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送王相公之幽州古詩原文

送王相公之幽州古詩原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3 23:11:04

小時候背唐詩,被家人教了一句口訣:“大李杜、小李杜、中間夾個白大夫”,大小“李杜”不用說,其中的“白大夫”,當然是指的白居易,白居易官至“左贊善大夫”。這其實是說了五個人。後來中學語文課,主力介紹的唐詩詩人,粗線條就主要是記三個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緊接着學中國文學史,逐漸發現,唐詩裡除了這三位“詩仙”,“詩聖”,“詩魔”,還有王維的“詩佛”,劉禹錫的“詩豪”,為了湊齊名頭,還有一位隻活了二十歲的詩歌天才——“詩鬼”李賀。

送王相公之幽州古詩原文(唐詩閑讀買絲繡作平原君)1

(宜陽三鄉鎮的李賀像)

唐代的大詩人太多,李賀是個極新奇的另類!古典的說法是李賀是浪漫主義詩人,用現代的新名詞,李賀走的是魔幻文學的路子。

北宋時錢易的《南部新書》記載:“李白為天才絕,白居易為人才絕,李賀為鬼才絕。”如果往後看,李賀又深深影響了李商隐和杜牧的詩歌創作,足見李賀在唐詩史中的重要性。至少他是可以和王、李、杜、白級别的詩人相提并論的。所以,從今天起,我們陸續讀一點李賀的詩。

送王相公之幽州古詩原文(唐詩閑讀買絲繡作平原君)2

(瘦骨伶仃的李賀畫像)

簡單說一下李賀的生平。

李賀生于790年(一說791),逝于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現在的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一個詩歌天才隻活了二十七歲,想想“初唐四傑”裡的王勃(26歲)、盧照鄰(15歲),二十七歲似乎也并不算短壽。

李賀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但家道早已衰落,隻能以科舉進身,雖然這不是唯一的進身之途,但卻是當時最被人看得起的一條進身之路。

李賀是少年天才,很早就詩名遠揚,大約十五歲時,李賀就已經譽滿長安,這本應當是科舉順利的前奏,但不幸的是,李賀的父親名叫李晉肅,而“晉”字與“進士”的“進”同音,這犯了唐代關于避諱的“嫌名律”(就是避諱聲音相近的字),盡管韓愈“質之于律”“稽之于典”為其辯解,最終仍無可奈何,李賀不得不放棄了進士之路。

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賀經宗人推薦,考核後,父蔭得官,任“奉禮郎”(所以李賀後世也稱“李奉禮”),從九品,此後因遷調無望,又加親人故世,到814年,李賀辭官“歸卧”養病,後又因經濟原因,陸續做了三年的幕僚,為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軍隊服務,此後就繼續歸卧,直至病卒。

送王相公之幽州古詩原文(唐詩閑讀買絲繡作平原君)3

(李賀騎驢覓詩圖)

李賀的一生,其實是苦吟的一生,詩歌是他的事業,因為他無可選擇。李商隐作《李賀小傳》記載:“恒從小奚奴,騎巨驢,背一古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見書多,辄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耳!’”。大意就是李賀早上騎驢出去,背個袋子,有靈感就随手記下來,扔到袋子裡,到晚上回家,他的母親讓仆人給倒出來,發現字條很多,于是說:“這孩子是要把心都嘔出來才算完啊!”可見他用功之勤。

關于李賀的轶事,以後還會陸續說到。

李賀“詩鬼”的名頭聽上去讓人頭皮發冷,這與李賀的詩中喜歡用“血、泣、鬼、死”等陰冷的字眼,喜歡徘徊在“墓”前,捕捉鬼域的香魂關系很大,他存世詩有二百四十首,其中最有特色的、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也多是這類描寫鬼神幻境的作品。

簡言之,他的生命太短,人生閱曆太少,他的詩歌,主要得益于他過人的藝術想象力(不想象,又沒生活,實在就沒啥可寫了)。

送王相公之幽州古詩原文(唐詩閑讀買絲繡作平原君)4

(宜陽李賀廣場的李賀像)

今天讀一首他稍微不那麼“鬼氣森森”的詩,詩的标題是《浩歌》,全詩如下:

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鹹幾回死?青毛骢馬參差錢,嬌春楊柳含缃煙。筝人勸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問誰?不須浪飲丁都護,世上英雄本無主。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漏催水咽玉蟾蜍,衛娘發薄不勝梳。羞見秋眉換新綠,二十男兒那刺促?

剛讀了一段時間白居易的詩,讀李賀的詩會吃力,因為生僻字、冷字太多。這是一首他跟朋友一起出外春遊的詩。一句句說:

送王相公之幽州古詩原文(唐詩閑讀買絲繡作平原君)5

(水神天吳)

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李賀的詩,氣象大,格局開闊。“浩歌”二字出自《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恍兮浩歌。”浩歌就是大聲唱歌的意思;試想,如果是寫這樣的詩,該當是記事、寫景開始吧,李賀偏不,他開篇就是“盤古開天”式的寫法:南風把大山吹成平地,天帝派天吳(水神)移來了海水。這讓人想到《詩經.十月之交》:“高岸之谷,深谷為陵”,幻象橫出,氣象宏大。

送王相公之幽州古詩原文(唐詩閑讀買絲繡作平原君)6

(《西遊記》猴王偷桃)

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鹹幾回死?王母指西王母,我們看《西遊記》,說她蟠桃園的桃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彭祖:是傳說中的長壽之人,是颛顼帝的玄孫,生于夏代,堯封他在彭地,所以稱彭祖,據說到殷末時已有760歲,殷王以為大夫,他托病不問政事。巫鹹:也寫作巫戊,商王太戊的大臣。相傳他發明鼓,發明用筮占蔔,又會占星,是神仙人物,當然也長壽。你看,李賀想得多大:王母的桃花開了上千遍,彭祖和巫鹹也該死過好幾回了吧?

