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疼得受不了,一直哭”“我們今天就去濟南”“可以直接辦住院嗎?”
2022年5月10日,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小兒耳鼻喉科主任田家軍的短視頻平台私信收到一條求助信息,發信息的是臨沂5歲女孩童童的媽媽。孩子究竟得了什麼病?家長為何通過短視頻平台聯系田家軍主任呢?患兒是否已經得到治療?一切都要從一年前說起。
初次病發 輾轉求醫
2021年5月,童童頸部左側隆起一個小包,大小跟花生米一般,有輕微痛感,還伴有低燒。去當地醫院做了幾項檢查,卻沒有查出病因,醫生隻說是頸部炎症,最後拿了幾樣消炎藥便回家了。
随着時間一天天過去,藥物治療并沒有什麼效果,頸部的膿包反而越長越大。媽媽又帶她去了其他幾家大醫院,然而依舊沒有查出病因,甚至治療方案也是大同小異,總歸就是以消炎為主。
折騰了接近2個月,消炎藥吃了一堆,消炎針也打了很多天,可頸部的情況卻愈發嚴重,原本如花生米一樣大的膿包,變得像雞蛋一樣大。
這到底是什麼怪病?看着孩子被病痛折磨得小臉蠟黃,一個個不好的念頭出現在童童媽媽的腦海裡。正值疫情特殊時期,無法離開本市,童童媽媽隻得帶着孩子繼續在當地的幾家醫院輾轉,挂不同醫生的号。
“有可能是梨狀窩瘘。”當聽到其中一位醫生給出的診斷時,童童媽媽松了一口氣。終于找到治療的方向了!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鰓裂和咽囊融合不完全,就會形成鰓裂瘘管或囊腫。第三和第四鰓裂瘘管的内瘘口位于梨狀窩,所以統稱為梨狀窩瘘。童童媽媽查閱資料,童童的症狀與梨狀窩瘘完全吻合。
随即,醫生為童童做了電子喉鏡檢查,然而卻未找到内瘘口!沒發現内瘘口,也就意味着無法确診梨狀窩瘘!童童媽媽的心再次提了起來。症狀符合,卻無法确診,孩子到底得了什麼病?
病情急切,已經容不得童童媽媽慢慢思考,既然暫時無法治本,那就先解燃眉之急。醫生幫童童切開膿腫,引出膿液,并繼續進行消炎治療。意想不到的是,幾天後,童童的燒退了,頸部也開始結痂,病情似乎慢慢好了。不燒、不痛、不癢,隻是脖子上多了一條疤痕,童童的生活逐漸回歸正常。
童童康複了?并沒有!
再次病發 疼痛異常
2022年5月,距離上次病發已經過去一年,童童突然感到嗓子不适,繼而發燒,頸部左側再次鼓起一個花生粒大小的包,怪病又複發了!
一年前醫生提過的“梨狀窩瘘”一詞再次浮現在童童媽媽的腦海中。吃藥打針都沒有用,切開引流也隻是治标而不治本,童童媽媽決定從梨狀窩瘘入手,尋找治愈孩子的線索。通過在網絡上搜索,她了解到不少梨狀窩瘘的相關信息。多番對比,童童媽媽幾乎可以斷定,孩子得的就是梨狀窩瘘!
去年在醫院裡奔波了2個月,隻有一位醫生知道此病,還沒有給出準确診斷,由此可見梨狀窩瘘并非常見病。去哪裡找一位治療梨狀窩瘘經驗豐富的醫生呢?童童媽媽想到了短視頻平台。
在短視頻平台的搜索框中輸入“梨狀窩瘘”,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小兒耳鼻喉科主任田家軍對該病的科普。童童媽媽翻看了田家軍主任所有關于梨狀窩瘘的視頻,病因、檢查、手術等相關問題講得十分詳盡,經驗豐富可見一斑。尤其是手術成功率,更是高達97%!
就在童童媽媽計劃着哪天時間比較合适,帶着孩子去濟南找田家軍主任時,童童的病情突然加重!
上一次病發,頸部膿腫從花生米大小到雞蛋大小用了2個月的時間,而此次僅用了3天!痛感也比上次強烈很多!
“媽媽,好疼啊!好疼啊!”童童僵着脖子,腦袋偏向右側,一動也不敢動,甚至連哭都小心翼翼的,生怕牽動到患處。
眼看孩子疼得直哭,甚至連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安穩,童童媽媽心急如焚,恨不得可以插上翅膀直接飛到濟南。
根據防疫規定,這個時間去濟南,需要攜帶48小時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童童媽媽立馬帶着童童前往最近的核酸采樣點。現在做核酸,大概明天出結果。準備提前預約挂号時,童童媽媽才發現,明天田主任不坐診!
