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修水夜市街

修水夜市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07:21: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修水夜市街(修水的井和巷)1

圖為修水古巷。 陳蘆根攝

修水是贛北的一座小城。

你可能很難想到,這樣一座小城,會有那麼多“井”和“巷”。祝家井、鐵爐井、周家井、孝友井、義井、徐家井、午水井……從這些井名中,你能感受到它們獨特的魅力。義井巷、鐵爐巷、協佑巷、殷家巷、皂角巷、餘家巷、山谷巷、黃荊巷……一條條巷子,深深悠長。小城修水,自古有“九井十八巷”之說。據《修水縣志》記載,大約一千二百年前,修水就有了井、巷的相關曆史。

久居修水縣城,我熟知每口井的地點,每條巷的位置。甚至,熟悉那些井和巷旁邊的院落叫什麼名字。古建築的挑檐,馬頭牆的剪影,一股庭院深深的滋味襲來。

修水,一個看似古靜悠然的小縣城,卻有着自己的底氣和驕傲。在那些古老的井、巷之外,這裡還是秋收起義的重要策源地,有着不一般的紅色印記。

2005年3月,我來到修水縣城的一個單位報到。随即,在鐵爐巷一幢常年被綠樹掩映的三層小樓内,租了一間小屋。這便是我臨時的家。一開始,我隻是計劃在這裡小住些日子,找着合适的機會再去大點的地方。沒想到,在這裡住下來,就哪兒也不想去了。不知不覺中,我喜歡上了這座小城,喜歡上了那些井和巷,喜歡上了一種安然的生活。

那時的修水縣城很小,很擁擠。我住的地方,算是小城最繁華的地方。小巷裡店鋪林立,小吃店、理發店、縫紉店……一家連着一家,沿街擺滿攤點菜擔。天還未亮透,各種吆喝聲已此起彼伏。

我最喜歡吃的是薯粉和米粉。小時候,母親就用薯粉做成各種食物,比如哨子。哨子算是修水本地的一道特色小吃。後來我也學會了其中的手藝。巷子裡那家鋪子的張嬸做的哨子,比我母親的手藝還好,特别好吃。香甜的氣味彌漫在整條小巷中。

巷子與院落重疊着。院子已經很舊了,不知道裡面住過多少代人。有的保護得好點的院子裡,還住着一些老人和孩子,以及外地來的人們。

修水是蠶桑之鄉、茶葉之鄉。現在有的巷子裡還有絲綢鋪、茶葉鋪,一些老人還做着絲綢和茶葉的生意。或許有的院子裡,就曾住過絲綢或茶葉商人。

院落裡有井,巷子裡也有井。井是根據人口的布局設置的。附近的人們特别愛護每一口井。隻要有一片葉子落進井裡,都會及時地打撈上來。因此,井水總是很清澈。

白天的巷子和夜晚的巷子是不一樣的。熱鬧的小巷,到了晚上就變得安靜起來,可以聽見清脆的蟲鳴聲,還有井裡“咕咚咕咚”朝上湧的水流聲。

夜晚,月光傾瀉下來。老遠,我就看見一個光着腳丫的孩子坐在一口井旁,仰着頭,用手比劃着天上的星星。

孩子們熟睡了。我樓下的阿婆還在熬着蘿蔔湯。香氣從窗戶彌漫進來,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奶奶半夜給我熬湯的時光。

自我到縣城工作後,除去出差、外出,我幾乎一直生活在這裡。除了工作和寫作的時間,我最喜歡的事是去那些井邊、那些巷子裡轉一轉。我時常會面對着巷子,坐在井旁,想一些往事,再想一想未來的生活。

轉眼間,我在修水縣城工作生活已有十餘年。在這十餘年的時間裡,修水縣城發生着巨大的變化。

原先修水縣城隻有十五萬人口,現在常住人口達到三十多萬。縣城還新建設了南城新區和良塘新區。2019年,縣裡投資上億元啟動了城北老城改造工程項目,力求保持“九井十八巷”的古城味道,同時,為居民們營造舒适、方便的居住環境。

我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告别了修水老城,在良塘新區的高樓買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房子坐北朝南,能看見小區花園的一角,兩棵銀杏樹對着窗台。透過銀杏樹遠望,小城風光别樣美。

前些日子,我又去了那些巷子。我發現,它們再次“活”了起來。這種鮮活,與之前的“煙火氣”又有些不同:在小巷中行走,偶爾會遇到外來的遊客。院子裡搭起了戲台,甯河戲、采茶戲等修水地方戲輪番上演。咚咚锵、咚咚锵的聲音,在巷子裡回蕩。吹彈唱念之聲、喝彩聲不斷。

記得搬離巷子的那幾天,我在巷子附近走了好幾遍。在這裡生活久了,很是不舍。我早對那些井、那些巷有了深深的感情,有了一種看不見的念想。這種念想已伴随着時光,一點一滴地浸潤在我的生命裡。

我想,一個人的一生,如果可以與一座适合自己的小城一起度過,那真是一種幸運。于我而言,這座小城就是修水。《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7日 08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