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桌共食”是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但在你來我往的熱情間,細菌與病毒也有了傳播的機會。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全國各地紛紛出台相應的政策,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實行公筷制。這既是文明新風的體現,也有助于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本期專家:
孫鵬達,吉林大學第二醫院胃腸外科黨支部書記,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外科學博士,生命科學博士後。
什麼是公筷
孫鵬達:公筷就是在聚餐吃飯的時候,準備一雙公用的筷子,這雙筷子不屬于任何人,是放在桌面上的,誰需要吃哪個菜,就用這個筷子夾到自己的盤子裡,再把筷子放回去。
用公筷是不是“瞎講究”
孫鵬達:俗話說“病從口入”,許多疾病是通過飲食來傳染的。多人聚餐時不使用公筷的最大弊端,就是傳播病原微生物。就餐者的唾液由私筷直接接觸飯菜,這些飯菜就很可能沾染上病原微生物,再經由其他人的私筷被送入口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疾病的感染風險。
哪些疾病可能通過筷子傳播
孫鵬達:唾液是疾病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幽門螺杆菌、手足口病、感冒病毒、甲肝病毒等疾病是可能會在互相夾菜、公私筷不分中悄悄傳播蔓延的。
我國是胃癌高發的國家,其中腸型胃癌占胃癌大多數,幽門螺杆菌感染會引起慢性活動性胃炎,在腸型胃癌發生中起關鍵作用。在不分餐的情況下,筷子很可能成為傳播媒介。當一個感染者用筷子夾送食物入口,如果筷子沾染到口腔内的幽門螺杆菌,再去餐盤夾菜,就可能污染食物,進而将幽門螺杆菌傳播給同桌的人。另外,有孩子的家庭常因為不正确的喂食意識,例如直接用嘴巴吹涼或嚼碎食物後喂孩子,也會導緻孩子傳染幽門螺杆菌。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患者的分泌物傳播,比如唾液、穿破的水疱、糞便或觸摸受污染的物件等。如果與手足口病患者共同進餐而不實行分餐、使用公筷的方式,則非常容易受到感染。
甲肝戊肝傳播途徑主要為糞口傳播,且其病毒易在空氣中傳播,如果長期和這些患者共用杯子、碗筷,病毒有可能通過唾液傳染到健康人身上。
流行性感冒也是一種通過聚餐不使用公筷傳染的高發疾病。流感主要是通過打噴嚏和飛沫傳染,人與人之間接觸以及共同用餐,都是具有傳染性的,尤其春夏季節流感高發,預防非常關鍵。
公筷的正确使用指南
孫鵬達:正确使用公筷,應主要注意以下幾點:使用後應放回原處;取菜宜适量,不将多餘的菜返回菜盤;夾取盛器中靠近自己的菜,不随意翻菜;不将公筷公勺插入菜或飯中;使用公勺舀湯應避免湯汁溢出;餐後剩餘食物收集,應使用公勺公筷。
在家吃飯時:
1、公筷公勺。在每個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個人都用公勺公筷取食物;
2、固定餐具。每個家庭成員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顔色上容易辨别;
3、踐行分餐。把做好的飯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員的盤子、碗裡面,大家隻是圍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飯;
4、兒童喂養。鼓勵孩子盡早獨立進食,對不能進食的嬰幼兒,家長或監護人一定用适當的方式感覺孩子食物的溫度,嚴格禁止用嘴嘗試孩子食物、幫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對口喂食孩子、與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
外出就餐時:
1、帶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館的餐具作為公筷公勺;
2、使用餐館的餐具,主動要求在每個菜盤、盆、鍋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備公筷公勺。
正确消毒:
定期更換筷子,最理想為3個月一換,最長不超過1年。建議家庭每天都進行一次碗筷消毒。
消毒方式可選擇消毒櫃消毒,包括高溫消毒、紫/紅外線消毒、臭氧消毒,按照設備要求的溫度和時間進行消毒;煮沸消毒,把洗淨後的餐具放入沸水中,沒過餐具,煮沸5分鐘以上。若消毒奶瓶、奶嘴等用品,時間應不少于15分鐘;蒸汽消毒,将餐具放入蒸籠中加火蒸,當水沸騰後,再繼續蒸20至30分鐘,再将餐具自然冷卻。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鶴
編輯:于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