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孫策正史功績

孫策正史功績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30 03:13:24

小A點評三國風雲人物:孫策(十六)神亭酣戰

文:小A斯蒂芬

太史慈走了五十裡,人困馬乏,蘆葦之中,喊聲忽起。慈急待走,兩下裡絆馬索齊來,将馬絆翻了,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策知解到太史慈,親自出營喝散士卒,自釋其縛,将自己錦袍衣之,請入寨中,謂曰:‘我知子義真丈夫也。劉繇蠢輩,不能用為大将,以緻此敗。’慈見策待之甚厚,遂請降。策執慈手笑曰:‘神亭相戰之時,若公獲我,還相害否?’慈笑曰:‘未可知也。’策大笑,請入帳,邀之上坐,設宴款待。慈曰:‘劉君新破,士卒離心。某欲自往收拾餘衆,以助明公。不識能相信否?’策起謝曰:‘此誠策所願也。今與公約:明日日中,望公來還。’慈應諾而去。諸将曰:‘太史慈此去必不來矣。’策曰:‘子義乃信義之士,必不背我。’衆皆未信。次日,立竿于營門以候日影。恰将日中,太史慈引一千餘衆到寨。孫策大喜。衆皆服策之知人。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1

這是小說第十五回中太史慈被孫策所抓獲的過程。這一回的回目叫做《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大意說的是孫策平定江東三郡的故事。其順序是以曆陽之戰後,孫策先平定丹陽郡,之後是吳郡,最後是會稽郡。這種順序雖然從地理方位上來看合情合理,但是于史實不符。孫策平定江東三郡的正确順序應該是會稽郡,吳郡,丹陽郡。這一點我們在本系列《孫策(十四)與術絕之》中已經做了相應的闡述,原文标題是《簡述孫策平定江東三郡的真實順序,及其向許都拜獻方物的真相》。有興趣的不妨在看一下,小A在此不多做分析。

在這段小說情節中,孫策在“義釋”太史慈以後,對他說了這樣一段話“神亭相戰之時,若公獲我,還相害否?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2

熟悉《三國演義》的讀者朋友們應該并不陌生,這裡孫策所說的“神亭相戰之時”指的就是這一回之前的故事,也就是小說中孫策平定丹陽郡期間,與太史慈的一場意外的遭遇戰。

這場遭遇戰的過程在小說中大概是這樣的:孫策在曆陽之戰中擊敗了劉繇部将張英,進兵來到神亭嶺北側下寨。那神亭嶺上原有一座漢光武帝廟。是時,孫策夜夢漢光武帝召其前去相會,于是就隻帶了十三騎佐将前往廟中焚香祭祀,并趁時探看了嶺南劉繇軍營寨。可是在回來的路上正遇到劉繇屬下太史慈與一小将攔住去路,專叫孫策厮殺。那孫策也是個争強好勝之人,當下挺槍相迎,與太史慈兩馬相交,前後共大戰了一百餘合不分勝負。後來孫策扯下太史慈背上的短戟,而太史慈則抓下了孫策的兜鍪。

所謂兜鍪就是将士們和士兵們所戴的頭盔。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3

就在二人殺的難解難分之際,劉繇率一千軍趕到與孫策屬下程普等一十三騎混殺一場,一直殺下神亭嶺來,又有周瑜領軍前來接應孫策等衆,這一戰一直殺到黃昏,突然“風雨暴至”雙方這才收兵各回營寨。

這段故事在曆史上有一個名目,叫做“神亭酣戰”或者是“神亭大戰”“神亭相戰”,在傳統戲曲當中也有《神亭嶺》的著名劇目。在三國故事當中這一段也算是堪稱家喻戶曉的精彩筆墨。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4

據資料顯示,“神亭酣戰”中所謂的神亭嶺,今天看來隻是一個山丘,位于三國時期曲阿城外,大約也就是在今天的江蘇省丹陽市西南部與常州市金壇區西北部交彙左近。現在當地依然有“神亭村委會”的行政編制。

可能有人會認為,像小說中的這種在戰争中單打獨鬥雙人對戰的故事,也就是小說演義裡為了好看而杜撰,在任何時代裡真正的戰争中,都是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的。

不過,我現在可以負責的告訴大家,這種戰争中雙方将領單打獨鬥雙人對戰的形式,雖然在曆史上少見,卻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的故事就是少有的史實真事。

據《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記載,太史慈投奔曲阿劉繇的時候,被劉繇所輕視,不以其為大将,隻讓太史慈負責簡單的偵查巡視工作。在孫策攻打曲阿的時候,有一次在太史慈與一個騎兵小卒外出巡視的時候,恰巧遇到了孫策。史書記載“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并各來赴,於是解散。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5

