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朱光潛談讀書

朱光潛談讀書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9 00:25:33

朱光潛談讀書(朱光潛書是讀不盡的)1

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都沒有一讀的價值。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須慎加選擇。你自己自然不會選擇,須就教于批評家和專門學者。

我不能告訴你必讀的書,我能告訴你不必讀的書。我所指的不必讀的書,是談書的書,是值不得讀第二遍的書,走進一個圖書館,你盡管看見千卷萬卷的紙本子,其中真正能夠稱為“書”的恐怕還難上十卷百卷。你應該讀的隻是這十卷百卷的書。在這些書中間你不但可以得到較真确的知識,而且可以于無形中吸收大學者治學的精神和方法。這些書才能撼動你的心靈,激動你的思考。

其它像《文學大綱》、《科學大綱》以及雜志報章上的書評,實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與其讀千卷萬卷的詩集,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千卷萬卷談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你也許要問我像我們中學生究竟應該讀些什麼書呢?

十五六歲以後的教育宜重發達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重發達想象。所以初中的學生們宜多讀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談到這裡,我還沒有答複應讀何種書的問題。老實說,我沒有能力答複,我自己便沒曾讀過幾本“青年必讀書”,老早就讀些壯年必讀書。

比方中國書裡,我最歡喜《國風》、《莊子》、《楚辭》、《史記》、《古詩源》、《文選》中的《書箋》、《世說新語》、《陶淵明 集》、《李太白集》、《花間集》、《張惠言詞選》、《紅樓夢》等等。

在外國書裡,我最歡喜溪茲(濟慈)、雪萊、考老芮基(柯爾律治)、白朗甯諸人的詩集,蘇菲克裡司(索福克勒斯)的七悲劇,莎士比亞的《哈孟列德(哈姆雷特)》、《李爾王》和《奧塞羅》,歌德的《浮士德》,易蔔生的戲劇集,杜(屠)格涅夫的《新田地(處女地)》和《父與子》,妥斯套夫斯克(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福洛伯(福樓拜)的《布華裡(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小說集,小泉八雲關于日本的著作等等。

同時,你要知道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導,自己也須費些工夫去搜求。我從來沒有聽見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讀書十種”,或“世界名著百種”讀下去,便成就一個學者。

别人隻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

讀書方法,我不能多說,隻有兩點須在此約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态度衡量書的内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僅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各人天資習慣不同,你用哪種方法收效較大,我用哪種方法收效較大,不是一概而論的。你自己終究會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決不能給你一個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讀書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隻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

朱光潛談讀書(朱光潛書是讀不盡的)2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兩句詩值得每個讀書人懸為座右銘。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少讀如果徹底,必能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涵泳優遊,以至于變化氣質;多讀而不求甚解,則如馳騁十裡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心花意亂,空手而歸。世間許多人讀書隻為裝點門面,如暴發戶炫耀家私,以多為貴。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讀的書當分種類,一種是為獲得現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識,一種是為做專門學問。為獲常識起見,目前一般中學和大學初年級的課程,如果認真學習,也就很夠用。

所謂認真學習,熟讀講義課本并不濟事,每科必須精選要籍三五種來仔細玩索一番。常識課程總共不過十數種,每種選讀要籍三五種,總計應讀的書也不過五十部左右。這不能算是過奢的要求。一般讀書人所讀過的書大半不止此數,他們不能得實益,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而閱讀時又隻潦草滑過。

朱光潛談讀書(朱光潛書是讀不盡的)3

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興趣,或是科目,或是問題。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從頭讀到尾,以求對于該科得到一個概括的了解,作進一步作高深研究的準備。

讀文學作品以作家為中心,讀史學作品以時代為中心,也屬于這一類。以問題為中心時,心中先須有一個待研究的問題,然後采關于這問題的書籍去讀,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諸家對于這問題的意見,以供自己權衡去取,推求結論。重要的書仍須全看,其餘的這裡看一章,那裡看一節,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對于初學不相宜。

朱光潛談讀書(朱光潛書是讀不盡的)4

不過初學者以科目為中心時,仍可約略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微意。一書作幾遍看,每一遍隻着重某一方面。

它是精讀的一個要訣,可以養成仔細分析的習慣。舉看小說為例,第一次但求故事結構,第二次但注意人物描寫,第三次但求人物與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對話、辭藻、社會背景、人生态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讀書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統組織。

比如看史書,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與政治的關系,則全書中所有關于這問題的史實都被這中心聯系起來,自成一個系統。以後讀其它書籍如經子專集之類,自然也常遇着關于政教關系的事實與理論,它們也自然歸到從前看史書時所形成的那個系統了。

朱光潛談讀書(朱光潛書是讀不盡的)5

一個人心裡可以同時有許多系統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許多"部首",每得一條新知識,就會依物以類聚的原則,彙歸到它的性質相近的系統裡去,就如拈新字貼進字典裡去,是人旁的字都歸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歸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斷的知識,不但易忘,而且無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識必須與舊有的知識聯絡貫串,這就是說,必須圍繞一個中心歸聚到一個系統裡去,才會生根,才會開花結果。

記憶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讀過的書所形成的知識系統,原本枝葉都放在腦裡儲藏起,在事實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儲藏,過目即忘,則讀亦等于不讀。

我們必須于腦以外另辟儲藏室,把腦所儲藏不盡的都移到那裡去。這種儲藏室在從前是筆記,在現代是卡片。

記筆記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學家采集标本,須分門别類訂成目錄,采得一件就歸入某一門某一類,時間過久了,采集的東西雖極多,卻各有班位,條理井然。這是一個極合乎科學的辦法,它不但可以節省腦力,儲有用的材料,供将來的需要,還可以增強思想的條理化與系統化。預備做研究工作的人對于記筆記做卡片的訓練,宜于早下工夫。

本文節選自朱光潛《談讀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