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18變奏小提琴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18變奏小提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3 22:37:38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18變奏小提琴(魔鬼的另一面帕格尼尼的小提琴與吉他二重奏)1

文/李子麟

傳說中的帕格尼尼(1782-1840)有着“魔鬼形象”:梅菲斯特般的高瘦身材、眼睛凹陷、披一頭長長黑發的外形,加之如有神助的小提琴技巧,俨然是一位自帶神秘光環的魔術師。後世許多作曲家如李斯特、肖邦和舒曼在成名之前都是不折不扣的“帕粉”,樂此不疲地将其小提琴技巧與主題旋律移植到自己的鋼琴作品中。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以及盧托斯拉夫斯基等人還以其《第24首随想曲》的主題創作了著名的變奏曲。在這個小提琴大師的光環背後,其實還有一個迷人的花園,遍布美麗的旋律和親密的對話,即便今人聽來也會有“小清新”之感,這是專屬于小提琴與吉他二重奏的園地。

18世紀,歐洲的古典吉他藝術已臻至頂峰,吉他的構造也趨于完善(1790年,第六根弦開始進入了吉他體系,流傳至今的吉他六弦定音模式也得以确立)。當時,意大利地區聚集了衆多吉他演奏能手,其中較為出名的有戈拉尼亞尼、卡魯裡、莫裡諾等。19世紀,正直浪漫主義初期,人們開始注重對于樂器表現力的開發,從而導緻了古典吉他的衰落,當時古典吉他的調弦由金屬制成,吉他的規格形已完全成型,但其作品産量卻少之又少。而帕格尼尼的“橫空出世”,無疑為整個浪漫主義初期帶來了一縷清涼的“微風”。

1795年3月,拿破侖的軍隊入侵意大利北部,帕格尼尼的故鄉熱那亞也未能幸免。于是,這個尚未确立作曲家身份的年輕人來到意大利西北部,背井離鄉來到一個名為博爾紮内托的小村莊避難,對吉他的探索也正始于此。刻苦專研的他,不僅在演奏技術上取得驚人進步,還開始嘗試為小提琴與吉他創作小曲。誰能想到,成年後的帕格尼尼會為這兩件樂器寫出一連串隽永的精美樂曲。

帕格尼尼在22歲寫下的《A大調二重奏鳴曲》(0p.61)享有盛名,他将其題獻給自己最早的贊助人馬凱賽•内格裡的妻子艾米利亞。此曲标題中的“concertata”一詞強調了兩件樂器競奏的原則,不像之後的很多小提琴與吉他二重奏是主從關系,這裡的吉他遠不僅是伴奏地位,而是擁有大段獨奏戲份。第一樂章始于吉他強有力的掃弦,随即引出彬彬有禮的旋律,小提琴處于伴奏地位。在接下來的重複樂句中,兩者互換角色,吉他化身一位紳士,襯托着小提琴這位嬌豔皇後。轉調片段則截然不同,節奏采用三連音推動着音樂急奔高點。第二樂章的調性轉移至同主音小調,吉他率先奏出主題,小提琴聲部随後跟進。憂傷的小調搭配倚音營造出一種别樣之感。若說第一樂章是戀愛初期的相互調情、你侬我侬,那麼本樂章便如同彼此心靈上的溝通,它能喚醒彼此靈魂深處的柔軟。第三樂章回到第一樂章的明朗大調,八六拍的舞蹈節奏顯得優雅歡快。小提琴以其獨特的柔美歌喉詠唱出醉人的旋律,宛若山間的清泉一般輕柔起伏,又令人恍若置身世外桃源,感受着遠離嘈雜與喧鬧的片刻安逸和升華。

相比之下,同時期創作的兩套小提琴與吉他奏鳴曲(op,2、op,3)較為中規中矩。這兩套作品各6首。兩種樂器在此并沒有達到理想的均衡狀态——在這裡,小提琴是絕對的主宰者,吉他隻是僅處于伴奏地位。同年,帕格尼尼那套震古爍今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問世。若仔細研究我們不難發現,這兩套作品在技術層面上的諸多相似之處,如作品3号第5首的第一樂章代表愛情的雙音演奏、第6首第二樂章中的華麗撥弦技巧等等,這類技巧在《24首小提琴随想曲》中均有所運用。另外,作品2号和作品3号中,吉他那純厚而又靈動的音色已基本缺失,這使得兩者在樂曲風格方面都兼具了炫技性與抒情性。如此看來,也就不難理解帕格尼尼為何要這樣了,他似乎将前者視為後者獲取靈感與技術的“試驗田”。

