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層C15可能是一場誤會
張利軍
随着《混凝土通用規範》條文說明的發布,關于基礎墊層要不要由C15提高到C20的顧慮也可以徹底打消了。顧慮的原因倒不是省錢費錢的問題,而是因為《通用規範》是全文強條,拿捏不好就會踩紅線,就會被罰分甚至通報批評。《條文說明》見下面楷體字部分。用詞還是比較含蓄的:“…一般不包含地下室或其他地下結構的素混凝土墊層…”。
其實,我覺得應該把“一般”二字去掉,更斬釘截鐵一些。因為墊層既不是構件,更不是結構,隻是施工的工作面、防水層的附着面和混凝土凝固的小環境。基礎墊層與防水層之間處于受壓狀态,自然緊密貼附,比牆面或屋面防水層的貼附好得多。
關于對墊層的認識,本人在2017年進行了一些總結,發了一篇博客短文,後來又發在公衆号上。《土木在線》轉載了博客短文(因為轉載早于公衆号,提此話題是以免同行誤會)。截圖如下,有興趣可以過目。
目前墊層混凝土C15盡人皆知。當年墊層由C10提高到C15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一探究不禁有一種感覺:當年可能是一場誤會。
一、至今《地基基礎規範》對墊層的要求仍是C10,而非C15
二、誰是“墊層不低于C15”的首創?
最先要求墊層不低于C15的是2001版《防水規範》,條文說明:“不少地方反應墊層強度和厚度太小;預拌混凝土很難低于C15”。這是兩個與防水無關的因素,《防水規範》能采納更顯得難能可貴。其實,要是考慮這兩個因素的話,應該由《地基基礎規範》來落實,能順理成章一些,因為《地基基礎規範》更對口,覆蓋面也更廣。另外,預拌配不出不低于C15的混凝土,與規範要求“不低于C10”并不矛盾。所以從技術層面講,墊層并不是非C15不可。技術要不要完全順應市場,墊層采用C10是不是違規,可以探讨。
2008版《防水規範》的條文說明耐人尋味,疑似曾經有改回去的意思,後來“根據調研收集的這種情況,對此條不做修改”。因為,一般來說,《條文說明》是說明修改原因的,不作修改的話無需說明。
三、墊層不應與《混凝土規範》對強度的要求挂鈎
墊層與素混凝土構件的共性是材料都是素混凝土,僅此而已。墊層本不該與《混凝土規範》對強度的要求挂鈎。提高素混凝土構件的強度,主要是耐久性方面的需要。即使将來《混凝土規範》把素混凝土構件提高到C25,墊層也無需由C15提高到C20。
《混凝土規範》是從2010版開始要求素混凝土結構不低于C15的。
這個C15的要求也助長了墊層混凝土由C10提高到C15。之前版本的《混凝土規範》是要求鋼筋混凝土不低于C15,對素混凝土結構未提出最低強度要求。
四、素混凝土剛性基礎和墊層不應混淆
素混凝土剛性基礎是結構的重要受力構件,實實在在地承受地基反力引起的彎矩和剪力,所以需要滿足《混凝土規範》中最低強度等級的要求。業内有時把素混凝土剛性基礎也稱為墊層是不對的,容易誤導。現行《地基基礎規範》的要求如下圖。《通用規範》執行後,素混凝土剛性基礎應改為C20,否則就違反強條了。
五、建築工程中的素混凝土結構構件
建築工程中素混凝土結構構件比較少見,我能想到的有:
1.柱下或牆下剛性基礎;
2.素混凝土樁或墩;
3.砌體結構梁墊。
素混凝土樁用于複合地基(CFG),或樁基的下部樁身。目前砌體結構比較少,所以牆下剛性基礎和梁墊已經很少用了。
六、腐蝕環境下的墊層強度另當别論
需注意,在腐蝕環境中,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下圖摘自《工業建築防腐蝕設計标準》GB/T50046-201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