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類地行星被人類發現,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立下了汗馬功勞,從人類發現的第一個類地行星——開普勒186f起,開普勒-62f,格利澤- 667c,開普勒-452b,類地行星和超級地球已經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清單,他們懸浮在浩瀚的宇宙深處,乍看上去是那麼的迷人,可是随着觀察的深入,每一顆都曾給人類無限希望的類地行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完美,有的距離恒星距離太遠,溫度或許并沒有最初的認定那樣适宜,有的個頭比地球大上太多,讓人不由懷疑是否還是最初認定的岩質星球。
人類在對地外生命的期待和渴求就這樣不斷徘徊在驚喜與失望中,迄今為止仍沒有證據證明我們在宇宙中并不孤單,其實就算在那些類地行星中發現生命又能怎樣?遙遠的距離成了割裂聯系的巨大鴻溝,能做的也僅剩遙遙相望罷了。
可當我們将視線從遙遠的天際收回,望向距離太陽最近的比鄰星時,卻意外發現,就在地球身畔,就懸浮這一顆與地球相似度高達百分之90的類地行星,天文學家将其命名為——比鄰星b。這一發現将類地行星距離地球的最小距離直接縮短至4.3光年。
比鄰星(Proxima),是離我們最近的恒星,是一顆在恒星家族中最為弱小的紅矮星,由于他是在太過昏暗,肉眼根本無法在夜空中捕捉到他發出的熒光,可正是由于比鄰星的輻射微弱,才給了僅僅距離他0.05天文單位的比鄰星b出現生命的可能。
據觀測,比鄰星b大概率跟地球一樣是岩質行星,他質量至少是地球質量的1.3倍,由于其軌道距離恒星極近,隻需要11.2個地球日便可圍繞恒星公轉一圈,如果按照地球的算法,比鄰星上的一年隻有不到12天。依據比鄰星所發出的輻射數量結合兩者之間的距離,比鄰星b可以接收到的光和熱,将達到地球的三分之二,這是一個很理想的數值,這讓比鄰星b可供人類移民的概率大大提高。
更為令人振奮的是,歐洲正在智利建設的極大望遠鏡(E-ELT)也将在2024年開始投入使用,屆時我們将可以直接通過望遠鏡看到比鄰星b的一切細節,甚至可以發射微型星際飛行器對他的大氣和地表特性直接進行探測。一切證據都表明,比鄰星b将是人類真正意義上可以實現探索的第一個類地行星。
早在2016年,史蒂芬·霍金就曾宣布啟動“突破攝星”計劃,向比鄰星系發射數千個微型太空探測器,用以探測半人馬座α星系是否包含類地行星,可以有條件容納生命形成,沒有龐大的身軀限制,微型星際飛行器在激光推進下可以在幾分鐘内加速到光速的五分之一,每秒可以向前飛行六萬公裡,4光年的距離僅僅20年時間便可到達,在算上照片數據傳回的時間,25年内,我們或許就可以得到 比鄰星b的一手資料。
當然,比鄰星b的各項特征中并不全是驚喜,幾個潛在因素或許并不利于維持生命:
這些不利因素可能使比鄰星b的環境比地球惡劣得多,當然,一切都屬于科學範疇内的合理推測,
比鄰星b到底如何,是否适合人類宜居,可能還要更長的時間去證明。
但值得期待的是,比鄰星雖然與太陽的形成年代相近,但由于其較小的質量,熱核反應大大減緩,科學家預測比鄰星可以穩定燃燒數千億年,而我們的太陽已經進入中年期,如果人類真的可以存續到太陽老年之時,或許比鄰星将是流浪地球的最終歸宿。
有山有水有大氣!地球的“孿生兄弟”被發現,上面會存在生命嗎?
完整的宇宙到底有多大?真的存在宇宙邊界嗎?
有科學家推斷,人類或是宇宙中最早誕生的文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