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洛陽》和《長安十二時辰》之間,隔了差不多100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文 |茜紅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後浪電影(ID:pmovie_wx)
看《風起洛陽》時,會不停地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和《長安十二時辰》之間來回跳躍。以至于分不清它到底是要對标《十二時辰》,還是要對标《通天帝國》。
就是說,《風起洛陽》沒找到屬于自己的特色。
或者說得嚴重些:主創并不知道自己要在别人已經表達過的主題裡,應該表達出什麼樣的内容。結果就是,視覺上再眼花缭亂、服化道再精美華貴、節奏上再連綿起伏,都沒辦法彌補它沒講好故事的缺陷。
更何況,還要忍受那些用一個表情就敢撐過所有劇情的演員,觀感就更差了。
隻能說,《風起洛陽》和《十二時辰》之間,隔了差不多100部《通天帝國》。
起點很高,落地很慘
黃軒、宋茜、王一博、宋轶。
單從演員的陣容看,就能知道《風起洛陽》很重量級。
更何況,它還有一衆實力派配角,詠梅、張晞臨、馮晖和張铎。
不止于演員,《風起洛陽》的底本也很值得期待,改編自馬伯庸尚未出版的小說《洛陽》。
它延續了《長安十二時辰》那種以“曆史演義為核、腦洞虛構為主”的設定,以武則天居住神都洛陽年間,一對進京告密的父女被殺為導火索,牽扯出黑暗組織“春秋道”的複蘇,以及其妄圖颠覆武唐統治的陰謀。
因題材和内容極其相似,《風起洛陽》被稱為《長安十二時辰》的“姊妹篇”。
可見《風起洛陽》是個起點很高的劇,也無怪乎粉絲會搖旗呐喊些類似“趕超《長安十二時辰》”的口号。
但很可惜,口号似乎喊早了。
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是在于《風起洛陽》的故事,比《十二時辰》的改編難度要大。
《十二時辰》用明确的主線貫穿始終:開篇就告訴觀衆核心事态,然後用張小敬與李必穿針引線,帶出各色心懷叵測的人和離奇古怪的事,直奔謎團而去。
它在乎的是主角,亦即張小敬與李必,在整件事裡的命運。
《風起洛陽》則采取了迂回路線:先是讓高秉燭、百裡弘毅和武思月困在各自的迷局裡,六集過後才合圍成一條主線,但其背後的陰謀,依舊顯得撲朔迷離。
這些主角們的命運,全都被遮掩在撲朔迷離的陰謀之下。
這種細微的差别,很容易讓《風起洛陽》的主角,淹沒在險象環生的故事情節裡,淪為徹底的叙事工具人,很難與觀衆在情感上建立更深層次的關聯。
比如《十二時辰》裡的張小敬,乍一看兇神惡煞,可看到他與部下小乙訣别一段,我們才開始體會到他的良善、脆弱和柔軟,也就更會為他的命運提心吊膽。
還有易烊千玺飾演的李必,他曾問張小敬如何辦事,張小敬說“按自己的規矩”,後來太子問李必同樣的問題,他就借用張小敬的答案。這讓我們看到他敏銳的判斷、學習的能力和處事的智慧。
其他角色如熱依紮扮演的檀棋,也會有這個特點:角色沒有淪為叙事的工具人,反而能與觀衆建立情感關系。
但在《風起洛陽》目前已播出的内容裡,隻有黃軒扮演的高秉燭,提供了讓觀衆靠近的可能性,而其他主要角色總是帶着一副生人勿進的姿态,斷絕了與觀衆建立情感關系的可能。
之所以造成這個結果,除了改編難度略大之外,還在于主創在編導層面過度炫技,和演員在表演上不同程度的拉胯。
過度炫技的編導
《風起洛陽》由告密者父女被殺,引出“春秋道”對朝堂秩序的威脅。
為了讓觀衆從這個小切口裡感受到大陰謀,主創在編導層面極其用力。
比如攝影,用了很多電影技法來凸顯鏡頭感,各種推鏡、搖鏡、長鏡頭跟拍,甚至是飛行鏡頭……這些讓人五迷三道的鏡頭,似乎生恐觀衆看不出主創在劇集裡追求電影質感。
