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鎮秋景散文句子

古鎮秋景散文句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3 09:26:58

碧灣之上

文丨黃義

古鎮秋景散文句子(散文碧灣之上)1

堂兄黃光榮,幹了一輩子鄉村教師,退休後也不閑着,為鄉鄰白事喊禮之餘,近年一直忙于整理族譜。幾次回鄉,翻看他從各處收集來的一摞摞資料,總讓我肅然起敬。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我,常常會在城市打拼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困惑。怎麼辦?或許追蹤尋迹,走進曆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族譜是一個家族的曆史。靠近它,沿着那些書籍的印痕,可以觸摸的是家族的家風和家訓,那裡安放的是這個家族的魂。

據《羅江黃氏族譜流考》稱:“我遷湘始祖明公系山谷公之後裔,于明嘉靖期間遷徙湘陰瑞靈台和碧灣”。山谷公即指北宋詩家黃庭堅,碧灣則是羅江黃家灣前稱。遷湘始祖明公黃嘉琳,原籍江西分甯(現修水)雙井台坪人,明朝嘉靖期間愛洞庭山水,攜家室宗族徙居于此。

我常常思考:遷湘近500多年來,這個家族在羅江繁衍生息,後人成長的基因和密碼到底來自哪裡?也許,答案在那一處處河洲和灘頭上,在那一塊塊牧場和墓地裡,在那一本本族譜和書籍中。無數次奔走于世代祖居的故土,那些從未知曉的家族秘密,那些先祖流傳下來的家族故事,被層層剝開後,讓人震驚和感慨。

近500餘年來,不斷有人從這裡出發,又不斷有人返回。這個曾讓人想逃離的地方,随着歲月的更替,人事的代謝,又成了遊子們午夜夢回的佳境。夢裡故鄉,它的輪廓就像被攝像鏡頭推拉搖移了一般,由模糊逐漸清晰,醒後還依稀可見。

我曾在散文《羅江楚韻》還原過家鄉的美:

“老家羅濱村黃家灣三面環水,是羅江岸邊的一座河洲。黃家灣南面的那條小河,微波蕩漾。它原本就是羅江的一段,後來河流改道拉直,變成了内河。内河一路蜿蜒而來,壩嘴周、油埠灘、黃家灣、馬家塅等村落陳列左右,壩、埠、灣、塅,地名皆因水而生。

站在露水坡中學——鄉裡唯一一所初中那片高地上打量故土,就像打開一幅扇形的水墨畫:坐标上,縱列是一條機耕路(現在改為水泥路) 通向黃家灣,越過内河後有幾條小路向四周分散,可抵達到其他村莊;橫向南面是蜿蜒彎曲的内河,北面是嬌小靈動的羅江,宛如兩條彩帶系在幾個村莊的腰上。在坐标内,紅磚黛瓦、田野平疇、水塘小壩散布其中。”

碧灣,一個充滿詩意的地名。它何時改名為黃家灣,我無從考證。但我毫無理由地喜歡上了它!據村裡老人講,羅江未改道前,這裡曾經是水運的一個黃金碼頭,成為内河後,多了份靜谧,少了商業氣氛和煙火味兒。

有詩人說,“故鄉真小/小得/隻盛得下/兩個字” 。故鄉,曾經是貧窮、饑餓、疾病、洪災的代名詞,還一度被城市的繁華、喧鬧、欲望、争執所擠壓,小得讓人忘懷,漸行漸遠。有作家說,“這樣的村莊,我曾經多麼熟悉。它是我身體的籍貫,靈魂的故鄉。後來,我‘唧’的一聲,蟬一樣地飛走了。村莊,成了我身上褪下的一張皮。”

是呀!與其說故鄉是有形的、物質的,毋甯說是形而上的、精神的!後人可以回不了地理意義的黃家灣,但一定要回到文化意義的碧灣。因為那是我們精神上永遠的故鄉。如果失去精神和文化滋養,沒有仁義和孝悌的傳承,缺乏節操和道德的約定,我們的故園,留下的隻會是蒼黃與蕭肅,那隻不過是土地與山水的拼湊,是房屋與墓地的組合,是一座真正需要整治的闊大的“空心房”!慶幸的是,此次重修族譜正是構築這座精神家園的“地基”,是鄉村振興的又一次出發。

碧灣之上,那裡一定端坐着羅江黃氏宗親的先祖——黃庭堅,他的自述“似僧有發,似俗無塵,作夢中夢,見身外身”,讓後人咀嚼出什麼是“清心去欲、随緣任運”的處世态度,什麼是“堅持節操,超脫放達”的人品修養。翻閱先祖黃庭堅的詩作,我仿佛悟到了這個宗族生存的智慧和底氣。“黃流不解涴明月,碧樹為我生涼秋”的崇高脫俗,“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的俠氣豪情,“行在江南最少年,萬事過眼如鳥翼”的倔強灑脫,“未到江南先一笑,嶽陽樓上對君山”的樂觀通達,這些都是後來者入世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

十六世紀中葉, 遷湘始祖黃嘉琳告别江西,溯江而來。作為黃庭堅的後裔,一定有前輩避世退遁、超然物外的一面。在羅江邊上,他選擇瑞靈台這個水患頻仍、物産豐饒之地,落籍于此,娶妻生子。二子黃子書後來識中羅江下遊幾裡之遙的碧灣,拓荒種植、捕魚狩獵,從此開枝散葉,子孫繁衍。

每個個體循着一個家族延續的脈絡,展現在後人面前的是一個個與命運抗争的“群雕”。以走日本糧子時期為例,我曾祖父黃慶桃在一個名為低二鬥的地方被擄去挑東西,因反抗被刺殺;日本軍隊經過黃家灣,前頭屋“思二爹”黃慶思看到有落單的鬼子,他一鋤頭就打死了鬼子,并把屍體埋在青江灘上故事也流傳至今。

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各色人等,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殘缺還是健康,無論是平實還是輝煌,他們的名字都在族譜上留有一席之地。如果把族譜比作精神家園的“地基”,那麼身居要職的軍區政委、夙夜在公的公職人員、默默耕耘的人民教師、叱咤風雲的商界精英、辛勤勞作的務農村民、心靈手巧的工匠藝人以及在外打拼的工地民工,都是這座精神大廈的“四梁八柱”。

宋朝朱熹《甯州黃氏世譜續序》中寫道:“江河灌注而不竭者,其源長也,松柏淩霄而不摧者,其根固也,宗支繼繩而勿替者,其本立也。今而後,黃氏子孫其庶幾乎。”我想,這也警醒着族譜整理者和宗族後來者: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忘卻才是!

碧灣之上,在城市化浪潮中,讓我們走近家史,回望鄉村,記住鄉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