力求在自己企業内取得更好的業績,而下一個浪潮便是推倒公司與其顧客、公司與其供應商之間的隔牆,謀求在供應鍊範圍取得最佳業績。
3 創新途徑
(1)減少供應商數量。企業以往的做法是對同一零部件選擇多家供應商,以便對供應商施加壓力,降低進價。企業的收益是以其供應商的損失為代價的。目前,這一情形已開始改變。企業通過減少供應商數量,擴大供應商的供貨量,從而使供應商獲得規模效益,企業和供應商都可以從低成本中受益。
(2)精簡零售商。與選定的零售商建立夥伴關系,通過簽訂合作協議,企業和其零售商共同開展培訓和提供特定服務。
(3)在客戶辦公室派駐代表,以全面了解客戶的運作體系和需求,駐廠代表向自己的公司發出訂單,并為客戶計劃所需供應的材料。
(4)與供應商和顧客共享詳細信息。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效率。
(5)供應商早期參與。在新産品開發階段,供應商的參與可顯著縮短開發時間,節省資源和費用。
(6)選擇一個供應商負責協調。當需要多個供應商提供同一項服務時,選擇一個牽頭的供應商來協調整個物流。
(7)制訂利益共享計劃。利益共享對供應鍊各方來講都是很重要的,隻有充分調動供應鍊各方的積極性才有可能産生協同效應。
(8)與客戶和供應商保持緊密的協作關系。組建包括顧客和供應商在内的團隊共同開發新産品并共享信息,以創造競争優勢。勇于創新的管理者正試圖将原來松散的買賣關系轉變為緊密協作的關系,甚至與一些供應商及其顧客結成組織,以提供單個公司無法提供的産品和服務。
(9)與競争對手合作。不僅可以縮短産品交付周期,而且可降低成本,雙方都能從中受益。
4 創新方向
供應鍊管理的變革目前正處于初級階段。技術進步提高了人們管理複雜系統的能力,促使供應鍊管理不斷向前推進并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1)閉環供應鍊:施樂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已經運行閉環供應鍊,回收報廢設備、零件和包裝并加以翻新,然後将其作為原材料出售。事實上,施樂已從這種再循環利用中獲得了巨大收益。
(2)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鍊。因為市場是不斷變化的,有必要對供應鍊配置持續地改進。因此,針對一系列可能變化而設計出柔性供應鍊,以避免混亂、過多的投資或大範圍的人事變動。
(3)自然配置供應鍊要素。目前,企業必須花費許多精力來設計供應鍊要素,以産生最佳的整體效果。未來的供應鍊中,其要素可以自然地适應其他要素的變化、外部條件的變化和要素的替代(如更換一個供應商)。
5 創新案例
西門子醫療工程集團公司是生産醫用CT設備的世界著名公司。這些CT設備在德國的西門子工廠制造,然後運往世界各地的醫院進行安裝。在過去的幾年裡,公司重組了從供應商到顧客的CT設備供應鍊,将訂貨交付周期由原來的22周縮短為6周。其主要措施為:
(1)産品設計者參與更改設計以使其易于制造、安裝和顧客化。
(2)減少供應商數量,20個關鍵供應商提供所需物品的90%,其中一個是純服務性的運輸商。
(3)幫助關鍵供應商采用新技術,改進管理。
(4)在協議框架下,采用簡化的訂貨方式。
(5)與關鍵供應商共享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更短時期的預測和訂貨信息。
(6)每月召開供應商會議以共享績效信息,研讨進一步改進的方法和措施。
(7)密切跟蹤醫院場地的準備情況以使CT設備能準時交付。
(8)利用制造廠團隊做一些安裝工作,促進制造與現場安裝團隊之間的雙向交流和相互學習,由此導緻安裝時間大大縮短。
供應鍊管理創新正在成為企業管理創新的一個熱點。供應鍊應建立在優化配置所有夥伴特殊能力的基礎上。供應鍊管理要取得創新成果,企業需要多方面、多層次地與供應鍊夥伴之間進行交流,共同培訓、開發改進,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在業績評價和利益分配問題上達成協議。盡管這需要很長時間和大量的資源,但卻創造了獨特的競争優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