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魚入侵美國
二戰之後,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與此同時,外來物種的侵入、泛濫問題逐漸成了各國急需面對、解決的問題。比如美國上世紀70年代,為淨化湖泊、河流的水質,從亞洲引入了鲢鳙、鲫魚、鯉魚等多種淡水魚,未曾想一發不可收,如今這些舶來品霸占了衆多水域,甚至沖入五大湖,嚴重威脅本地土著魚種的生存空間。美國漁業部門不得不花費巨資,雇傭人員毒害、電擊、獵殺它們,以抑制亞洲鯉魚快速增長的勢頭。
再比如80年代,我國從美國密西西比河水域引入的巴西龜,計劃大規模飼養以食用。奈何這個外來物種,從網箱逃逸出去,瘋狂啃食、大肆繁殖。再加上養殖、進口,我國每年新增的巴西龜已超過5000萬隻。像周氏閉殼龜、百色閉殼龜與巴西龜在競争中敗下陣來,而野生的雲南閉殼龜已确定滅絕。
目前已知的外來物種入侵事件,幾乎均以“失敗”告終。即便是被我國消費者奉為夜店美食霸主的小龍蝦,如今遍布廣西、雲南、貴州河流、湖泊,至少已經造成3萬畝梯田因洞穴過多而坍塌,為此雲南曾組織圍捕小龍蝦活動,以2年獵殺10萬噸的戰績結束。而本文的主角是原産自俄羅斯、朝鮮半島、中國的黑魚,如今已在美國悄然崛起。
黑魚在美國出現的最早時間可追溯到2002年的新聞報道,新聞裡将這種外形怪異、性情暴躁描述為“蛇頭魚”,這個稱呼恰恰符合黑魚的特點。黑魚頭部碩大,向額前突出,全身也被“蛇紋”纏繞,外形與蛇頭極為相似,即便是在我國,個别地區也把黑魚稱為“北方蛇頭魚”。黑魚屬于典型的掠食性魚,以河裡、湖泊裡的小魚、小蝦、小蟹為食,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
自從黑魚在美國第一次現身,似乎是打開了黑魚的泛濫之門,類似報道接二連三的發生。2004年,有釣友在費城的一個湖泊裡發現了兩個體重超過10公斤的大型黑魚,并且它們已經在這裡“安營紮寨”,數萬黑壓壓的幼苗跟随左右。接着是2005年的10月份,在密歇根湖垂釣的一個釣友,抓獲了一條黑魚,這迅速引起了當地漁業部門的注意,他們擔心黑魚已大批量闖入了五大湖。
漁業部門經過調查發現,最早的黑魚應該來自紐約的水産交易市場,極有可能是水族愛好者将這種外貌怪異、猙獰的蛇頭魚,當做觀賞魚帶入美國的;當然,也有可能是部分商家非法銷售的。陸續發生的黑魚事件,令漁業部門擔心不已,一旦黑魚大規模繁殖、擴張,後果不可收拾。畢竟有亞洲鯉魚的前車之鑒,漁業部門當機立斷,禁止一切黑魚的進口、運輸、販賣,并且鼓勵人們遇到這種蛇頭魚,盡量獵殺掉,不必再放流。
2、美國為何懼怕黑魚
其實不隻是美國,即便是原産地中國、朝鮮,黑魚也處在湖泊食物鍊的頂尖位置,難逢敵手。不過相比中國,美國似乎更害怕黑魚。
黑魚肉質鮮美,可紅燒、可清蒸,還可專門用來熬湯,味道鮮中帶香,自古是食客中的美食極品。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消費的黑魚多達500萬噸,當仁不讓地成為世界最大的黑魚消費國。但美國不同,沒有烹饪、食用黑魚的傳統,市場上銷售的黑魚,多被一些中餐館購買了。但這個量實在太小,不足以“消滅”河裡的黑魚。
因缺少天敵,美國的黑魚普遍偏大,身長超過1米,體重輕松超過十斤,甚至更高。而中國的黑魚,一般僅有3千克左右,就符合上市規格,匆忙捕撈上岸,拿去售賣。所以在中國的黑魚,常常是活不過童年。
前文提及黑魚是掠食魚,關鍵是它的攝食對象和食量。一條成年黑魚可吞食接近體重1/3的食物,所以河流裡一旦黑魚形成群落,意味着短時間内個别魚種将會大幅度減少,對本地土著魚種形成嚴峻的威脅。
比如黑魚處于4厘米内幼苗階段時,以蚊子幼蟲為主;當大于4厘米後,小魚、小蝦特别是魚的幼卵,均是它的口下之物;當體長超過80公分,一口吞下7/8公分的鲫魚、白條。另外是黑魚有強大的繁殖能力,成年的黑魚抱卵量為1~3萬粒,而黑魚又有護魚的習慣,所以最終成為幼苗的黑魚是一個相當大的數量。
最終的結果就是,黑魚在美國河流肆無忌憚的繁殖、擴張,所到之處“無往不克”,嚴重威脅到本地土著魚的生存。
3、美國如何消滅黑魚
美國為消滅黑魚已是煞費苦心,但針對亞洲鯉魚的電擊、捕撈的方法對黑魚,并不怎麼奏效。黑魚遇到危險便鑽入淤泥裡,許多設備根本無法工作。漁業部門不得不發布“懸賞令”,征集了一些路亞高手,或按照捕獲黑魚的重量給與報酬,或幹脆按天計算工資。因為黑魚常出沒在一些與外部連通的私人魚塘裡,還衍生出一個專門捕殺黑魚的職業。不過,這種職業多是一些水電工兼職。
美國商人深知中國消費者對黑魚的喜歡,所以早就蠢蠢欲動。和亞洲鯉魚的泛濫成災不同,黑魚現在處于大肆泛濫的前期,屬于擴張期,意味着黑魚分散、不集中,這樣無疑提升了捕撈難度。其實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培養美國人的飲食習慣。一旦養成,估計這點黑魚恐怕不夠美國人吃的,就像侵入中國的小龍蝦,還需要專門的養殖。
原創:老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