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長春火車站附近、人民大街路西的勝利公園,是一個十分具有歲月感的地方。在過往的歲月裡,種類繁多的動物園區、連年舉辦的冰燈展覽,都是老長春人對它的點滴記憶。
(上世紀80年代的勝利公園)
1913至1914年間,日本“滿鐵”當局“購買”了頭道溝農民趙洛天的田産,後在該地修建起一座“頭道溝公園”,其最初的設計者是一個名叫自澤保美的日本人。因1907年日本人曾在昔日的人民大街東側、黃河路一帶修建過一座“東公園”,所以這個公園後來也被稱作“西公園”。光陰流轉,公園的名字幾經變換,而今成了長春人熟知的勝利公園。
(淪陷時期的西公園舊影)
勝利公園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園内卻随意散落着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物件,比如來自舊長春石虎溝一帶金代墓葬的石像生等等。僞滿時,公園管理所即設在趙洛天舊居的所在地,也就是今天公園正門北側的管理處所在地。如今,金代的石羊石虎、滿鐵時代的界樁等種種曆史遺迹都在這座黃色老屋的門前陳列。
勝利公園原本是一個動物園,其動物圈舍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是以猴山為中心,有鳥籠、熊舍、狗舍、狼舍和水禽舍,還曾有老虎舍、鹿舍、猞猁舍和孔雀舍,還引進過獅子、大象、駱駝、牦牛等供遊人觀賞。1987年5月1日,公園裡所有動物都被搬遷到了動植物公園。
(上世紀80年代的勝利公園園區地圖)
2003年,在勝利公園進行園區整體改造的時候,工作人員在清理猴山時意外挖出了一尊石像。後來,公園就在正門入口處附近修建了一個小小的廟宇常年供奉,不作聲張,很是低調。這尊石像的身份,系佛教中威名赫赫的不動明王。
(勝利公園裡的不動尊明王石像)
不動明王在日本流傳甚廣,1988年的時候,Taito在FC上推出了一款《影子傳說》的精神續作《不動明王傳》,其沿用了《影子傳說》的核心玩法和系統,并且在畫面表現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場景面積更大,敵人更加豐富,道具也非常多彩,很給力。
(紅白機經典遊戲《影子傳說》)
(《影子傳說》的升級版——《不動明王傳》)
不動明王,即不動尊菩薩,其名号梵音為Acalanatha,譯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指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均能掃除障難,并不為動搖之意。不動,就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就是佛的圓滿智慧。
不動明王為佛教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密宗八大明王首座。他居于五大明王中心位置,亦即居于首位,另四尊明王圍繞在他身邊。且不動明王與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并列,成為民間佛像的三大主尊。
盡管他的形象種類頗多,但比較常見的是通身帶青黑色,一臉二臂,發垂披肩,憤怒瞠目之相。兩隻眼睛或一張一閉、或一眼仰視一眼俯視,牙根緊咬,嘴角兩側露出雙虎牙,牙尖一上一下,右手持劍,左手提索,盤坐于石座上或以童子相站姿安立,腦後有熊熊火焰,也是憤怒的象征。
《大日經疏》卷五載:“此尊坐盤石座,呈童子形。頂上有七髻,辮發垂于左肩,左眼細閉,下齒齧上唇,現忿怒相,背負猛火,右手持利劍,左手持羅索,作斷煩惱之姿。”
不動明王的造型在衆多慈善安詳的佛像裡顯得較為特殊,勇猛魁偉的相貌,使惡鬼妖魔等見而生畏,以此顯示出他的積極性與行動力。他的身相是對那些頑固不化、執迷不誤、受魔障遮蔽的衆生而變化的,以喝醒衆生和吓退魔障。其動作形象的來源主要是由印度教的濕婆(大自在天)的忿怒形象而來。
(唐卡藝術中的不動明王)
不動明王手中的利劍是智慧之劍。世上最大的惡魔,乃是自我的“執”魔,佛家講:“我執,無明”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不動明王内在的密意,不是降伏外在的惡魔,而是以智慧力為武器,來降伏自己内在的“魔”。而魔之真意并非什麼鬼怪妖魔,而應為“磨”,完全是執着“自我”而産生的,一切外在的障礙和痛苦都是來自于内在的障礙與執着,隻要降伏了内心,則外在的一切都将得到淨化。
·END·
長春印象
一座城,一段滄桑往事
合作、廣告、活動洽談請與小編changchuncar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