這可如何是好?看着孩子痛苦的樣子,童童媽媽即心疼又心急,哪還能忍心讓孩子再等兩天,于是便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病情急迫 緊急手術
第二天一早,跟田家軍主任聯系妥當,拿到核酸結果,童童媽媽立刻帶孩子前往濟南,當天便住進了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小兒耳鼻喉科的病房。
田家軍主任為童童做了電子喉鏡檢查,最終在梨狀窩處發現了内瘘口,确診了梨狀窩瘘。
此時童童頸部的膿腫已經非常嚴重,腫脹最高的地方,皮膚被膿液撐得隻剩薄薄一層,随時有潰破的可能。病情不等人,田家軍主任立刻協調手術室,盡快為童童安排了手術。
童童之所以會出現頸部膿腫,是因為咽喉部的口水、食物殘渣、細菌等通過梨狀窩處的内瘘口進入到頸部,導緻了頸部的繼發性感染。術中,田家軍主任采用“支撐喉鏡下内瘘口化學燒灼 縫合術”,首先借助顯微鏡找到跟小米粒一樣大小的内瘘口,然後先用化學試劑進行燒灼,再對内瘘口進行環形切開、雙層縫合,以保證手術的一期成功率,最後對頸部的膿包進行切開引流和清創。
術後第一天,童童精神狀态明顯變好。和術前的疼痛相比,術後鼻飼飲食的不适感和換藥的輕微疼痛對她來說已經是“小菜一碟”。此時,童童媽媽才算真正松了口氣。
像童童一樣,多次發病後才确診梨狀窩瘘的情況十分常見,甚至一部分梨狀窩瘘患者幼時開始發病,六十多歲才得以确診。為什麼梨狀窩瘘如此容易漏診誤診?這與發病率和确診難度息息相關。
首先,梨狀窩瘘本身發病率不高,部分基層醫生對此病了解較少;其次梨狀窩處褶皺較多,内瘘口又小,沒有經驗的醫生難以發現内瘘口的存在,确診困難,最終導緻梨狀窩瘘漏診誤診率較高。
近幾年,随着網絡技術的發達,像田家軍主任一樣在網絡上科普宣傳疾病知識的醫生越來越多,大量患者通過網絡找到解決疾病痛苦的方法;像梨狀窩瘘一樣發病率并不高的疾病,也逐漸走入大衆視野,從“疑難雜症”逐漸變為“常規疾病”;像童童一樣及時接受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被一種疾病影響終生的患者越來越少。幫助更多患者,正是田家軍主任在網絡上進行醫學科普宣傳的目的與初心。
科室簡介:
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小兒耳鼻喉科,專注于14周歲(含14周歲)以下兒童耳鼻喉疾病的診斷、治療及康複。小兒耳鼻喉科目前開放床位30張,現有醫師5人,其中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1人;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3人。
臨床工作:
科室診療疾病範圍:主要收治病種包括:兒童扁桃體腺樣體肥大導緻的睡眠呼吸疾病、急慢性扁桃體炎、喉乳頭狀瘤、甲舌囊腫、會厭囊腫、頭頸部血管瘤淋巴管瘤、鰓裂囊腫、兒童氣管及食管異物。自2012年起,我科創新性的開展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技術---支撐喉鏡下梨狀窩瘘内瘘口化學燒灼 縫合封閉術,目前已開展了150餘例,此技術的成功率在國際、國内均居于領先水平。
科室目前開展的特色診療技術有:梨狀窩瘘内瘘口縫合術;兒童頭頸部及咽喉部血管淋巴管畸形的綜合治療;咽喉部乳頭狀瘤等兒童常見的良性腫瘤綜合治療;兒童睡眠呼吸監測。
專家簡介:
田家軍
小兒耳鼻喉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英國皇家倫敦醫院和倫敦大學學院醫院 訪問學者
中國醫促會甲狀腺疾病委員會 青年委員
診療範圍:小兒鼾症的綜合治療、扁桃體及腺樣體疾病診治、先天性梨狀窩瘘的微創治療、小兒氣管食管異物的治療、兒童咽喉頭頸部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治療、咽喉部乳頭狀瘤綜合治療、甲舌囊腫及會厭囊腫的手術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