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古玉的方法
出土古玉新老的鑒定,在對一件玉器整體的評估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是對這件玉器進行曆史、經濟、文化内涵等整體評估的首要因素,先決條件。如果一件器物新老不分,那還有什麼繼續探讨的餘地呢?因為新東西就是藝術品的價值,已經很明朗,無需再繼續探究。
從大量實踐中,我總結了一套鑒定的方法,那就是《出土古玉鑒定四步曲》。
第一步
從入土特征入手,比如:包漿、沁色、鈣化、土蝕土咬、形變等,初步判斷玉器的新老。
我把第一步在整個鑒定中占的比重歸納為50%左右,這是古玉鑒定的首要因素,也是本源的問題,我稱之為環境第一位。
試想,一件玉器在地下埋藏了數百上千年,肯定會發生各種變化,這就會在玉器内部或表面形成各種特征,這是不可逆的,作僞永遠無法企及的。
如何運用科學的手段解析這些現象的産生,以及如何分辨自然形成的特征與作僞的現象,這就成了每一個愛玉人必須要掌握的本領。
鳳形玉佩 戰國早期,長3.7cm,高3.4cm,厚0.4cm。江蘇省無錫市鴻山鎮越國貴族出土
第二步
從加工工藝特征入手,進一步确定它的新老。
我把第二步在整個鑒定中占的比重歸納為50%左右,這也是鑒定古玉的本源問題之一,我稱之為工藝痕迹第二位。
每一個時期,由于生産力水平的不同,加工玉器使用的工具也就不同。比如:隋唐以前使用幾式砣機,隋唐後廣泛使用高凳砣機;文化期晚期使用磨制和石質砣具加工;文化期晚期開始至春秋晚期以前,使用銅質砣具;春秋晚期至明清,廣泛使用鐵質砣具等等,這就會在每個曆史時期,在玉器表面加工時留下不盡相同的痕迹特點。如何判定這些痕迹是否符合曆史印記?隻要我們掌握了它每個時期的特征,借助于高倍放大鏡觀察,再結合其他特征綜合分析,斷定古玉的新老,幾乎可以做到萬無一失。
這是鑒定古玉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這兩步,就好比一台天平上的兩個砝碼,要想讓鑒定的這台天平達到平衡,就要兩邊砝碼均等。
以上兩個步驟并非是孤立的,必須相互聯系、綜合判斷,也就是12字法則的運用。
鳳鳥紋玉璜 西周,長7.9cm,寬2.8cm,厚0.6cm。陝西省長安縣張家坡152号墓出土
玉環 崧澤文化,直徑4.5cm,江蘇省海安縣青墩遺址出土,現藏于南京博物館。
第三步
從造型、紋飾等特征入手,推斷它趨于合理的年代。
造型和紋飾,是一個時代的符号,就像我們現代人穿休閑、西裝打領帶開寶馬,而倒退200年,古人長袍馬褂大辮子,坐馬拉車,如是而已。
如果你從第一步和第二步決定了玉器的新老,第三步斷定年代就成了順其自然的事情。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去博物館參觀以及閱讀帶有明确年代的館藏圖片的書籍,再就是借鑒前輩總結的一些關于紋飾演變的論文,别無其他訣竅。當然,脫離入土環境的民間藏品,對年代的斷定,根據個人知識經驗的多少,會有一定的偏差。
玉蟬 西漢,長6.3cm,寬3cm,厚0.5cm。江蘇省泗陽縣大青墩泗水國王陵出土,現藏于南
第四步
其他輔助特征進一步确定,比如細節、玉質、文化内涵等,以達到萬無一失。
如果一件玉器,你90%解決了它的新老問題,為了進一步确定它的準确性,一些細節的輔助,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你去檢驗一件片狀器的平整性,一件玉璧肉(玉邊位置)、好(玉的空心位置)兩部分是否為同心圓,玉質是否符合我們已知的古代用料特征,這件器物是否符合曆史文化背景等等的細節問題,會讓你在鑒定的準确性上如虎添翼。
玉具劍飾 西漢,劍長76cm,寬3.2—3.5cm;格長5.7cm,寬2.6cm;璏長10.
龍形玉佩 西周,直徑4.3cm,厚0.2cm。陝西省寶雞市竹園溝9号墓出土,現藏于寶雞市青銅
綜合上述,有了正确的出土古玉鑒定思路和方法,古玉鑒定不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嗎?
古玉鑒定并不難,也不像有人說的那麼神秘莫測,它隻是隔着一層窗戶紙,把紙捅破了,也就柳暗花明了。思路和方法正确了,加上不斷的實踐、總結,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成為鑒定高手。古玉如此,其他收藏品亦如此。
“出土古玉鑒定四步曲”的實戰應用案例,将在以後詳細講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