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類的吃喝拉撒,除了“吃喝”可以被公然讨論,至于“拉撒”,我們都會有意避開,也不希望孩子去觸碰這個主題。
據說有一些大人還會禁止小孩子說出大便、小便這樣的字眼。
相信我們也曾聽過這樣的笑話:
爸爸斥責他,他覺得很委屈,爸爸說:“以後你要小便的時候,就用‘我要唱歌’來代替,我就知道了。”
回家睡覺後,半夜,男孩想去洗手間小便,隻好搖搖爸爸說:“爸爸,我想唱歌”。
爸爸睡得迷迷糊糊的,回答說:“就在我耳邊輕輕唱就好了。”
......
“老師,他說髒話!”
“哦?他說什麼了?”
“他說大便!“
”大便不是髒話呀”
“可是大便很髒呀”
大小便是正常的生理需求,是消化功能的一部分,不必過于避諱。當然,可以教孩子在公共場合用“上洗手間”來表達,需要陪伴的孩子,可以小聲地對爸爸媽媽說出自己到底是要大便還是小便,感覺上是比較有教養的。
孩子認知這個世界的方式需要父母的教導,在某個階段,他會對排洩物特别好奇,父母越是不允許去探究,他可能越想試一試。
如果我們遮遮掩掩,反而給孩子造成一種神秘感。可以找恰當的方式來讨論孩子當下感興趣的、有關于“便便”的事情,比如《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這樣的繪本,用有趣的方式,說出這些平時我們認為是“臭臭的、有點惡心的東西”,在一陣歡快的氣氛中,讓孩子滿足了好奇心,讓父母完成了任務,甚至還能通過其中的内容帶來新的感悟。
02
《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說的是一隻小鼹鼠,很倒黴地不知道被誰拉的便便“砸”中,于是它頂着一頭便便去尋找肇事者并成功實施了“報複”的故事。故事中把便便稱為“嗯嗯”,這樣的拟聲詞讀起來順口、感覺上很形象,适合反複地讀出來。
有人評價說,這樣的繪本,不僅形象地描繪出各種動物的嗯嗯,讓孩子仿佛身臨其境地在現場看到這樣的畫面,也讓孩子進一步明白各種動物的食性和排洩方面的知識。
該繪本源自德國,文字作者名叫維爾納·霍爾茨瓦特;它的圖畫作者沃爾夫·埃布魯赫曾說:“如此肆無忌憚的故事我還從沒有讀過。” 我想,它之所以經典,首先是因為它的“肆無忌憚” 吧,把“嗯嗯”這樣的主題,通過繪本,為我們提供了形象有趣的視覺體驗,還讓孩子學會了如何用語言來表達這些事物。
3歲多的女兒,正是每次“嗯嗯”結束後都要趴在馬桶上觀察“嗯嗯”的年齡,然後自豪地宣布:“我拉的便便像香蕉”、“我拉的便便像小山坡”......;拿到這本書,看到封面小鼹鼠頭頂上的“嗯嗯”,迫不及待地翻開了繪本。
小鼹鼠氣得大叫:“搞什麼嘛!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
看着小鼹鼠雙手插腰、氣急敗壞的樣子,女兒卻興奮地指着那一坨形象的“嗯嗯”,開始笑個不停。
然後,小鼹鼠踏上了尋找是誰嗯嗯在它頭上的征程。我和女兒也在不知不覺中變換了角色,跟着小鼹鼠找那個随地“嗯嗯"的小壞蛋。一路上可認識了不少動物的“嗯嗯" 模樣。
最後,小鼹鼠在蒼蠅的幫助下,終于知道那是一坨狗大便,并且也在大狗的頭上拉了一粒小小的、月牙般的嗯嗯,小鼹鼠複仇成功,覺得心滿意足地鑽回地底下去了。整個閱讀的過程,女兒對每一頁都愛不釋手,翻了又翻,由此可見這樣的内容正符合兒童看待事物的眼光和思維。
我也終于不再覺得尴尬地和她講講“嗯嗯”的事情了。
03
讓我們來看看書中是怎樣描述各種“嗯嗯”的:
“一條長長的,好像香腸似的嗯嗯掉下來......."
"馬先生的屁股一扭,五坨又大又圓的嗯嗯,像馬鈴薯一樣......"
"野兔立刻轉身,十五個像豆子一樣的嗯嗯掉下來了......"
"奶牛的嗯嗯,好像一盤巧克力蛋糕......”
把“嗯嗯”形容成香腸、馬鈴薯、豆子和巧克力蛋糕這些常見的食物,聽起來真是不可思議,讀的時候卻毫無惡心感可言,“女兒嗤嗤地笑着,指着她最喜歡的“巧克力蛋糕”、還會數一數“嗯嗯”的數量是否符合描述,不由自主地參與到故事情節當中,非常滿足。
當然,你還可以順便告訴孩子:随地大小便是不對的,會給别人帶來困擾。這應該也是作者的意圖,因為在繪本的扉頁上就寫着:這本書獻給會自己到廁所“嗯嗯”的小朋友。
教育的效果就這麼水到渠成的産生了。
04
在無法閱讀文字的階段,孩子的想象力,隻有靠耳朵反複聽到的豐富語言和眼睛看到的優質畫面來培養。經典的繪本作品,能讓孩子感受到趣味、開闊了思維、豐富了想象。
而作為父母,也能在這種親子閱讀中,看見自己,觀照生活。
看到那隻氣沖沖的小鼹鼠,剛開始我還覺得它真有法律意識:懂得保護現場;頂着一頭“嗯嗯”到處尋找真兇,不然,它怎麼能去一一進行核對呢?
讀着讀着,忽然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很多人都是這樣:如果别人傷害過自己,我們一定要帶着那個傷害去尋找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然後給予同樣的傷害。
書中的小鼹鼠,它頭頂上的“嗯嗯”其實是個意外,是随地“嗯嗯”的狗狗造成的。
小鼹鼠拿别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它為什麼不把“嗯嗯”從頭上去掉并洗幹淨,再去找嗯嗯的主人呢? 為什麼一定要糾結于找到這個人呢?即使找到了,也隻是同樣拉一坨“嗯嗯”在它頭上,又有什麼意義呀。
所以,小鼹鼠的行為,并不豁達,它本來是受害者,本可以理直氣壯地和肇事者理論并維護自已的尊嚴和權益,而它卻不擇手段地去擾亂旁人的生活,達到自己想要報複的目的。生活中的小鼹鼠們,缺少的是一種寬容與豁達,反複糾結于一些負面的事情,從而耗費自己的精力和時間,越來越怨天尤人。
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點一點扔,走出來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這樣,路就會越走越長,心也會越走越寬。
你是這樣的小鼹鼠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