還有配樂,不管劇情緊不緊張、情緒到不到位,反正音樂不能缺席,一集40分鐘的劇情,配樂就能占半個小時,比台詞還堅挺地泛濫在劇情裡。
經典的配樂,是要能彌補畫面裡沒提供的信息。
但在很多影視劇裡,它卻成了主創掩蓋自己叙事無能、并刻意煽動觀衆情緒的工具。
當然,最用力的還是剪輯。
既為制造叙事懸念,又為交代人物關系,《風起洛陽》用了大量的疊加,同時交代三個主角在同一時段的行動和狀态。
但問題也随之而來:太過追求懸念的剪輯方式,讓它在每個人物交代核心問題前,就把視角強行切換到另一個角色的日常鋪墊裡。
結果就是:局勢的波谲雲詭感受不深,倒是信息太過淩亂,導緻叙事重點不突出。
這隻能證明:編導組會得再多,也掩蓋不住叙事内核的孱弱。
如果不是鐵粉或要求不高,是很難撐到第八集才交代高秉燭人物動機的。
這麼做最虧的也是黃軒。
表演沒問題的黃軒,生生被剪輯給拖垮了。
他的人物動機一直被打斷和隐藏,導緻觀衆很迷惑于他眼見告密者父女被殺卻無動于衷,而後又主動向大理寺自首,再然後逃出大理寺回歸不良井,不良井居民卻痛恨他甚至驅逐他……
在缺乏足夠前提的情況下,觀衆沒有邏輯基礎,導緻黃軒表演得越認真,這個角色的行為就越讓觀衆覺着匪夷所思。
演技不到位,說啥都白費
拖垮黃軒的除了編導和剪輯,還有王一博和宋茜。
盡管王一博和宋茜的流量作用,從開始就在幫《風起洛陽》搶占各種話題和熱搜,狂熱的粉絲也努力在各大平台造聲造勢。
但是流量大,并不意味着演技好。
比如王一博,盡管在 #王一博風起洛陽台詞爆發力# 的話題裡有5.8億的閱讀量,但他就是在靠一個表情撐過所有劇情。
不承認這就是“面癱式表演”的,大概除了粉絲和王一博,就是同為“面癱表演藝術家”的其他藝人了。
不管是吃着為博他歡心而做出來的珍馐美味,還是殺手當着他的面要刺死告密父女,或是拒絕他爹強迫他娶柳然,甚或是結婚當天父親橫死,他都是一個表情。
也得承認,王一博确實很努力。
畢竟他所有的肢體,都在竭盡所能地作反應了。
畢竟在入殓父親時,他竭盡所能地流出了淚水。
可遺憾的就是,這張臉太完美了,完美到一如萬年冰山,任你眼光再毒辣刁鑽,也讀取不出更多情緒和信息。
反倒是宋轶扮演的妻子柳然,情緒一直緊随劇情的變化而變動。
為了嫁給百裡二郎和伯父柳襄的據理力争,婚禮紅事變白事的陡然變換,作為當家媳婦的種種職責與擔當,甚至是幫着夫君回頭去探查伯父柳襄的種種不法之處。
一個看似柔弱實則強硬的高門貴女形象,就在這些起伏的事态裡被樹立起來。
作為著名的“女一殺手”,宋轶素來就有把女二号演成“準女一号”的本領。
其實并非宋轶多厲害,而是要感謝同行的襯托。
比如《風起洛陽》裡扮演武思月的宋茜。
或許是因為從小就接受的是韓國偶像文化的标準訓練,宋茜對古典文化似乎天生存在短闆,導緻她在現有的兩部古裝作品裡,始終是一種時裝劇和都市劇的質感。
那種冷硬和傲氣,在她不需要動情的時候是沒問題的。
可一旦需要動情,宋茜就會顯出很大的被動。
比如聽高秉燭痛哭地講完自己的身世,武思月跟他一起流淚時,就是個極好的例子。
盡管哭比笑更容易表演,但如果層次失序,會哭得很難看。
為防止擡杠,不如最後請大家看一下作為配角的馮晖。
在《風起洛陽》裡出場的第一個鏡頭。作為大理寺卿,他負責的地界出現如此大規模的騷亂和死傷,是要被問責的,輕則丢官重則掉腦袋。
所以此刻的他,集狠辣、憤怒、震驚和惶恐于一身。
等到被武則天叫去問話,他就剩下驚懼了。
什麼叫演技?
這才叫演技!
主要演員的大面積拉胯,編導的用力過猛,以及本就不大好改編的難度,嚴重掣肘了《風起洛陽》的成色和品相,讓它在同題材和同類型的兄弟作品裡,淪為并不讨彩的二流之作。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