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和不同方式的伴侶相處

如何和不同方式的伴侶相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4:02:41

原創文/沙柳

長久的情侶關系很難維持。

一段關系的開始,總是充滿浪漫的魔力,但當兩個人的生活開始逐步交織在一起時,潛在的沖突便不可避免地浮出水面。

大多數夫妻都毫無意外地感到自己被困在“争吵或者壓抑自己的需求”這兩種充滿破壞性的選擇之間,但是這兩條路都不可能通向我們心目中的愛情,隻會讓我們距離心目中的幸福生活越來越遠。

有沒有另外一個選擇呢?在争吵或壓抑之間有沒有第三條路?

答案是有。

這就是美國享譽三十多年的精神導師蓋伊·芬利,在他的暢銷書《與人親密: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以下簡稱《與人親密》)中,要告訴我們的如何與人親密的魔法。在書中,他還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化解積怨,重新點燃熱情,從而建立起親密關系的“關系魔法ABC”。

如何和不同方式的伴侶相處(與伴侶親密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1

01 在任何一個不斷升級的沖突背後

真正的原因是我們不知如何處理自己的痛苦

知乎上有個提問:“你後悔和現在的妻子結婚嗎?”

一個高贊回答寫得挺紮心:“确實後悔……已離心未離婚。目前狀态,非必要無交流。家庭财務各自理各自的,房貸、阿姨工資、家庭日常開銷都我出。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她原話)……”

現在有很多中年夫妻,走在了已離心未離婚的合作帶娃地帶,究其原因,跟這種“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心态有很大關系。

這種“即使我已經跟你結了婚,我跟你也不是一家人”的心态,不隻女人有,很多男人也有。

記得一個女人在網上吐槽:“自從我嫁給你以後,就從一個在娘家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姑娘,變成了伺候你們一家老小吃喝拉撒的小媳婦,自帶工資的免費保姆……”

還沒說完呢,就被男人怼了回來:“這就是你們女人的命。你嫁給誰也得過這樣的日子。”

這一刻,你聽了,心裡會不會是拔涼拔涼的?

不管是我嫁給你你就要供養我,還是我娶了你你就該伺候我,都是把愛人變成了外人,也把自己的生活推向了水深火熱。

如何和不同方式的伴侶相處(與伴侶親密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2

關于愛情,楊瀾說過一段經典的話:“婚姻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關于精神的共同成長。在最無助和軟弱的時候,有他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命令你堅強,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運。那時候你們之間除了愛,還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以及刻骨銘心的恩情。”

這種包含愛、義和恩的情意,才會讓人倍覺溫暖,這種肯陪你共抗風雨的愛人,才會讓人倍感依戀。

人生路上多風雨,夫妻既是愛人,更是夥伴,是戰友。戰場上,戰友是以命相托的兄弟;生活中,戰友是禍福與共的同伴。

然而很不幸,很多人的伴侶,都沒有理解“伴侶”的真正含義,即使結了婚,成了家,心理上也沒有從“我”調整為“我們”,仍然獨立、自我,這必然會給另外那個進入“我們”狀态的人帶去沉重的打擊,讓他産生深深的失望。

如果這個人偏巧心理又不夠強大(又有幾個人能強大到不在乎愛人的關愛和扶持呢?),那麼他就會陷入深切的痛苦中。

如果他又不會處理自己的痛苦,将痛苦、怨恨一股腦兒地潑向伴侶,那麼勢必會導緻矛盾不斷、沖突升級、家無甯日。

在任何一個不斷升級的沖突背後,真正的原因,其實是我們不知如何處理自己的痛苦。

02 如何走出不斷重複的痛苦模式?

把自己從常見的關系陷阱中拉出來

在《與人親密》一書中,蓋伊·芬利記錄了他與學生讨論“在一場雙方都會受到同樣誤解傷害的戰争中,努力去獲得想象中的優勢隻能是徒勞的”情形。

當時他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與我們所愛的人發生沖突,無論“赢”還是“輸”,它都無法改變我們自身那些與他人互相作對的部分,那麼結果又有什麼區别呢?

答案則是:如果雙方都覺得對方應該為沖突負責,那麼除了讓指責不斷升級,并不能改變什麼。

真的不能改變什麼嗎?

我覺得能改變一些什麼,比如能改變雙方的關系,從親密變為對立,甚至怨恨。

還可能固化一些模式,當下次、下下次……沖突再次發生的時候,上次、上上次……的陳年舊帳又會被翻出來,再互相自責一遍,其結果必然是越吵越兇,或者大打出手,或者陷入冷戰,讓家裡的氣氛再度比冰還冷。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互相推诿”永遠不會有結果的原因。我們忽視了這些對立的力量,就如同被他們在相互鬥争中形成的模式所囚。

怎麼破?

