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機遇與挑戰?綠色金融不僅要支持低碳、零碳領域的産業發展,也要關注傳統的高碳、含碳産業的綠色升級近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期間,在2022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氣候投融資:金融助力綠色複蘇”分論壇上,多位專家就此發出了呼籲,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綠色金融機遇與挑戰?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綠色金融不僅要支持低碳、零碳領域的産業發展,也要關注傳統的高碳、含碳産業的綠色升級。近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期間,在2022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氣候投融資:金融助力綠色複蘇”分論壇上,多位專家就此發出了呼籲。
綠色金融發展成效令人振奮
對于綠色金融的發展成效,中國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周月秋用“令人振奮”來形容。
在服貿會金融展區,《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注意到,參展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成果随處可見。據不完全統計,服貿會期間,圍繞“雙碳”賦能産業發展、碳交易、綠色城市等話題召開近30場論壇會議。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八部門聯合發布《“兩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開放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了22項推動北京綠色金融領域改革的舉措。北京綠色交易所與中國再保險集團、太平洋保險等簽署合作協議,攜手響應“雙碳”目标對金融服務業的新需求。中國建設銀行展出了建行綠色實踐的畫面,展現了建行北京市分行如何為北京“綠水青山”添彩增色。中國人保展區,展示了服務綠色環保闆塊,介紹包括搭建服務“雙碳”保險産品全景圖等。這些活動和成果體現了各金融機構積極主動服務國家“雙碳”目标發展大局的努力。
除各金融機構實踐綠色承諾外,周月秋認為,“令人振奮”還體現在,随着“1 N”政策體系出台、碳減排支持工具推出、行業目錄和指引等的建立和完善,通過一系列引導綠色資金資源配置的機制安排和金融機構政策與産品的創新行動落實,中國的綠色金融已經實現了快速發展,形成了有效的氣候投融資格局。
國際合作逐漸增多
數據顯示,2021年底,中國的綠色貸款餘額達到16萬億元左右,位居全球第一;綠色債券近6000億元,居全球第二。實現“雙碳”目标需要大量的綠色低碳投資,為商業銀行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副行長姚紅認為,這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多家機構預測,實現碳中和目标的新增投資需求在100萬億元以上,需要商業銀行積極參與,創新綠色金融産品,提高綠色金融業務增速和占比。另一方面,煤炭、煤電等傳統化工能源和高碳行業的環境氣候風險增大,商業銀行資産質量面臨挑戰。商業銀行需緊抓政策與市場機遇,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和氣候融資,漸進有序優化資産結構。
在這一過程中,外資金融機構正成為我國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合作夥伴。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王雲峰介紹,彙豐銀行近年來積極參與中國與國際的綠色金融合作框架,例如“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中英氣候與環境信息披露試點項目和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項目、亞洲轉型金融研究小組等。“下一步我們希望與中國的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合作,建立明确的轉型标準,并與國際标準協同,建立統一的轉型金融目錄。”王雲峰表示。
轉型金融需求不容忽視
在本次論壇上,多位專家也呼籲,在優化資源配置的過程中還要重視支持傳統産業綠色升級、節能降碳的改造。
周月秋認為,綠色金融在優化資源配置的過程中,不僅要把重點放在滿足不同類型的綠色、轉型項目在期限、成本上的不同需求上,同時還要重視在傳統金融工具中增加綠色的比重,支持傳統産業綠色升級、節能降碳的改造。
王雲峰認為,盡管綠色金融發展迅速,但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隻有純綠色項目并不夠,化石燃料以及其他高排放行業在轉型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促進這些行業轉型,對實現全球整體氣候目标同樣重要。”
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理事長、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認為,整個金融體系需要一個多樣化的投融資工具的支持,而且這種綠色金融必須具備便利性、可得性、普惠性,使得不同市場主體都能夠平等獲得綠色金融支持,而且需要具備多樣性,滿足不同項目融資需求。
本文源自中國銀行保險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