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聊齋志異》是明清作家蒲松齡寫的鬼神志怪小說。
在這部著名小說中,蒲松齡為讀者描繪了種種“人鬼情未了”、“人妖情未了”的情節。
種種神話故事帶領讀者走進了美輪美奂的神鬼妖的世界。
這些奇思妙想的故事情節中,蒲松齡尤其愛寫美麗、善良、大方、賢惠的溫柔女子,且她們的男主角通常為柔弱書生。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偏偏是美女和書生呢?
讓我們将視線轉向蒲松齡本人。
蒲松齡本身就是一個讀書人,他十九歲參加童子試,接連考取了縣、府、道三個第一。
可以說,在讀書方面,蒲松齡是有絕對的天賦。
然而當他可以一展鴻圖之志時,他卻很難步步攀升,直到自己花甲之年,才得到了第一個貢生。
作為一個從心懷大志的年輕人熬到了雙鬓斑白的老人,蒲松齡的内心是十分煎熬的。
于是蒲松齡寓情于書,在自己的的小說中盡情展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他在書中用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将每個小故事中的妖怪鬼魅人格化、世俗化。
賦予他們生命力的同時,讓蒲松齡輕而易舉地在這些主角人設中代入自己的情感。
在許多故事中,他把自己當作是那個男主角,而女主角就是每個故事中的那些“花妖狐媚”。
蒲松齡一生清苦,卻在書中描繪了讀書人豐富多彩的生活。
他們常常或有高人相助,或有妖怪相幫。
試想一下,一個苦讀多年書的白面書生,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一個傾心于自己的狐妖。
并為了自己的仕途“抛頭顱撒熱血”,甘願為了自己留在凡間。
為了自己從一個來無影去無蹤的“妖魔鬼怪”,變成了接地氣的“賢妻良母”。
這對凡世間的哪個男子來說,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呢?
在《聶小倩》篇中,蒲松齡更是将自己心底裡的願望表達得淋漓盡緻。
聶小倩本是貌美的女鬼,因看上白面書生,最後留在人間,成為了書生的妻子,還為他生育了一個兒子。
一夫一妻一妾三子,從此和樂美滿地過着幸福生活。
這對現實生活中的蒲松齡簡直就是莫大的心理慰藉。
此外,在《辛十四娘》篇中,他描寫的辛十四娘是一個善良、勇敢、敢愛敢恨的狐妖女子。
同樣的,也是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小狐妖,成為了賢惠的“良家婦”。
蒲松齡描寫這些婦女形象時,大都贊頌了她們的善良、勇敢、機智、直爽。
但是這些美麗的花妖狐媚,最後的歸宿都是為了男人而付出自己。
不得不說,身為封建社會的男子,蒲松齡的内心是渴望愛情、渴望有一個賢良淑德的妻子的。
對于他而言,有一個貌美賢惠的妻子,現實中“一事無成”的他并不會被允許。
因此他隻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小說,用筆觸寫下了自己的心願。
在這本小說中,還有很大的篇幅對科舉制度的腐敗和黑暗的統治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郁郁不得志的他,深受科舉的毒害。
現實中的專制統治不允許他對這樣的制度多說一個“不”字。
所以他隻能在自己的故事中,盡情揮灑豪言壯語。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他帶來了許多不一樣的心理感受。
他能在故事中重新描摹自己的人生,也能在故事中說出自己不敢說出口的話。
隻是夢境終究抵不過現實!
當夢驚醒,《聊齋志異》中的美女和成功的人生終将消散。
一切隻不過黃粱一夢,隻留一聲哀歎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