愛因斯坦說:“任何問題,都無法從産生它的意識層面上得到解決。”

對伴侶習慣性的負面反應,我們會形成某個模式。我們必須打破這個模式,把自己從這個固化的關系陷阱中拉出來,才能擺脫這種互相自責,相互折磨的痛苦模式,以一種新的視角去理解,看待那些沖突的時刻。

這個新的視角就是愛。

如何和不同方式的伴侶相處(與伴侶親密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3

如果我們與伴侶“雖離心卻未離婚”,那就說明我們還有愛。無論是愛孩子還是愛伴侶,這種愛都是真愛,它是我們想與伴侶“過下去”的原動力。

既然想“過下去”,不想分開,那為什麼不給伴侶一個平和的自己,不給自己一個和諧的世界呢?

03 開始用“新眼光”看待你的伴侶

建立親密關系的“關系魔法ABC”

如果我們想要學習如何滋養我們與伴侶之間愛的關系,就需要知道一些基本的準則。這些準則,蓋伊·芬利在他的《與人親密》一書中稱為“關系魔法ABC”。

“關系魔法ABC”的第一個字母A,代表憤怒(Angry),一種盲目的力量。為什麼這麼說呢?

任何時候,當我們因為伴侶天性中的某些東西而變得憤怒并表達不滿時,會發生什麼呢?隻會讓他們對我們也同樣感到不滿,甚至還擊。

結果,我們的憤怒非但沒有幫助我們的伴侶睜開“雙眼”,反而在他們的身上誘發了越來越多的“失明”,他們更“看不見”我們的辛苦、柔弱和無助,在外“加班”的時間越來越多,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即便回到家,标準模式就是“葛優癱”,說的最多的話,也是告訴孩子“找你媽去”……

要麼結束,要麼改變。

如果我們不想結束這段婚姻關系,那我們就要先做出改變,消除這種盲目的憤怒力量,放棄隻會引起對抗情緒的消極表現。因為,把痛苦歸咎于伴侶毫無意義。

“關系魔法ABC”的第二個字母B,代表責備(Blame),而把痛苦歸咎于伴侶,除了把他推得越來越遠,真的毫無意義。

有多少次,尤其是在我們“猝不及防”的時候,我們的伴侶指出了我們的一個缺點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我隻記得當時的我根本聽不清或者不想聽他在說什麼?隻要感覺是在被指責,就立馬像刺猬一樣,豎起全身的刺兒,準備戰鬥。

所以,把我們所受的痛苦歸咎于我們的伴侶并不能改變什麼,同樣我們責怪伴侶身上的任何東西也不能改變他們。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從新的視角看待這種“責備”,并把我們的反應帶入到一個新的模式中:“謝謝你。我自己都不知道。”

就這樣,奇迹就會發生了:當我們不再對他們在揭露我們的一切有抵觸時,他們期望我們改變的堅持也消失了,因為我們已經在改變了呢。

然後,你們之間就不再會重複過去的怨恨,而是産生了一種新的愛。毫不費力的相互尊重,最終會取代你們之間的相互指責。

如何和不同方式的伴侶相處(與伴侶親密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4

“關系魔法ABC”的最後一個字母C,代表強迫(Coercion)。

沒有人明知道自己能做卻不去做,我們看到伴侶固執的拒絕承認錯誤,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錯誤的存在。

我們在婚姻裡多年的“戰鬥史”讓我們明白:用武力強迫伴侶改變是徒勞的。

我們不能強迫伴侶去看清他們目前的局限性,如果我們想幫助他們改變,我們必須首先做出改變。除此之外,别無他法。

情侶之間任何形式的争鬥都會産生沖突。不要和他争,給他足夠的空間 讓他滿足自己的潛意識。

任何鬥争都沒有勝利的一方,而鬥争的代價就是失去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愛。

當然,伴侶之間沒有意見分歧是不可能的。但是,共同創造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選擇與試圖把我們認為正确的東西強迫伴侶生吞下去是有很大區别的。

如果我們敢于打破與伴侶争吵的常規模式,甘心退讓,讓他們找不到那個跟他對抗的敵人時,他一個人是無法挑起一場争鬥的。他們别無選擇,隻能放手。

世上沒有完美的愛情。更高層次的愛,是無條件的耐心和溫柔,它能幫助我們善待、鼓勵和寬容伴侶的局限性。

當伴侶感覺到我們的愛和忍耐,他們也會随之改變。

如果我們願意做好自己的那部分工作,愛就會将餘下的一切做好。有了愛,一切才皆有可能。

《與人親密》這本書,就是這樣一本可以作為愛的地圖的書,它能引導我們走進自己的内心,重新找到愛,找到關鍵問題,重塑親密關系。

克裡斯多福·孟說:“尋找真摯永恒的親密關系,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親密關系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系,所以好好修行親密關系吧,這是獲得幸福的秘訣。

共勉。

備注1:作者簡介:沙柳,海濱小城作協會員,《有書》等平台10萬加原創寫手,宅女一枚,喜歡待在蝸牛殼裡讀書碼字,治愈我,溫暖您,願常跟您分享人生美好。

備注2:圖片來自網絡,侵删,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