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去月球旅行需做哪些準備?作者:【德】弗洛裡安·M·内貝爾,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假想去月球旅行需做哪些準備?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作者:【德】弗洛裡安·M·内貝爾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1月
字裡行間
“走,帶我走,走出空氣污染的地球。走,帶我走,走出紛争喧擾的生活……”翻開德國作者弗洛裡安·M·内貝爾的《月球移民指南》這本書的時候,腦海中會不自覺地響起張雨生《帶我去月球》這首歌的旋律。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千百年來,人類對月球一直充滿着無限的向往和遐思。
人類對月球的科學認識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過這個過程大抵上開始于遠古時代誕生的第一批智人,因為在溫暖的夏夜,他們擡頭就可以看到一輪明月,雖然“今人不見古時月”,但是“今月曾經照古人”。
現代科技一方面打破了人類舊的幻想,同時又将人類的目光引向了更遠的遠方,催生出了新的向往。人們發現,原來地球隻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原來浩瀚宇宙中也許還有其他生命的存在。于是,移民月球也成為人類探索太空和宇宙的重要步驟。
1969年7月21日,搭乘“阿波羅11号”宇宙飛船的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他那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印記。3年後的12月14日,尤金·塞爾南離開月球。截至目前,他仍然是最後一個在月球上留下腳印的人。
移民月球的目标或許還很遙遠,但是“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哪天實現了呢”。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們不僅要“擡頭看路”,也需要“低頭拉車”,也就是說我們要去了解月球,去研究如何實現月球移民,而《月球移民指南》這本書則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定的參考。
書中對移民月球的成本做出了預估,并且得出了結論,建立月球基地并不像普遍猜測的那麼貴;同時還證明了,如果按照計劃按部就班地推進,并且在實施過程中始終注重可持續性發展的話,那麼項目實施起來将會更為輕松。而且,關于月球基地的讨論也将為之後移民火星作出重要貢獻。
同時,這本書也有很多硬核知識,有助于普通公衆了解月球概況、地月軌道等,當然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了解建立月球基地的步驟,畢竟月球基地不管面積有多小,都為人類提供了一個地球以外的生存空間。基地越大,就越有可能将更多地球上的生活方式複制到月球上,以此讓地球上的生命在全球性的災難中存活下來。
而實際上,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一步,那就是在地球軌道上長期駐留。1986年3月15日至今,除去一些短暫的中斷,這種狀态一直得以維持,同時也是我們人類邁出第二步的基礎。當然月球基地的建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甚至有可能出現波折。阿波羅計劃花費了相當于今天1500億美元的巨資,卻并未實現移民月球的目标。但其科研過程中産生的新技術也創造了難以計數的利潤,比如凍幹食品、冷卻服、防火織物、濾水器等都是由這一計劃帶來的衍生技術而催生出的日常用品。
上述例子也表明,從一定程度上月球移民或者說太空移民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在嘗試将一個荒無人煙的天體變得宜居的過程中,人類會意識到這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這會促使人類從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地球:那些我們在陌生星球上強烈渴求的東西,早已存在于地球上。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葉培建院士在一次訪談中對中國人什麼時候能夠登上月球的回答,他說,“我個人認為,隻要載人登月的技術攻關這麼發展下去,隻要國家下決心,在2030年之前,實現中國的載人登月是完全有可能的。”“我相信,我一定能夠看到中國航天員去月球。我一定要做好工作,讓更多人能去,而且能去到更遠的地方。”
最後用這本書的結語來說,那就是:移民月球,意義深遠,技術可行,利潤豐厚,讓我們即刻出發!
來源: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