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孫策和太史慈的确進行過一場單打獨鬥的遭遇戰,而且是太史慈不畏懼孫策方人多,主動向孫策挑戰的。由此可見,單打獨鬥的戰争形式在曆史上雖然稀少,卻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小說中,羅貫中在“神亭酣戰”的第二天,基于史書中孫策得到太史慈項上手戟和太史慈得到孫策兜鍪的記載,杜撰出了一場敵對雙方叫陣誇勝的橋段,雖然是杜撰的故事,卻尤為精彩。現原文引用如下,以供欣賞:

次日,孫策引軍到劉繇營前,劉繇引軍出迎。兩陣圓處,孫策把槍挑太史慈的小戟于陣前,令軍士大叫曰:‘太史慈若不是走的快,已被刺死了!’太史慈亦将孫策兜鍪挑于陣前,也令軍士大叫曰:‘孫策頭已在此!’兩軍呐喊,這邊誇勝,那邊道強。太史慈出馬,要與孫策決個勝負,策遂欲出。程普曰:‘不須主公勞力,某自擒之。’程普出到陣前,太史慈曰:‘你非我之敵手,隻教孫策出馬來!’程普大怒,挺槍直取太史慈。兩馬相交,戰到三十合,劉繇急鳴金收軍。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6

在這裡需要特别說明的是,無論是小說還是在曆史上,“神亭酣戰”的時間都被定義在了興平二年,也就是孫策曆陽之戰後攻打曲阿期間。這一點在學術界也沒有什麼争議。不過小說中把孫策平定江東三郡,以及擒獲太史慈,太史慈招降劉繇餘部的故事全都囊括進了興平二年的時間裡,卻是完全的出于創作需要。在曆史上這些事其實都是發生在不同的年份裡。

首先,神亭酣戰肯定是發生在興平二年。但是擒獲太史慈卻是發生在建安二年,孫策平定丹陽郡西南部期間。

據《三國志》記載,劉繇被孫策所迫逃奔豫章的時候,太史慈本來是與劉繇一起前往豫章的。可是在路上卻不知道什麼原因失散了,太史慈不得不“遁於蕪湖,亡入山中”這其實就是做起了山大王。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7

蕪湖就是今天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當時隸屬于丹陽郡。之前,我們講過孫策平定丹陽郡是從石城開始,從地圖我們就可以看出,石城與蕪湖非常之近,所以個人估計,太史慈在建安二年孫策起兵平定丹陽郡開始的時候,就應該已經離開了蕪湖,這在史書中“是時,策已平定宣城以東,惟泾以西六縣未服。慈因進住泾縣,立屯府,大為山越所附。”的記載可以得到印證,這也是太史慈自稱丹陽太守的原因。

這裡所說的太史慈“大為山越所附”中的“山越”猜測中應該指的是“泾縣大帥”祖郎等衆。

孫策平定丹陽郡時期的主要對手一個是太史慈,另一個就是祖郎。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8

祖郎這個人我們之前曾經講過,孫策在投奔袁術之初的時候,曾經被派遣到丹陽募兵。結果在泾縣被祖郎所襲擊“幾至危殆”差一點丢掉了性命。《江表傳》記載,孫策以此懷恨,向袁術請兵複仇,袁術這才以孫堅當年的餘兵一千多人交給了孫策。雖然史書并沒有明确的記載,但是我推斷,以孫策的性格,在得到孫堅餘兵後應該是去攻打泾縣祖郎,以報被襲擊之仇。這也是孫策領兵之後的第一戰。

不過,孫策當年恐怕是并沒有抓住祖郎,以至于在之後的兩年裡祖郎仍然活躍在泾縣以西的山越豪強之中,一直到建安二年。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9

據《三國志吳書孫輔傳》記載“策讨丹楊七縣,使輔西屯曆陽以拒袁術,并招誘馀民,鸠合遺散。又從策讨陵陽,生得祖郎等。

在這段記載中孫策抓獲祖郎的地方是在陵陽,陵陽位于泾縣的西南方向,有可能是祖郎被孫策從泾縣一路追趕到陵陽,但也有可能祖朗的屯駐地就是在陵陽,有迹象表明祖郎或許就是陵陽本地人。所以我個人傾向于第二種可能性,理由是《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中所記載的,太史慈進駐泾縣“立屯府,大為山越所附”這句話。也就是說,太史慈在孫策平定丹陽郡之前就已經先來到了泾縣。泾縣本來是祖郎的根據地,而祖朗是山越豪強中的盟主和領袖,史書記載他控制着丹陽郡西南部諸縣。如果得不到祖郎的支持恐怕太史慈很難做到“大為山越所附”。所以祖郎可能也是在經曆了一系列的矛盾之後為太史慈所折服,而讓出泾縣給太史慈作為大本營。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10

