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3日,航天員大隊首批航天員停航停訓儀式在北京航天城舉行,吳傑、李慶龍、陳全、趙傳東、潘占春等五位中國首批航天員因超過黃金飛行期,正式停訓停航,他們五人奮戰16年沒有一次飛天機會,抱着遺憾永久地離開了航天員大隊。
就在這時,航天員陳全注意到了年齡較大的,也還沒有飛天履曆的航天員鄧清明,兩人緊緊擁抱在了一起:不論是主份還是備份,都是咱航天員的本份。老鄧,努力,别放棄!”
陳全說這句話的背景就是鄧清明屬于航天員大隊唯一一位沒有飛天的第一批現役航天員,無論是比他大1歲的楊利偉,還是大2歲的聶海勝,亦或比他小3歲的劉旺,至少都有過飛天經曆,唯獨鄧清明不上不下。
生怕鄧清明心裡有包袱,陳全才專門在退役之時鼓勵他、激勵他。
不過,在鄧清明内心,早已形成了一種意識,那就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我們看看鄧清明的成長履曆就知道了。
1966年3月16日,鄧清明出生在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東陂鄉一個農村家庭,父母文化較低,家裡還有兄妹5人,鄧清明作為大哥,很早就承擔起幫助家裡排憂解難、輔助兄妹學習的重任。
責任歸責任,學習成績卻始終沒有落下。鄧清明深知,農村的孩子要想出人頭地,唯一的法子就是好好學習,知識改變命運。因此,在那個時候,鄧清明最大的希望就是考大學、好好上班,減輕家裡的負擔。
然而,就在高中的最後一學期,鄧清明的機會突然來了;空軍來到家鄉招飛,父母想着把孩子送到部隊摔打磨練,就鼓勵老大鄧清明報名,沒想到一切都非常順利,體檢和學習考試都達到了标準,成功被空軍錄取。
18歲的鄧清明,就這樣來到了部隊,先後在河北保定航空兵預備學校、新疆哈密第八飛行學院學習。
當時鄧清明去軍校的時候,全村都為他自豪,很多人還親自歡送;看到鄉親們的熱情期盼,鄧清明默默發誓,一定要在部隊幹出點成績來,決不能讓家鄉的父老鄉親失望。
進入部隊後,鄧清明确實做到了,從他所經曆的兩個“小幸運”中就能看得出來。
第一個小幸運是:避開了百萬大裁軍。1985年我軍進行了深度的裁軍改革,很多兵員都被裁撤退役,鄧清明為了能繼續留在部隊,刻苦訓練,以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的态度,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科目,以優異的成績成功踏進了高教團,得以留隊,這為他日後有機會從空軍進入航天員隊伍打下了基礎。
第二個小幸運是:加入了航天員大隊。當了13年的空軍戰鬥機飛行員,鄧清明趕上了國家航天事業的起步階段,就果斷報名。憑借平時在空軍部隊過硬的飛行技能、紮實的飛行知識,順利從全國一千多名飛行員中脫穎而出,與另外13位空軍飛行員一起組建了中國航天員大隊,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
經過5年的航天訓練,2003年鄧清明與楊利偉、聶海勝、費俊龍等戰友一起全部通過了考核,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飛行任務的能力,獲得三級航天員資格,同時創造了世界航天員訓練零淘汰率的紀錄,實現了從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到陸軍神舟飛船航天員的轉變。
可是通過了航天資格,并不意味着他們每個人一定會飛天。
别看戰機飛行員是穿行在“天空”,航天員是翺翔在“太空”,隻有一字之差,對人的要求卻是天壤之别。
也正是在這裡,鄧清明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3次與太空擦肩而過。
神舟9号飛船任務定下後,景海鵬搭檔劉旺、劉洋,作為主份航天員飛天,鄧清明和其他戰友作為備份航天員;
神舟10号飛船任務定下後,聶海勝搭檔張曉光、王亞平,作為主份航天員飛天,鄧清明又是備份;
神舟11号飛船任務定下後,景海鵬搭檔陳冬,作為主份航天員飛天,鄧清明還是備份……
每一次,鄧清明都是和主份航天員訓練一樣的科目,訓練一樣的強度,卻隻能站在地面擡頭仰望戰友在太空執行任務。
二十多年來,鄧清明眼看着楊利偉代表中國首次飛天、眼看着翟志剛代表中國人首次在太空出艙漫步、眼看着同歲的景海鵬三次翺翔太空、眼看着第二批航天員王亞平和劉洋以及陳冬兩次飛天……
雖然有遺憾、有傷感,但是鄧清明并沒有放棄,因為在航天員大隊中早已形成了一個共識:戰友飛就是我在飛。面對誰上誰不上,他們首先想到的是任務需要、是國家榮譽。
鄧清明靠着這份堅持,在航天之路逐夢24年,時刻把“甯可備而不用,決不用而無備”的要求落到實處。
但是話又說回來,随着陳冬、劉洋、蔡旭哲乘坐神舟14号飛天執行任務的人選來看,第二批航天員開始成為中國載人航天的主力軍,第一批航天員随着年齡因素逐漸進入幕後,鄧清明再過四五年就要邁進花甲之年,未來再飛天的機會非常渺茫,晉升少将軍銜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恐怕也就隻能停留在大校銜了。
唯一欣慰的是,鄧清明的女兒鄧滿琪繼承了父親的航天大志,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年輕“航天人”。
在此,向鄧清明緻敬!無論是否飛天,他都是中國航天的英雄,必将在共和國航天事業上青史留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