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粗糧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常見的,而且這個東西也是非常不錯的,如果是使用不當的情況下,也可能會出現适得其反的後果,應該要選擇适合自己吃的一些處理才可以達到讓身體更加健康的,我們就應該來看,應該怎麼去選擇呢。
粗糧不可随便吃 根據體質挑選适合自己的粗糧
平和體質,全面均衡地選擇五谷雜糧
平和體質是人群中最理想的體質,也更健康,但在飲食方面也不可以毫無節制。在五谷雜糧的選擇上一定要全面均衡,才能讓平和體質錦上添花。
平和體質者飲食需要全面均衡,不能偏愛某一種。這是因為五谷雜糧有着不同的性味歸經,偏愛某一種容易導緻體質偏頗。比如糯米性味甘溫,高粱性味甘、澀、溫,如果偏愛這兩種食物,一年四季,不管天涼還是天熱,每天都吃這兩種食物,那麼就會偏向濕熱或陰虛體質;而薏米性味甘、淡、微寒,荞麥或小麥、綠豆的性味都為甘、涼,大麥性味甘、鹹、涼,如果長期吃這幾種雜糧,勢必會損傷體内的陽氣,導緻身體偏寒,趨向陽虛體質。因此,平和體質的人在食用五谷雜糧時,要全面均衡,每種都吃一點兒,但都不能過量。
痰濕體質,薏米不可遺忘
痰濕體質的人多體型肥胖,身重易倦,易患上糖尿病、腦卒中,心腦血管疾病等。日常飲食應以清淡、健脾利濕、宜肺祛痰的食物為主。在五谷雜糧中,慈米可謂是健脾利濕的最好選擇。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胃、肺經,有利水滲濕、健脾除痹之功效。薏米最常見的功效便是用于脾虛洩瀉等疾病,尤以脾虛濕盛者特别适用。凡出現水腫腹脹、食少洩瀉、腳氣浮腫等脾虛濕盛症狀,都可用薏米來治療。《本草綱目》中就說:“薏米,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痹者用之。土能勝水除濕,故洩瀉、水腫用之。”
濕熱體質,紅小豆、綠豆任意搭配
濕熱體質者在調理上還需以燥濕清熱、飲食清淡為主要原則,除了要注意遠離濕熱環境外,在飲食上還需少吃甜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喝酒(濕熱之性最大),少吃肥膩的食物。在五谷雜糧方面,紅小豆、綠豆健脾胃、除濕熱的功效都很好,濕熱體質者不妨多食用一些。
紅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具有健脾利濕、解毒消癰、清利濕熱之功效,是中醫養生學上祛濕的藥膳之品。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紅小豆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故對濕熱體質、痰濕體質者較為适宜。紅小豆還含有豐富的皂角苷,可刺激胃腸道,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對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有較好的療效。
綠豆性味甘、涼,入心、胃經,有清熱解暑、潤燥熱、厚肥腸、解毒(食物中毒)之功效。當然,綠豆的清熱作用不單指暑熱,身體内隻要有熱都可以用綠豆祛除。所謂的“潤澡熱”也就是敗火,祛除體内的澡火,濕熱體質者體内有熱,因此食用綠豆正當時。紅小豆、綠豆雖然都有利水消腫、解毒療瘡作用,但各有所偏。紅小豆利水祛濕作用更好,而綠豆清熱功能更強,因此,對于濕熱體質的人來講,同時食用紅小豆、綠豆,清熱燥濕的效果最佳。
血瘀體質,五谷雜糧搭配中藥材一起化瘀
血瘀體質的人由于體内氣滞血疾瘀,經脈便循行不暢,于是身體很容易産生各種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而且疼痛較為持久、位置固定,通常都是那種刺痛,比如偏頭痛、痛經、胃痛、胸痹、痹症等,瘀滞時間長了,就會生腫瘤包塊。因此,血瘀體質的人在調理上需要遵循行氣活血的原則。
五谷雜糧行氣活血的效果并不是特别顯著,不過,如果搭配一些行氣活血的中藥材,那麼行氣活血的功能就顯現出來了。例如山楂、玫瑰花、金橘、桃仁、川芎、丹參、地黃、地榆、五加皮等,都具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郁的功效。
氣郁體質,粗麥類食物讓人變陽光