雖說帕格尼尼的作品得到了大量的出版,但1828年之後創作的18首小提琴與吉他奏鳴曲(Op.64)卻是少有的在其生前出版的作品之一,其每6首是一組,編号分别為MS112A、MS112B、MS112C,并依次出版。此時的小提琴與吉他奏鳴曲相較于上文提到的1804年作品2号與作品3号奏鳴曲,在展現形式上有所不同,相較于前者的小提琴的“至尊”地位,後者則不再是小提琴獨自的舞台,在聽覺上,兩件樂器之間更具有一種協奏性質,從而使作品的表現力大大提升。作品中的協奏因素在今人看來更多是受到帕格尼尼自己的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的影響,而追根溯源則會發現他的五部小提琴協奏曲中的後四部全部創作于1828年前後,可見這一時期帕格尼尼對于協奏曲的情有獨鐘,所以就不難理解他為何要将協奏因素融入在小提琴與吉他作品當中去了。并且,這些作品的吉他部分也在業餘音樂愛好者中廣為流傳。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18變奏小提琴(魔鬼的另一面帕格尼尼的小提琴與吉他二重奏)2

除此之外,後世音樂家們喜歡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改編為吉他與小提琴版本。如帕格尼尼1835年創作的《勃魯克巴變奏曲》。這是一首專門為小提琴所作的變奏曲,全曲總有60個變奏,每20個變奏為一個部分。帕格尼尼以一段極為簡單的旋律,開始了複雜的變奏。而這樣的形式也為那些沉迷炫技的演奏家提供了一次絕佳的機會,後人甚至在原作的小提琴聲部之上又附加了吉他聲部。如今,随着時間的推移,改編後的版本在知名度上大大超越了獨奏版本,由此可見吉他與小提琴這對組合的魅力所在。

如果仔細去聆聽這些吉他與小提琴的重奏作品,會發現太多我們未曾感受過的帕格尼尼情懷。若聽不到這一縷縷柔美的旋律,我們又怎能感受到這位魔力四射的琴王背後暗藏的動人柔情?

帕格尼尼為什麼不把這些優美的樂句運用到那些“正規”的作品中,卻偏偏選中小提琴與吉他的組合呢?他将自己極少表現出的溫柔一面傾注其中,到底有什麼特殊的緣故呢?認真挖掘作品背後的故事,不難看出,帕格尼尼将幾乎所有的吉他作品都題獻給了女性。相傳帕格尼尼在1801年離開家鄉來到盧卡,并邂逅了一位女子,而這位女子正是一位熱衷吉他音樂的演奏家。為赢得佳人芳心,帕格尼尼在工作之餘寫下了不少小提琴與吉他的二重奏,并将其作為特别的禮物贈送給這位女子,期望與其“琴瑟和鳴”。1807年,他将一部二重奏作品取名為alla Signora Dida,這也成為後世樂迷們探究這位“神秘女子”之名的線索。這或許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若事實如此,反倒更能容易地将這段傳奇故事與那些柔情的樂曲聯系起來,而這個故事也成為這些作品的最佳诠釋。但是,筆者在查閱一些正規的音樂辭典時,并沒有發現對這段情史的記錄。若帕格尼尼的二重奏作品全部是為這位女子而作,這一段情若如此刻骨銘心,那史書上絕不可能隻字不提。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18變奏小提琴(魔鬼的另一面帕格尼尼的小提琴與吉他二重奏)3

帕格尼尼的許多小提琴演奏技巧——如雙音和弦、左手撥弦等,顯然受到吉他演奏技術的啟發。其實,帕格尼尼曾公開表達對于吉他這件樂器的态度,他說:“我不喜歡吉他這種樂器,我隻是把它當作一種幫助我思考的方法和刺激想象的工具。做一些我在小提琴上所不能做的事情,除此之外,它沒有什麼價值。”可無論如何,帕格尼尼都為後世留下了為數衆多的吉他作品。帕格尼尼的吉他作品數量并沒有得到準确的考證,但絕不少于140首。其中為小提琴與吉他的二重奏作品多達28首,還有一些三重奏、四重奏的作品。在吉他演奏水平方面,帕格尼尼曾達到當時的頂尖水準,而這與他先前的一些言論又似乎有些南轅北轍。

無論怎樣,帕格尼尼為小提琴與吉他所作樂曲的動人之美是無庸置疑的。在這些作品中,小提琴與吉他就如同相愛至深的戀人;而音樂,亦是如此;吉他的俏皮與優雅的小提琴相互成就,并臻于完美,為我們展現出“魔鬼”的“天使”人格。我們不得不感歎曆史本該是如此,它公正地呈現藝術家的全貌,卻意外地被後人貼上某一特定“标簽”,而帕格尼尼就是其中的一例。當我們卸下孤傲與狂放的有色眼鏡,再次闖進這位琴王的音樂世界時,便會發現他秉性中溫柔的一面。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18變奏小提琴(魔鬼的另一面帕格尼尼的小提琴與吉他二重奏)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