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沒有出息問他三個問題?最近半個月,因為疫情放假,孩子在家關了半個月,各課老師都是通過釘釘發給孩子作業在完作業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有些題目不會做,二年級的娃時不時會拿着題目跑過來問我,有時候我在視頻會議中,沒法馬上答複她事後我就跟孩子約定好,讓她自己先全部做好一份作業,然後把不會做的題目做好标記,等媽媽開好會議一起集中解決這樣做的好處是她可以集中精力先完成會做的,對于不會做的題目在等待我幫忙的過程中她可以先去思考,如果真不會做,那麼我來幫她一起探索解決,集中解決問題的過程還可以對問題進行分類歸納,總結出共性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孩子有沒有出息問他三個問題?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最近半個月,因為疫情放假,孩子在家關了半個月,各課老師都是通過釘釘發給孩子作業。在完作業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有些題目不會做,二年級的娃時不時會拿着題目跑過來問我,有時候我在視頻會議中,沒法馬上答複她。事後我就跟孩子約定好,讓她自己先全部做好一份作業,然後把不會做的題目做好标記,等媽媽開好會議一起集中解決。這樣做的好處是她可以集中精力先完成會做的,對于不會做的題目在等待我幫忙的過程中她可以先去思考,如果真不會做,那麼我來幫她一起探索解決,集中解決問題的過程還可以對問題進行分類歸納,總結出共性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2000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至理名言,一直流傳至今。真正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将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家長不用着急給答案,也不用焦慮,覺得孩子怎麼那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而是需要把問題視為一次機會,引導和啟發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我們現在處于網絡時代,對于一個問題想要得到答案,其實是很簡單的。很多題目如果孩子不會做,度娘或某作業軟件搜搜基本都能找到答案,知道答案暫時滿足了我們的即時需求,但是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卻沒有得到提高。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他的獨立思考能力遠比獲得答案重要。對于孩子而言,獨立思考是一個鍛煉邏輯思維和創意思維的過程,還能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識,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獨立思考是一項軟技能,不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需要父母刻意培養和引導。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家長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鼓勵孩子提問,提問是獨立思考的開始。在美國的幼兒園和小學,老師引導孩子們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是從教孩子學會提問開始的。老師會在各種場景下用5H1W模型引導孩子發問,家長們也會有意無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發問的習慣,據說一個學齡前孩子每年起碼會問400個問題。
二:鼓勵孩子快速聯想,迅速收集跟問題相關的信息。引導孩子圍繞問題展開,收集跟問題相關的信息,回顧自己的思考方法和過程是否有遺漏。比如二年級的女兒在做100以内的豎式減法時,對于錯題,我不會馬上指出她的錯誤讓她糾正,而是會帶她一起回顧一下退位減法的步驟,和每個步驟的注意點,引導她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在講的過程中她就意識到她剛才做錯是因為哪一步做錯了。孩子自己發現錯誤的原因遠比家長告訴她答案來的深刻。
三: 鼓勵孩子自行探索找到答案。比如二年級的孩子在看圖寫作文中遇到不會寫的難題。父母甚至不用看圖,直接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問問孩子圖畫中都有哪些人物,哪些景物,發生故事的地點可能是哪裡?圖片中的人物都在幹什麼? 結果是怎麼樣的?他們的心情是怎麼樣?通過提問啟發孩子思考,這樣的模式問多了,孩子自然習得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寫起文章來也得心應手了。平時生活中,孩子遇到一點小麻煩就來找父母評判,父母也可以有意識地圍繞事件展開提問孩子,讓孩子在回答父母問題的過程中自行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古人雲:“授之以魚,隻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當孩子再遇問題,父母不必着急給出答案,鼓勵孩子獨立思考,自行探索,讓他們在提問和自答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