從地理方位上來看,孫策自石城南下平定丹陽郡西南部諸縣,肯定會先路過泾縣,所以他應該是先收服了太史慈。據《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記載“策躬自攻讨,遂見囚執。”這與小說中不同,曆史上孫策是親自擒獲的太史慈。擒獲太史慈之後,孫策又急忙替太史慈松綁,牽着太史慈的手說道:“甯識神亭時邪?若卿爾時得我雲何?

你還記得神亭嶺那一場大戰嗎?如果那個時候你抓住了我,你會怎麼樣對我呢?

太史慈回答說道:“未可量也。”這與小說中的“未可知也。”其含義基本上一樣。都是“不好說!”的意思。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11

孫策擒獲太史慈是在建安二年,這一點本來是沒有異議的,可是因為《吳曆》中有一句“(太史)慈於神亭戰敗,為策所執” 的記載,而曾經産生過争議。不過這種記載顯然是錯誤的,神亭嶺位于曲阿城外,而泾縣則位于丹陽郡腹地,兩地相距甚遠,完全沒有任何的聯系。而且早在裴松之注釋《三國志》的時候就已經對這件事進行了印證,太史慈是在泾縣被俘,而不是在神亭嶺。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12

按着《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中的說法,孫策“義釋”太史慈之後并沒有直接的委以重任,而是“即署門下督”,

門下督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全稱是“門下督盜賊”主要負責巡查警示工作,另一種是将帥帳下都督。這兩種其實都是直屬于軍事最高長官的官吏,也算是很大的官職地位,但是由于孫策沒有授予太史慈兵權,也就使其變成了一種榮譽稱号。後來一直到孫策收兵返回吳郡後才拜太史慈為折沖中郎将,并授予了兵權。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13

孫策收兵返回吳郡入城的時候,還有一段與太史慈和祖朗有關的插曲,記載在《江表傳》中。

據《江表傳》記載,祖朗在陵陽的時候,受到袁術的鼓動,糾集山越豪強圖謀聯合攻打孫策。可是卻在孫策親自領兵征讨之下敗下陣來,祖朗等人也被孫策生擒活捉。當時,孫策對祖朗說道:“爾昔襲擊孤,斫孤馬鞍,今創軍立事,除棄宿恨,惟取能用,與天下通耳。非但汝,汝莫恐怖。”這段話大意是說“你當年襲擊我,還用刀砍在了我的馬鞍上,今天我創制軍隊開立事業,已經抛棄以前的仇恨,隻需要有用的人,為的是與天下共通。我不會怪罪于你,你也不要害怕恐怖。”總之,就是孫策摒棄前嫌赦免了祖朗等人。這對于一般被俘的人來說算得上是再生之恩了。史書記載祖朗當即“叩頭謝罪”。孫策随即命人為祖朗 “破械”,也就是開除枷鎖,并且“賜衣服,署門下賊曹”。所謂門下賊曹與前面太史慈的“門下督”應該類似,都是屬于執掌盜賊警衛之事,隻不過級别上應該略微低一點。

後來孫策收兵凱旋返回吳郡,在入城的時候,孫策命令太史慈與祖郎“俱在前導軍”也就是領導軍隊入城。《江表傳》記載當時“人以為榮”,大家都以此為莫大的榮耀。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14

至于孫策命太史慈去招降劉繇餘部的事情,則是發生在劉繇去世以後。據《三國志》記載:“後劉繇亡於豫章,士衆萬馀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撫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還。’策曰:‘子義舍我,當複與誰?’餞送昌門,把腕别曰:‘何時能還?’答曰:‘不過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三國志》中的這種記載,雖然也是說的孫策信任太史慈,但與小說中的過程卻大不一樣,程度上也稍微遜色了一些。

那麼,是小說中的說法存在錯誤還是曆史上的的說法存在錯誤呢?太史慈招降劉繇餘部的前後經過究竟應該是怎麼樣的呢?請看下一篇,紀傳體三國評傳,小A點評三國風雲人物為您繼續解讀!

小A斯蒂芬發表于2019年11月3日。

孫策正史功績(孫策與太史慈神亭酣戰)1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