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生就是不斷做減法的過程

人生就是不斷做減法的過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7:46:12

人生就是不斷做減法的過程(從心轉變)1

文/瓊.卡巴特欽

我曾經聽禅學大師說過:每日禅坐修行,可以把惡業轉成善業。我總是把它當作是一種古怪有趣的道德倡導言辭。我花了好幾年才了解這句話的旨意。我想這就是我的業力吧!

業力的意思是:A這件事發生了,導緻B那件事發生。A和B有某種形式的關連,至少在非量子層級(non-quantum level);每個結果有着它先前的原因;而每個原因都有它的方法和後果所造成的影響。整體來說,當談到某人的業力時,表示此人在生命的總體方向,和發生在此人周遭事情的趨勢,是由于被之前的條件、動作、思考、感受、感覺、印象、欲望所影響,業力常常和宿命的概念被人混為一談。

事實上,業力比較象是累積的趨勢,可以将我們鎖定在一個特定的行為模式裡;而這樣的行為模式本身,又導緻相似趨勢的進一步累積。所以,我們很容易被自己的業力所囚禁,而且認為原因總是都在别處——來自别人和其他超乎我們控制能力的狀況,從不認為原因來自我們自己。然而,我們不需要做個被舊業囚禁的犯人,我們總是可以改變自己的業力。你可以去創造新的業力。

不過,隻有在一種時機下,才能如此創作新業。你能猜得到是什麼時機嗎?

從“心”改變業

現在來談談“心念處”如何轉變業力。

當你禅坐時,不要讓你的沖動轉化成行動。在那當下,你隻是觀看着這些沖動。看着它們,你察覺所有沖動升起又消逝,它們有它們自己的生命循環。它們不是你,隻是一些念頭,而你根本不必被它們所駕馭。面對沖動,不必去增長或有所反應,你将直接了解到:沖動的本質隻是一些想法罷了。這個過程中以禅定、平靜、以及無作為之火,燃盡了破壞性沖動。同時,創造性的内觀和建設性的沖動,不再被比較混亂而具破壞性的沖動,将它們從我們的内心壓擠出。

當這些創造性的内觀與沖動,被我們的覺知所察覺且保存時,它們就會受到滋養成長。—“心念處”,從而能夠将因果鎖鍊關系上的連結,重新改裝。如此,我們不再受到鎖縛而能釋放自己。透過無數剎那連結所成的生命,将開啟新方向。沒有“心念處”,我們很容易被困在過往的慣性,無從提升自己,找不到出路。

我們的困境似乎總是來自别人的誤失,或是大環境的不對。所以,我們自己的感受和見解,都是正确合理的。如此,每個當下,永遠不會是全新的開始;因為,我們總不讓它成為一個新的開始。

舉例來說:整個成年時期都一起生活的兩個人,一起生養子女,一起在他們的工作領域品嘗不易獲緻的成功果實。卻可能在晚年,說什麼也應該是享受勞苦的成果時,互相責怪對方而将生活弄得凄慘不堪,而常覺得自己孤單無助,如困在惡夢般痛苦,以緻于每日都交織在憤怒與傷痛之中。該如何解釋這經常且普遍觀察到的情節?

業力,以各種形式,在逐漸變得惡劣的人際關系,或者從一開始就缺乏的基礎,你必須不斷地看到它。少了覺察,就會引緻悲傷、苦楚、傷害,遲早我們都要收成自己種下的因。如果,四十年習慣于憤怒及孤獨,最終就是被囚禁在憤怒和孤獨中。毫無意外地,縱使将責任分擔給各種原因,也幾乎不能帶來滿意。

追根究底,我們是被自己的“心無念處”所囚禁。我們愈來愈不去碰觸所有的可能,并且愈來愈被困在我們一輩子不去觀看的習慣,隻是反應和責罵……。

如果我們希望去改變自己的業,意指我們必須停止造作那些蒙蔽我們身心,以及扭曲行為的東西。這并非表示要去做什麼功德,而是在當下,清楚知道你是誰。清楚知道:無論當下的業是什麼,你本身和你的業,不是同一個東西。這也就是說:将自己跟事物的真實面貌齊一,也就是清清楚楚地覺察。

從那裡開始呢?何不從“自己的心念”來着手!畢竟,我們所有的思想、感覺、沖動和認知,都要透過這個工具來轉化成世間的行動。當你有時停下外在的活動,修習止心息念,就在那當下,這個打坐的決定,已經破除你舊業的流轉,創造出一個全新又健康的業力,這就是改變的根源,也是生命的轉折點。

“靜止”、“不作為”,滋心養性的片刻,純粹觀察等,這些特定行為,讓你面對未來時,處于一個完全不同的立足點。怎麼做呢?隻有在這一刻完全的止念靜觀,才可能在未來某一片刻形成較高的領會、澄澈和慈悲,比較不會被恐懼或傷害支配,而有所謂的尊嚴和包容。唯有現在發生的事,以後才會再出現。如果現在沒有修習“心念處”、止觀或慈悲心,連片刻的接觸都沒有;未來,在我們内心壓力或束縛下,希望它們如魔法般出現的可能在哪兒呢?

敬請關注公衆号----> 無量菩薩

不一樣的精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