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作者:詩涵
又綠了些,綠得如此謙卑
身世低矮,仿佛潔淨的眼神望向蒼穹
又長高了些,可以擒住一隻白蝴蝶
人間穿梭是搖搖晃晃的平衡
碧綠的清水河,打槳者獨立水面
滑落到偏旁
人是倒過來的草
清淨的時候,安于做獨木橋
風吹一下方知存在,草原擺蕩
一整片野性像馬群穿過黃沙
更像被電擊過的,能量自帶飄逸
萬千的浮動,萬千的光
住在邊緣的人群提着露水晶瑩
保持一根高度,正如保持一盞燈的永明
點評
草,如同春天的訊息,其形象矮小、簡潔、卑微,它們匍匐地面,仰望星空,無存多餘雜念。随着時間推移,草日漸長高,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停落間,草葉晃動之時,詩人複看到河中劃着竹筏的人橫打槳杆,聯想起人世情物。無常的世事無非擺渡的船,在搖搖晃晃中體味喜怒哀樂。
從象形上講,“人”字偏旁反轉就是長在地面的草,以草喻人則暗示謙虛謹慎。詩人強調“清淨的時候”,卻隐沒熱鬧的時刻,無非突出一人時,君子慎獨。“獨木舟”可以理解為慎獨的具象。
最後,詩人筆鋒一轉,把草置身風的吹動中,“野性像馬群”“被電擊過”,道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倔強性格。随後,詩人将草暗喻成“邊緣的人群”,噙在草葉間的春露象征純粹的性情和高潔的靈魂。即使身處逆境,即使身處懸崖,也應保持風骨,像一盞燈綻放永明。
《草》,寫出一種處事的精神和情懷,如沐春風,清新自在,不乏自然之感,不匮人生之理。(啞猴)
詩涵,本名羅婧,女,80後,詩人,系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某傳媒集團。有詩歌、散文、随筆及評論發表各類報刊雜志。部分詩歌作品收入多種選本。著有《故鄉的意義》《燭豆》《金魚草和蝴蝶花》《靈魂空洞的烙印》。
編輯:小雪
圖片: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