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學蟲洞
動畫片《黑貓警長》中有這麼一段劇情,成為了很多人的“童年陰影”:母螳螂在新婚之夜把公螳螂吃掉了,大喜變大悲,實在吓人。但經過調查得知,母螳螂交配後吃掉公螳螂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不過,在現實中,母螳螂交配時,真的會吃掉自己的丈夫嗎?
螳螂螳螂也被稱為“刀螂”“禱告蟲”,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在古希臘,這種肉食性昆蟲被視為先知,因為它們舉起前臂的樣子跟祈禱的少女很像。
世界上已知的螳螂種類達到2000多種,在全球範圍内廣泛分布,其中近150種在我國有所分布。
它們鐮刀狀的前臂能夠自由彎曲,足以輕而易舉地捕捉昆蟲,是自身有力的捕獵武器。
不管是捕捉蒼蠅等小型昆蟲,還是擊殺跟自己體型差不多的蝗蟲,它們通常都能獲得出彩的戰績。
值得注意的是,螳螂的“鐮刀”上有着鋒利的鋸齒,既有助于鉗制敵方,也能用來更好地進食獵物。除了前臂這對拿手武器之外,它們還有着其他的本領,比如速度。
螳螂被稱為昆蟲世界的殺手,敏捷度相當高,也善于僞裝。有些螳螂能僞裝成葉子、花朵,用于迷惑昆蟲;有些處在幹旱地區的則會拟态成水滴,吸引小蟲前來“取水”……
對于螳螂,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莫過于它們那獨特的交配方式。
答案是肯定的,在現實中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對螳螂正在交配,母螳螂把公螳螂的頭吃掉了,但交配并未終止。
不過,不是所有的公螳螂都會在交配中被吃掉。有些公螳螂就能安然無恙地完成交配,并在這場繁殖中平安存活。那麼,被吃掉和順利存活的區别在哪呢?
首先,跟螳螂的種類有關。螳螂種類多達2000多種,不同的種類,其脾性自然存在不同,有些較為兇悍,有些則比較溫和。
比如斧螳屬、薄翅螳螂,都是公認的兇猛螳螂種類,非常不好惹,對待伴侶也是鐵石心腸。母螳螂一言不合就可能“吃掉丈夫”,有時一邊交配一邊進食,讓人瞠目結舌。
而大魔花螳螂、纖柔螳等,性情較為溫和,夫妻關系較為穩定和諧,“吃夫率”相對來說比較低。
其次,母螳螂是否吃公螳螂,還跟二者交配時的狀态有關。
這又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來探讨,一是母螳螂的饑餓程度,二是她是否做好了交配的準備。如果母螳螂肚子很餓,那麼公螳螂就會在交配時被吞吃入腹。
同時,母螳螂在産卵後需要大量的營養,所以有些公螳螂在交配中會甘願成為它們的食物。
而如果母螳螂沒有做好交配的準備,公螳螂貿貿然“霸王硬上弓”的話,很可能遭到反擊。不得不說,為了繁殖後代,螳螂真是拼了命在行動。
公螳螂和母螳螂的博弈螳螂中固然存在母螳螂交配時吃公螳螂的現象,但并非所有公螳螂都隻能“束手就擒”,它們也有自己的逃生技能。
在靠近母螳螂之前,公螳螂是知道自己可能面臨的危險的,所以它們會十分謹慎。先是小心翼翼觀察,從後面偷襲,或者是用美食吸引對方的注意力,找到合适時機再跳到對方背上開始交配。
不過,也不排除有的母螳螂依舊會轉過頭來,将公螳螂當成點心享用。
除了出手謹慎之外,螳螂還有其他方式保命。《生物學快報》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雄性斑光螳螂會試圖通過“先下手為強”來避免自己被吃掉。
研究團隊在實驗中觀察了52對螳螂的争鬥,發現公螳螂的制勝訣竅是先發制人。如果公螳螂出擊更快,率先用前臂抓住母螳螂,那麼它有78%的幾率平安逃脫。
有些雄性斑光螳螂運氣更好,它們在攻擊雌性時,在對方腹部造成了嚴重但不緻命的傷口,這樣一來逃生的成功率就達到了100%。
而如果在交配中,如果雌性斑光螳螂率先發動攻擊,那麼雄性的結局就是被吃掉。
有趣的是,雌性斑光螳螂不僅能夠通過交配來繁殖,還可以“無性繁殖”克隆後代。這樣一看,雄性斑光螳螂在繁衍中似乎就顯得沒什麼存在的必要了。根據推測,它們會演化出相應對策,保證能夠進行交配,避免自己在自然演化中被淘汰。
結語
母螳螂吃掉公螳螂,在螳螂中并非普遍現象。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生存繁衍的方式,而且很多動物的繁衍方式,用人類的角度來看都非常奇葩。
————————————
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