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育兒小知識,點關注,不迷路!
8歲的杭州女孩婷婷,身高1米3
已經超過了班裡不少同齡孩子
這本是件讓父母開心的事
可前兩天醫生的一番話
卻讓婷婷媽媽在診室裡當場哭了起來
原來,婷婷的骨齡已經達到了11歲
胸部也開始發育
醫生判斷,最終身高可能到不了1米5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卻讓很多人聞所未聞
8歲女孩胸部發育,一測骨齡已11歲
醫生預測最終身高不到1米5
8歲女孩婷婷,是汪笛醫生最近門診中的一位患兒。這一天正好放學,媽媽早早帶着孩子到了杭州市一醫院小兒内分泌專科。起因是婷婷的胸部發育了。
“孩子身高1米3,在班裡算高的,但這段時間,孩子走路總是遮遮掩掩,我發現她的胸部發育了,而且一直沒有消下去,有些擔心……”婷婷媽媽欲言又止。按婷婷的年紀,标準身高在1米28左右,她稍高一些,但這麼早出現第二性征,不是好現象。汪笛決定,讓女孩去拍一張手部的骨齡片。
結果很快出來,汪笛一看,皺起眉頭:女孩的骨齡已經達到11歲,提前了3年。這時婷婷媽媽打開了話匣子,原來,女兒前段時間乳腺就出現反複發育、消退,最近似乎控制不住了。
結合骨齡片,汪笛判斷,女孩有了性早熟的征象。雖說目前的身高比同齡女孩高兩三厘米,但骨齡對比11歲女孩的标準,身高卻足足矮了12厘米,長高潛力不大,預測終身高不到1米5。
“胸部發育可以通過打針進行抑制,但骨齡卻沒法減小,隻能延緩,有些可惜。”聽了汪笛醫生的一番話,婷婷媽媽忍不住哭了起來。
性早熟可能與塑料飯盒有關裡面的類雌激素是“罪魁禍首”
是什麼讓婷婷性早熟?婷婷媽媽想不通。
她是知識分子,也是一位特别講究的家庭主婦,對女兒的飲食很上心,從不給她吃洋快餐,也不讓她玩手機。
汪笛轉而問,“家裡盛放食物的餐具都是什麼材質?”婷婷媽媽想了想,“好像塑料居多。”
當天,她手上正好拎着女兒的午餐盒,汪笛一看,這隻飯盒是塑料的,整體已經泛黃,明顯經常在微波爐裡加熱,四邊的塑料已經焦糊。她推測,問題可能出在飯盒上。
“每當有孩子确診性早熟,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反思日常飲食是否存在過錯,絞盡腦汁回憶孩子到底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其實除了食物,還有一樣大家完全想不到的東西有關,就是裝食物的容器。”
汪笛所在的小兒内分泌專科門診,一天要看八九十位患兒。進入4月份,号源通常提前一周就被秒殺,2/3是來看性早熟的孩子,其中九成是女孩,最小的隻有6歲,最大的10歲。這些患兒中,有的是遺傳,有的是找不出原因的特發性性早熟,汪笛一問,這些孩子基本都用塑料餐盒。
塑料制品中通常存在一些類雌激素的物質,如鄰苯二甲酸酯、雙酚A等。進入兒童體内後,身體不容易識别,可導緻内分泌紊亂。除讓女孩性早熟,還會使男孩性發育遲緩、精子生成障礙、精子活力下降等。
“女孩的飯盒每天都需要加熱,反複使用,容易促使這類化學物質析出,在兒童體内蓄積,難以被代謝。”汪笛說,即使是宣稱不含雙酚A的塑料飯盒,也可能含有類雌激素的替代成分,最好不要在高溫下反複使用。
塑料制品盡量減少使用3歲後可帶孩子測一測骨齡
“國外已有研究證實,我們身邊的塑料杯、礦泉水瓶、外賣餐盒,廚房裡的包裝袋、保鮮膜、食品罐頭,洗漱台上的化妝品、清潔用品、去污産品,孩子房間堆積如山的玩具等,都可能含有類雌激素物質。”
汪笛說,類雌激素可以通過皮膚、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徑進入人體,讓女孩出現性早熟,讓成年婦女出現子宮卵巢腫瘤、不孕不育等問題。它還會通過胎盤,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影響到女寶寶将來的卵巢功能。
平時,小朋友的塑料飲水杯不要盛放熱水,嬰兒奶瓶最好用玻璃瓶。不要購買劣質玩具或家居用品,塑料飯盒、塑料餐具等不要反複加熱使用。
最近幾年,兒科門診中來看早熟的孩子越來越多,醫生發現,女孩子來例假的時間也越來越早,有的9歲就來了初潮,提前了兩三年。這類孩子的骨骺提前閉合,成年後身高偏矮。
“一般10歲前來例假,就是明确的性早熟,家長平時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身體,必要時測個骨齡。”汪笛建議,孩子3歲上幼兒園後,如果身高比同齡人矮,可以拍一張左手的X光片,輻射隻有普通X光片的1/20,比較安全。
通常骨齡與實際年齡相差1年内是正常的,如果骨齡落後1年半以上,要排除甲狀腺功能或微量元素缺乏;骨齡超前1年以上則要當心性早熟,越早治療越好。汪笛提醒,“如果孩子從小就比别人高,問題不大,如果以前比别人矮,近半年到一年一下子長高許多,就要特别當心。”
性早熟已成敏感話題科學正視問題是關鍵兒童内分泌專科門診号源需秒殺,患兒中九成是女孩,8歲前第二性征發育,這一系列現象的背後,是兒童性早熟發病率持續上升的佐證。性早熟,已是一個敏感的社會話題,由此帶來的早初潮,骨骺提前閉合,成年身高偏矮等後果,影響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值得社會的關注和反思。
每次坐診後,汪笛多感觸至深。孩子都會經曆的青春期發育,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甚至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還是沒能徹底弄清楚其中的機制。但有一點非常明确,激素,尤其是性激素,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孩子吃得越來越好,但“吃得好”不等于“吃得健康”。祖輩們給孩子“補一補”,雖說是愛孩子,卻也讓他們面對營養過剩、體内激素水平失衡的後果。
另一方面,面對變化的身體,孩子們束手無策,父母輩也容易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不願提,也不會教。而美國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開始學習生育、兩性差異等知識。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科學育兒需要從零學起。别讓花朵開得太早,不妨從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開始。
來源 | 杭州日報(hangzhoudaily)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