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為什麼會出現?作者:封秋昌最近許多作家的創作談都說到了生活之于創作的源泉作用,這是“共識”,但筆者又感到,有些作家似乎存在着一種難以言說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他們認為作為中國作家,應該植根本土,講好中國故事,但又認識到用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路子來講“中國故事”,行不通;另一方面,他們又認為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和方法,缺乏“現代性”,說白了就是有點陳舊和過時,甚至擔心會導緻文學的“非文學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現實主義為什麼會出現?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封秋昌
最近許多作家的創作談都說到了生活之于創作的源泉作用,這是“共識”,但筆者又感到,有些作家似乎存在着一種難以言說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他們認為作為中國作家,應該植根本土,講好中國故事,但又認識到用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路子來講“中國故事”,行不通;另一方面,他們又認為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和方法,缺乏“現代性”,說白了就是有點陳舊和過時,甚至擔心會導緻文學的“非文學化”。
可以說,有些作家的創作談強調的仍是“自我表現”,即“我寫的是我自己”,作家所描述的生活都是其所“認識”的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我表現”。讓生活服從作家的主觀認識,還是作家要服從生活現實呢?按照現實主義的創作法則,作家和生活的關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而不是各為一方的平等“對話”關系。
那麼,現實主義是否“陳舊”和“過時”了呢?如果我們研究一下中外文學的發展史,就會得出如下結論:現實主義曆久彌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其一,現實主義源遠流長,縱貫古今。現實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出現在1826年的法國文壇,1829年巴爾紮克的長篇小說《朱安黨人》,邁出了現實主義創作的第一步。但其源頭可追溯到古希臘和古羅馬,比如赫拉克利特、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等古希臘哲學家提出的“再現說”就是現實主義最早的藍本。在歐洲文學的發展過程中,現實主義到了19世紀中期發展到最自覺最成熟的階段,出現了福樓拜、托爾斯泰等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到了20世紀,雖然現實主義失去了主流地位,先後被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所取代,但它依然存在。馬爾克斯等南美作家的作品被冠以“魔幻現實主義”,并被視為後現代主義的流派,但馬爾克斯明确表示,自己的作品屬于現實主義,而非魔幻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流派衆多,但與現實主義相比,許多都是速生速滅。在中國,從《詩經》開始到《紅樓夢》到魯迅再到“紅色經典”,現實主義傳統一脈相承。其他的創作方法,雖有其産生的社會背景和存在條件,但隻适合于某種特定的曆史時段,而現實主義适合于人類社會的任何時代、任何民族和國家。
其二,現實主義文學能夠幫助人們正确地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現實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認為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意識,強調主觀意識要符合客觀實際。強調看問題要抓住主流和本質,發現事物隐秘的内在聯系而不被紛亂如麻的表面現象所迷惑和欺騙,從而達到本質的真實而不是現象的真實,是整體的真實而不是局部的真實。現實主義文學的核心是“典型化”,恩格斯在緻哈克納斯的信中指出:“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了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現實主義文學正是通過典型化的途徑,把握到了社會現實的整體性真實,将現象與本質、特殊性與普遍性、偶然性與必然性有機地統一在典型人物身上。文藝作品隻有塑造出這樣的典型人物,才能既反映生活,又說明生活。這裡要特别指出的是,客觀現實并非隻有一種本質,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本質,而多事物的多本質又有其“共同性”,即“多”中有“一”,所以本質是“一”與“多”的辯證統一;由于同一種本質可以在千萬種現象中體現出來,所以典型人物又是多種多樣的,并非一個時代隻有一種典型。因此,現實主義不會導緻概念化、單一化和簡單化。
再看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由于認識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導緻了不可知論和曆史虛無主義,認為世界是虛無、荒謬、非理性、碎片化的,所以要解構,從而在行文中“前後互否”,主張徹底反傳統,醉心于描述在技術理性的壓抑下人的異化、痛苦、無望、無助、恐懼、渺小等,而後現代主義比現代主義更加片面化和極端化。試想,如果用這樣的創作理念來反映當下中國人民的抗疫現實,會是怎樣的“真實”呢?與現實主義相比,究竟哪一種創作方法更适于反映當下的抗疫現實呢?
其三,現實主義的生命力,還在于它具有的動态性和開放性特征。現實主義的要義是關注現實,這個現實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動态的、發展變化中的現實。現實主義作家在變動不居的社會現實中,谛聽着時代前進的腳步聲,揭示新矛盾、新問題,塑造帶着泥土氣息的鮮活的人物形象,常常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現實主義的動态性,決定了它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是包容的而不是排他的。因為,現實主義文學所描寫的新現實新生活,需要有與之相适應的表現形式,這就需要借鑒,需要創新,而不是墨守成規。所以,馬爾克斯承不承認其作品屬于魔幻現實主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魔幻”成為了他現實主義的特點。由此看來,現實主義作家完全可以借鑒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藝術手法來豐富自己。
文變染乎世情。隻要“現實”存在,現實主義文學就會存在。但是,我們應該懂得,世界萬物是多樣化的存在,文學亦然。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各種創作方法和流派,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多元并存,相互借鑒,才能推動文學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封秋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