青毛骢馬參差錢,嬌春楊柳含缃煙。青毛骢(cōng)馬:一種名貴之馬。參差錢:馬身上的斑紋參差不齊。《爾雅·釋畜》有:“青骊驎驒。”《爾雅注》稱:“色有深淺,斑駁隐粼,今之連錢骢。”缃(xiāng),指的是淺黃色的絹。含缃煙,形容楊柳嫩黃。這兩句,詩人把筆帶回現實,開始寫自己春遊時的情景:青骢馬花紋如連錢,初春的楊柳含裹着縷縷雲煙。

送王相公之幽州古詩原文(唐詩閑讀買絲繡作平原君)7

(青毛骢馬)

筝人勸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問誰?筝人是彈筝的美人;屈卮(zhī)是一種有把的酒盞。神血未凝,指人的精神肉體是不可能長期凝聚,這是生命短促的委婉說法,未凝也指詩人此時年輕;身問誰?既指生前不知是誰,也指前程未知,不知道将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一句的大緻意思是:當彈筝的美人用金杯勸詩人飲酒的時候,詩人在思考:人在生前或死後,生命又在哪裡呢?這是《天問》式的問題,也是無人能夠回答的問題,當詩人發出這樣的“天問”式問題時,他當然是在感慨生命的短暫與人生的無常。

不須浪飲丁都護,世上英雄本無主。丁都護據說實有其人,是南北朝時的一個隐士,他在不得意時,經常借酒澆愁。你不需要為你的才智、武勇不得重用或不為人知而沉醉狂飲,因為世上的英雄本來就很難找到一個真正認識你的、值得你為之獻身的明主。這一句,李賀已經把自己放進去了詩裡,他完全是一個無法展才的人,因為他沒辦法走通“進士”這條路,如果一個人經過努力而最終失敗是無憾的,可是李賀卻不是,他連嘗試和努力的機會都沒有,何等愁慘,又是何等的不滿,更飽含了他沒有機會施展才能與抱負并因此虛擲青春的痛恨,當然這種恨,是直指皇帝的,就是詩中所說的“主”。

送王相公之幽州古詩原文(唐詩閑讀買絲繡作平原君)8

(平原君趙勝像)

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平原君,指趙勝,戰國時期趙國貴族,趙惠文王之弟,門下有食客數千,曾任趙相。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軍圍趙都邯鄲,平原君指揮抗秦,曆時三年,後楚、魏聯合,打敗秦軍。手中的美酒啊,要澆祭趙國的土地(因為那裡有平原君這樣的明主)。這兩句承接上兩句,買來好的絲線要繡一幅平原君的畫像啊,有好酒也隻拿去澆祭趙州的舊土。

送王相公之幽州古詩原文(唐詩閑讀買絲繡作平原君)9

(古代計時的滴漏)

漏催水咽玉蟾蜍,衛娘發薄不勝梳。漏,是古代的計時器,銅壺滴漏,聲音幽細,因此說“咽”,很準确,玉蟾蜍,或指滴漏上面玉制的裝飾,又或者詩人寫的這種漏壺就是蟾蜍形狀的,水從蟾蜍口中滴出。衛娘,原指漢武帝的皇後衛子夫,傳說她發多而美,深得漢武帝的寵愛。此處的衛娘,當指向詩人侑酒的美女。聯系起來讀,這兩句的大意是:随着時光的流逝,美女頭上的黑發如雲,終将漸漸變白變少,最終無法梳理。這是詩人盯着美女頭上青絲的感慨,當然也是對自己青春流逝唱出的挽歌。你看,李賀不用平常我們說的青絲換白發,他寫得巧,也寫的生僻,要是白居易,他肯定不會這樣寫。

送王相公之幽州古詩原文(唐詩閑讀買絲繡作平原君)10

(衛子夫畫像)

羞見秋眉換新綠,二十男兒那刺促? 秋眉,指稀疏變黃的眉毛;換新綠指畫眉,唐人用青黑的黛色畫眉黛一般指深黑色,常泛綠光,因此與濃綠色,因此唐人詩中常稱黛色為綠色。刺促指忙碌急迫。詩人反問自己,既然世上沒有平原君這樣的明主,一個二十歲的男兒,面對着歌女、寶馬、美酒與美好春光,還是開懷暢飲吧!風華正茂之年,為什麼要忙碌急迫,勞碌不休呢。顯然,思前想後,詩人由憤世疾俗的無可奈何轉向了享受人生的及時行樂!

送王相公之幽州古詩原文(唐詩閑讀買絲繡作平原君)11

(一生不得志的李賀)

讀李賀的詩,奇字叠出,用字新奇,意境新奇,格局宏大,氣象萬千,常使人耳目一新。他的詩跟屈原、李白是一脈相通的,常讓人歎息他的瑰麗想象,所不同者,他更多流露出年命不永的悲哀,這很正常,李賀身體一直就是多病的,否則他也不會隻活了二十七歲。或許正是他早就意識到了生命短促,或許是人生把他逼到了除詩之外無事可做的境地,所以,他隻好嘔心瀝血,做個“詩鬼”了。

有些事,是上天注定的!

沒有考成進士,對李賀或者不是好事,但對中國文學史,實在是一件大好事,李賀是天才不假,但李賀的詩,是生生逼出來、憋出來的。

(【唐詩閑讀】之178,圖片引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