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标】
1.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數學活動認識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并會用字母表示兩個規律。
2.了解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用途,發展應用意識。
【學習重點】
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數學活動認識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并會用字母表示兩個規律。
【學習難點】
歸納總結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
【教學過程】
一、 故事導入:
聽故事,回答問題:
古時候有個人養了一群猴子,猴子最喜歡吃蘋果了,那個人就早上給猴子6個蘋果,下午4個蘋果,猴子一聽不願意了,怎麼早上6個,下午才4個少了二個。于是那個人早上給猴子4個蘋果,下午給6個蘋果,猴子就高興了。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有什麼想說的?有發現這個故事裡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嗎?
師:故事中聰明的養猴人通過交換位置解決了實際問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交換位置這種現象。那麼,在我們的數學中是不是也存在這種現象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合作:
★活動一:探索加法交換律
1.根據觀察,提出猜想:
①教師闆書2 3和3 2。
②學生觀察2 3和3 2,說說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③師:任何兩個數相加,和都不會變嗎?(學生猜想)
2.學生驗證:
①你能照黑闆上的樣子再寫兩組嗎?
②觀察上面的式子,你發現了什麼?你能給你所發現的規律起個名字嗎?
我發現了: 。
我給這個規律起的名字是: 。
③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你所發現的規律嗎?
3.運用加法交換律填一填。
13 9=( ) 13
76 58=( ) ( )
( ) ( )=32 21
( ) ( )=( ) ( )
★活動二:探索乘法交換律
乘法也有交換律嗎?
我的猜想: 。
舉例驗證: 。
我的發現: 。
★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列舉生活實例解釋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感受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用途。
1.數的分解,根據乘法口訣列式。
2.結合本班男、女生人數計算總人數。(兩種方法)
3.學生舉例。
4.加法、乘法驗算。
★活動三:探索減法和除法滿足交換律嗎?
減法和除法中也有交換律嗎?
我的猜想: 。
舉例驗證: 。
我的發現: 。
三、展示交流:
抽查部分小組對前面活動的結果進行展示,其它小組認真傾聽,并作出相應的補充和評價。
讨論:舉出反例證明減法和除法中不存在交換律。
四、達标檢測:
1.運用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填一填。
5 17=( ) 5
45×19=19×( )
29 13=( ) ( )
( )×( )=210×30
a b =( ) ( )
△×□=( )×( )
( ) ( )=( )○( )
( )○( )=( )×( )
2.計算下面各題,并運用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進行驗算。
213 314
31×23
五、全課小結:學生談收獲。
【課前設計思路】
《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是北師大四年級上冊的内容,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探究,理解掌握這兩種運算律,并能夠靈活運用。在教學中,主要想體現以下幾個教學理念。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數學知識隻有通過學生親身主動的參與,自主探究,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在本節課中,盡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獲得。課堂上給學生以充足的思考時間和活動空間,同時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在教學中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我國傳統的數學教學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但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卻恰恰是我們所忽視的。
一位日本數學家說:“學生們在初中或高中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在進入社會後,幾乎沒有機會應用,因而這種作為知識的教學,通常在邁出校門後不到一兩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麼工作,那種銘刻于頭腦中的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卻長期地在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如今各國都比較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美國把數學思想方法作為五條課程标準之一,俄羅斯把數學思想方法作為三條課程标準之一,我國的課程改革也開始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而在本節課中,主要滲透的是歸納猜想的思想方法。以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這一知識為載體,通過舉例,讓學生觀察歸納出交換律,繼而進行進一步的猜想,再舉例驗證,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除了運用不完全歸納法,還滲透了一種反例反駁的方法,通過反例證明猜想錯誤,讓學生明白,猜想通過驗證,有時候是正确的,有時候是錯誤的。
【課後反思】
第一,所選的課題是《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是從第四單元中第三課時,由于前兩課時沒有講,所以學生一下子不能及時轉換到新課中來,沒有給學生提前預習的環節,忽視了學生的感受,沒有考慮學生能不能接受,直接導緻課上學生不在狀态。
第二,設計課的總體思路是猜想——驗證——歸納——應用,結果課堂上,學生并未能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在驗證環節,舉例單一,彙報交流不夠充分,所以歸納結論有些困難,應用環節未能實現理想狀态。
第三,這節課課标中的要求是探索加法和乘法交換律。然而,在探索規律時,采用了不完全歸納法,學生一下子不能理解方法,所以不能從形象的算式中抽象出規律,不能從大量例子中找出算式的共同特點。
整節課的教學狀态不佳,備課中學生學情課标都不能及時思考,不能縱觀全局考慮,設計思路不符合學情,不符合學生,不符合大多數老師口味。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通過這節課,明白了自己身上許多不足之處,今後,加倍努力,尋找适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