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編制财務預算,編制資金預算的邏輯要簡單一些,因為資金預算的标的很單純,它以企業資金收付為基礎來編制。這裡說的資金,包括現金、銀行存款、現金等價物等。編制資金預算,目的是為了說清楚企業原本有多少錢,本期能收到多少錢,本期要花出多少錢,最後算出期末能結餘多少錢。轉換成專業語言,資金預算的編制邏輯是企業上期的資金結餘加上本期資金流入,減去本期資金流出,等于期末資金結餘。
至于資金預算的期限設置為多長,企業可根據管理需要自行設定。如果企業一個月編制一次資金預算,上期、本期就對應上月、本月,如果企業一周編一次資金預算,上期、本期就對應上周、本周。
編制資金預算的基礎是什麼呢?是财務預算。為什麼這麼講呢?看一下資金預算表就明白了,資金預算的上期結餘對應會計報表裡的貨币資金期末數,财務預算表裡涉及到資金流入、流出的事項引流到資金預算表即可。
明白了以上邏輯和原理,我們就不難設計資金預算表了,這個表可當作預算模闆使用。我們做預算時總得借助一個模闆去填數。資金預算的模闆設計相對容易,畢竟它牽涉的因果較少。
資金預算表主要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上期資金結餘;第二部分,本期的資金流入;第三部分,本期的資金流出;第四部分,本期的資金結餘。填報資金預算表的重頭戲在于細化本期的資金流入和流出事項。
資金流入流出事項要細化到什麼程度呢?一般根據企業管理需求做細化,同時也要根據資金流入流出金額大小做細化,細化後的名目要貼近業務實際、足夠接地氣,以求讓閱讀人一眼洞穿精要。不僅财務領導能看懂,業務領導也應能看懂,方便他們溝通交流。
資金預算表和現金流量表有些類似,但不完全一樣。資金預算表屬于管理報表,它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第一,管理報表是沒有固定格式的。既然沒有固定格式,我們就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業務實際需要去做設計表格樣式,可根據企業管理需要随時調整表格樣式。
第二,資金預算表編制的基礎和财務預算編制的基礎是不一樣的,資産負債表也好,利潤表也好,編制基礎都是權責發生制,資金預算表的編制的基礎是收付實現制。
第三,資金預算可以看作是财務預算的補充。為什麼要有這個補充呢?财務預算最終要算出預期利潤是多少,利潤是有欺騙性的,它的欺騙性表現為兩點:首先一點,利潤不一定有現金流入做支撐,企業有利潤不見得有錢,光有利潤沒有錢,企業仍然沒辦法有序運轉。編制資金預算表,資金和利潤對照着看,能給企業管理者更多提醒、更多警示。
前面我提到了,資金預算編制的基礎是财務預算。财務預算先框定的經濟事項,特别将其中涉及資金收支的事項引流至加資金預算,等于突出了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倘若資金預算脫離了财務預算,資金預算很可能就偏離了财務範疇。
為什麼做了财務預算,還要做資金預算呢?有利潤不見得有現金,有費用不等于有支出,利潤表裡列支的成本費用未必就花了公司的錢。有的費用以前錢就花了,但沒及時入到成本費用,有的成本費用入賬了,花錢還要再等一段時間。利潤我們要考慮,資金我們也要考慮,所以企業最好又做财務預算,又做資金預算。
做一個小結,說一說編制資金預算表的優越性。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什麼?是财務管理。很多人對這句話理解并不透徹,總覺得企業裡财務管理不怎麼重要,沒覺得它是中心。如果你所在的企業沒有把财務管理當成中心,說明這個企業市場競争意識遲鈍。
财務管理的核心又是什麼呢?是資金管理。資金是企業的血液,編制資金預算是為了暢通企業的血液流動。另外,資金預算可彌補财務預算的不足。資金預算按收付實現制編制,可修正權責發生制形成的誤導。
編制資金預算比較靈活,它沒有編制财務預算那麼高的綜合性。以編制财務預算為例,一些大企業往往在10月份就開始啟動預算編制工作了,一直要忙到下一年1月份才能定稿,起起落落要花三個月的時間。财務預算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收入預算、成本費用預算、資産采購預算、材料采購預算、人工成本預算……還需要考慮各種分攤分配比例、會計做賬的基礎原則……把這些考慮全了,才能把财務預算編出來。編制資金預算省事得多,隻需考慮資金收支。
資金預算編制還可以做得相對靈活,做得更有時效性、針對性。資金預算能随時指導财務日常管理,可以給企業預警資金鍊安全。花錢前先做資金預算,沒有預算花錢,這個錢必須走特殊審批流程。另一方面,企業但凡編制了資金預算,對可能出現的資金短缺,可留出應對的緩沖時間。
大型企業對财務預算的編制工作都很重視,小企業則沒有這個意識。小企業規模有限,一眼就能看穿家底,又何需編預算呢?甚至有的小企業就是個家族式企業,錢也好、材料也好,産品也好,就是一家子人管着,隻要東西不丢,肉爛在鍋裡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企業規模小,固然不必須編财務預算,但資金預算我建議編制。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方面,資金預算能直接幫到企業改進管理;另一方面,資金預算編制的難度小。既能幫助企業改進管理,又不需大費周折,企業幹嘛不編制資金預算呢?
有幾類企業尤其應編制資金預算。
第一類企業,小微企業。小微企業本身就沒什麼錢,抗風險能力弱,小微企業不把資金盤算好,很容易受困于資金鍊斷裂。
第二類企業,創業型企業。這類企業創始人投錢不多,企業需要引入财務投資人補血。在産品做出來之前,企業如果把錢花完了,又沒找到新的風投救場,這企業就該關門了。
第三類企業,虧損企業。企業已經虧損了,這個時候更應把錢看得重一些,虧損不見得能導緻企業關門,但沒錢了,企業可就真要關門了。虧損企業多熬一天是一天,也許熬過危機,就迎來轉機了。
第四類企業,資金鍊繃得比較緊的企業。這類企業往往是瘋狂擴張的企業,這也幹,那也幹。大勢擴張有它的好處,可以抓住機會創收益,資金使用效率也比較高,但也有它的不足,資金鍊繃得太緊了,很可能因一個地方出漏洞,整個攤子都癱瘓。
感謝您的閱讀,請點擊右上角“ 關注”,每天獲取實用好文章!
「理個稅」提供最專業财稅資訊及中小企業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管家服務。
來源:指尖上的會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