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們熱議的一個話題,建議取消房地産的建築面積,用使用面積來統計和交易。
因為,世界範圍内目前主要經濟體都使用房地産的使用面積。中國所用的建築面積最初也是從香港借用過來的,但是香港今天也已經改用使用面積來統計和定價了。所以就有了開頭的熱議。
可以說,用建築面積統計和交易,産生了很多失真或暗箱操作的部分,比如購買房産的時候,購買的房子是100平米,但是無論如何丈量都量不出來100平,可能隻有75平米,另外25平米是小區公攤部分。公攤部分包括電梯、車庫、停車場、物業管理,甚至有一些小賣部都被統計進去了。真正的建築面積隻有開發商知道,業主們其實并不知道。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在交納物業費、暖氣費以及未來繳納房産稅時,都是按照房本上的建築面積,這就有20%左右并不是給我們自己來繳納的,會感覺有點不太公平。
那麼,真的用使用面積替代了建築面積,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道哥想先說兩個優點。第一更透明了。消費者購買房産的面積,也就是房本上面積和實際丈量的面積是一緻的,開發商失去了暗箱操作的任何的空間。第二也更公平了。交納物業、暖氣、房産稅等費用時,按照自家的房屋面積,沒有過多分攤。
但是,說完了優點,道哥想說一說改用“使用面積”帶來的不利影響。
第一,房價毫無疑問要上漲。這個道理不複雜,羊毛出在羊身上,開發商在建小區時一共花了多少錢,他是心知肚明的。在房屋定價時,這些錢最後都會是消費者來買單。
如果計算的面積減少了,那開發商就會把公攤部分的成本,加到消費者的使用面積上去。這其實隻是統計遊戲的方法而已,在道哥看來,使用面積與建築面積沒有本質上的區别。
第二可能會繼續推高房價。今天,中國人均城鎮的居住面積已經達到了将近37平方米,但其實把建築面積折合成使用面積,城鎮居民的居住面積可能隻有26平方米,統計數據一下子會降低十幾平方米,在世界上的排名會相當的靠後。
整個城市居民,在讨論中國的房地産究竟是夠了還是稀缺時,會有一個很直接的判斷,中國的人均居住的面積的确太少了,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會有很大。這種統計數據所産生的宏觀面影響,會對房地産消費者産生心理作用,間接的推高房價。
第三公攤面積的設施會縮水。這個影響想必朋友們能夠想得到。當開發商用建築面積的方法把整個小區的公攤等都作價賣給消費者,開發商會比較熱衷去建,比方說小區的大堂、停車場、活動中心等。
如果改用使用面積,房地産開發商在建設這些公攤設施時,一定會盡量控制成本,那些比較漂亮的小區和服務設施,有可能會縮水!
說白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在道哥看來,不論是按照使用面積或者建築面積,更多的是一種工具和方法而已,改變統計方法,購房成本未必會降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