氣郁體質的人性格都比較内向,情緒多變,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且多疑,芝麻綠豆大的事都能觸動他敏感的神經,總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惆怅難安,喜歡歎氣,身上還會出現竄痛感。氣郁體質的人如果不及時加以調理,很容易發展成抑郁症。
氣郁體質的人,氣郁在先、瘀滞為本,故疏通氣機為氣郁體質者的養生原則。中醫認為,肝主疏洩,可以調節全身的氣機,因此氣郁體質的人在調理上還需疏肝理氣,平時多吃一些有理氣作用的食物。在五谷雜糧中,粗糧類的食物如小麥、大麥等,疏肝理氣的效果就非常好。
特禀體質:扶正固表,剔除過敏源
特禀體質是一種特殊的身體禀賦,通常情況下,是由遺傳因素造成的特殊狀态的體質,也就是先天就形成了過敏體質的禀賦。很多容易過敏的人每天都生活在擔心中,生怕一不留神兒,身上就開始過敏起疙瘩,或者哮喘、打噴嚏等,并且認為這種狀态要維持一輩子了,所以過敏的人心理上承受着很大的壓力。
根據中醫“體質可調”的原理,我們可以通過中藥、飲食、運動等對特禀體質進行幹預,并将偏頗的體質逐漸恢複到較為平和的體質。調理特禀體質,扶正固表,提高免皮力是關鍵。因此,在運用五谷雜糧調理養生的過程中,選用扶正氣的谷物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大米、糯米、小米、玉米等都屬于“補氣谷”,可以多吃一些。
誤區:常見四點要避免
在多吃粗糧的前提下,科學的食用方法也很重要。北京電力醫院健康管理部副主任技師、營養組主管李燕提醒您,吃粗雜糧時别陷入以下誤區。
誤區1:用粗糧制品替代粗糧。速溶麥片、雜糧粉、全麥面包等打着粗糧旗号的食品琳琅滿目,但其中很多都經過精加工,含有大量糊精,它比澱粉還容易消化吸收,升糖指數更高。一般來說,真正的粗糧制品口感并不太好,賣相也不好看。比如,有些全麥面包白白胖胖、油膩膩的,肯定不是真正的全谷物食品。不妨自己烹饪健康的粗糧食品,想吃粗糧粉的話自己在家磨,以便更好地保留膳食纖維等營養素。
誤區2:品種吃得單一。報告顯示,國人吃粗糧的品種過于單一,集中在小米、玉米、燕麥、薏米等食物上。這不利于營養均衡,也很難保證吃到占主食1/3的推薦量。建議盡量把不同的粗糧融入三餐中,比如用燕麥、小米、黑米等制成雜糧粥,早上喝;中午吃煮玉米;晚上吃個蒸地瓜。
誤區3:粗糧有益健康,誰都可以随意吃。粗糧基本人人都适合吃,但老人、兒童和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腹脹、消化不良。可以粗糧細做,比如熬粥、蒸糕等。另外,要結合體質選粗糧,比如,高血糖、高血脂人群适合吃燕麥和豆類;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可以吃小米粥;貧血的人适合吃黑米,幫助補鐵。
誤區4:粗糧可以随便吃,不用控制量。粗糧的優勢在于其纖維含量高、體積大、飽腹感強,能減少主食攝入總量。有些人過于迷信粗糧的營養功效,于是頓頓隻吃粗糧,結果影響消化、導緻腹脹等問題。粗糧雖好,也要控制攝入量,吃到七八分飽即可。
吃法:最忌烹饪太複雜
沒有經過精加工的粗雜糧其實口感一般不好,所以有些人将其做成菜,比如拔絲地瓜、芙蓉玉米羹、鹹蛋黃h南瓜。但其中往往加入額外的油、糖,失去了本身的優勢。此外,粗雜糧同樣含有很多澱粉,當菜吃會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并減少蔬菜等其他食材的攝入。
所以,粗雜糧的烹調方法别太複雜,比較好的方法有:一是簡單蒸煮最好。每種粗雜糧都有自己獨特的香味,烹調時無需加太多糖、油等調料,蒸煮等簡單烹調反而最健康。二是與細糧搭配。比如與大米一起做成雜糧飯,與枸杞、紅棗等熬粥,與白面做成雜糧餅等。需要提醒的是,紅豆、綠豆等粗糧用高壓鍋烹調更有利于保護抗氧化成分,比如多酚類物質。三是充當配菜增加攝入。比如用紅豆、綠豆、芸豆炖排骨,用黃豆炖豬蹄,煲湯時加入糙米、玉米、薏米等。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有的粗糧營養價值也是非常豐富的,可是大家在選擇的情況下,應該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的體質,但是選擇不對的話,也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的一些健康可能會導緻身體出現一些并發症,必須一定要選擇适合自己吃的才是最好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