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丞相宰相和相國傻傻分不清楚

丞相宰相和相國傻傻分不清楚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14:23:13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史學原創作品,嚴禁抄襲剽竊。

《大秦賦》正在熱播,該劇中,呂不韋被秦莊襄王(異人)任命為丞相,秦莊襄王逝世後,秦國滿朝皆稱呂不韋為“相邦”。絕大多數追劇者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有好事者,撰文曰:相邦、相國和左右丞相不是一回事,在左右丞相之上,還有一個官職是相邦、相國,因為避諱劉邦的邦字,改相邦為相國。這種解釋,很是迷惑了一大批人,某家不才予以矯正這個說法。

中國第一個王朝“大象”,并沒有丞相、宰相這個官職,軒轅黃帝統一華夏之後,設立“四嶽”制度,四嶽就是早期的丞相制度,是由功臣和元老來擔任的,輔佐帝皇治理天下。夏商時期,四嶽制度演化為“太師”、“少師”制度,太師取代四嶽,相當于丞相。夏商之計,沒有丞相、宰相,隻有太師、少師之職。比如,殷纣王時期的聞太師。夏朝的第四任天子的名字就叫“相”。

“相”最初是高級祭司的稱謂,觀察天象、地貌、人相是也,後來主管養馬的官員“司馬”,因為戰争的緣故,“司馬”變成掌管軍隊的主官,不但管理相馬也管相人。姜太公呂尚投奔周文王之後,專門為姜太公設立“相”這個官職,這是丞相、宰相的開始。因為,周文王認為,呂尚擔任太師不合适,少師又太小,相天地、相人倫、相軍馬,在帝王之下,總攬一切政務、軍務、事務。

相邦、相國隻是一個稱謂,不是國家設定的官職,相邦、相國稱謂的人,自身必須是丞相、宰相,在特定的情況下,丞相、宰相被稱為相邦、相國。天子或者國王逝世,太子年幼繼位不滿20歲者(弱冠),不能親政處理國家軍政事務,必須指定數位輔國大臣,首席輔國大臣一般都是丞相、宰相,所以稱為相邦、相國。秦始皇繼位時隻有13歲,當然不能親政處理國家軍政要務,呂不韋是丞相自然是首席輔國大臣,被滿朝文武稱其為相邦。

相邦、相國,他的意思是安邦治國的含義。先秦時期,相邦、相國是一個含義,但是,也有些許的區别,協助周天子者為相國,輔佐諸侯王者為相邦。《韓非子》、《戰國策》,銀雀山《孫子兵法》,都提到“相國”。但是,在出土的趙國銅器銘文有“相儀”“相邦”的字樣,在出土秦國銅器銘文上有“相邦呂不韋”。這就對了,相國是指中央政府的丞相、宰相,相邦是指諸侯國的丞相、宰相。《史記•呂不韋傳》原文:“莊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号稱"仲父"。”

有曆史學家解釋,漢朝避諱漢高祖劉邦的名字,改相邦為為相國。冷清先生個人覺得,可能有這個因素,但不完全是這樣的。相國和相邦是一個意思,但是層次是不一樣的,中央政府叫做“相國”,諸侯王國叫做“相邦”,呂不韋稱為“相邦”是合适的,那時候,秦國畢竟沒有統一六國。秦始皇沙丘逝世,李斯就是丞相,并沒有成為“相國”,趙高也沒有稱謂“相國”,因為,秦二世繼位時已經成年了。

漢朝初期,蕭何、曹參被稱為“相國”,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漢朝再次統一天下,蕭何、曹參是漢朝的丞相,理所當然稱為“相國”,而不能稱為“相邦”,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逝世前,呂後問劉邦:“皇帝百年後,蕭丞相也沒了,誰可以為相?”劉邦說:“曹參可以。”呂後又問:“曹參之後呢?”劉邦說:“王陵可以,陳平為輔”。蕭何、曹參在《史記》中皆有《蕭相國世家》《曹相國世家》,而王陵、陳平都進入列傳,不稱為相國而稱丞相,何也?

漢惠帝即位時,隻有16歲,按規定,是要數名輔政大臣監國的,蕭何是首席輔國大臣,當然稱為“相國”。蕭何輔政三年去世,曹參為丞相,亦被稱為“相國”,何也?因為,漢惠帝劉盈,此時仍然不滿20歲,曹參依然是首席輔政大臣,曹參必然亦被稱為“相國”。相邦、相國意思是一樣,但是不完全是一回事,相國是中央政府的首席輔政大臣,相邦是諸侯國的首席輔政大臣,丞相、宰相卻不一定能稱為“相邦”“相國”。

我是冷清先生,為您推送不一樣的曆史真相,如果您喜歡,敬請關注冷清先生頭條号,謝謝!

丞相宰相和相國傻傻分不清楚(相國相邦丞相)1

丞相宰相和相國傻傻分不清楚(相國相邦丞相)2

丞相宰相和相國傻傻分不清楚(相國相邦丞相)3

丞相宰相和相國傻傻分不清楚(相國相邦丞相)4

丞相宰相和相國傻傻分不清楚(相國相邦丞相)5

丞相宰相和相國傻傻分不清楚(相國相邦丞相)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