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尺講台承載着教育的夢想

三尺講台承載着教育的夢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6:15:49

三尺講台,方寸之間,有一群人,用匠心守望初心。他們或紮根大山,為鄉村女孩照亮夢想;或從教終身,誓要在講台上呼出最後一口氣……

張桂梅

讓學生“腳下有路、眼前有光”

三尺講台承載着教育的夢想(三尺講台的意義)1

盯完學生們課間操後的張桂梅回到辦公室吸氧、吃早餐、吃藥。新華網 丁凝 攝

三尺講台承載着教育的夢想(三尺講台的意義)2

張桂梅貼滿膏藥的手。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1996年,張桂梅調到麗江華坪中心中學教書。教學中,她發現很多貧困家庭女孩辍學,産生了創辦免費女高、“改變山裡三代人”的想法。為籌款辦學,她曾連續幾個假期去街頭募捐。2008年,華坪女高正式成立。

十幾年來,她幫助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圓夢大學。長年的過度操勞,讓她的身體漸漸不堪重負。她數次病危入院搶救,體重從130多斤掉到90斤左右。在一份診斷書上,醫生密密麻麻給她列出了骨瘤、血管瘤等20多種疾病。華坪縣檔案館編号從231到238的檔案櫃,擺滿了她200多件各種榮譽。這麼拼,她圖啥?——“讓學生們遠方有燈、腳下有路、眼前有光。”

于漪

“一個中國人,對自己的母語應該有一種血肉親情”

三尺講台承載着教育的夢想(三尺講台的意義)3

20世紀80年代,課後活動中,于漪與學生們暢所欲言,親如一家。資料圖片

三尺講台承載着教育的夢想(三尺講台的意義)4

于漪與年輕教師們交流。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于漪出生于1929年,早年飽受艱辛,她在炮火連天中輾轉求學。1951年,于漪從複旦大學教育系畢業,躬耕于中學語文教學事業。于漪堅持“教文育人”,認為語文不僅教孩子運用語言文字,更是在建設學生的精神家園,塑造其靈魂。于漪說:“一個中國人,特别是求學的學生,對自己的母語應該有一種血肉親情。”

她一心推動将“人文性”寫入全國《語文課程标準》,其語文教育思想在全國産生重大影響,被譽為:“育人是一代師表,教改是一面旗幟”。

衛興華

“不唯上、不唯書、不唯風、不唯衆”

三尺講台承載着教育的夢想(三尺講台的意義)5

這是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衛興華。 新華社發

1925年,衛興華出生于農民家庭。小學時,老師給他取名“衛顯貴”,希望他将來榮華富貴。從小目睹日軍暴行的他,把名字改為“衛興華”,立志振興中華。1952年,衛興華于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幾十年來,他筆耕不辍,發表文章1000多篇,出版著作40多部,成為中國最多産的經濟學家之一,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奠基人之一。他主編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教材,是全國影響力和發行量最大的教材之一。

衛興華主張教學相長,總是鼓勵學生提出不同意見,“不唯上、不唯書、不唯風、不唯衆”,是衛興華踐行一生的座右銘。

高銘暄

研究立法、教書育人就是生活的全部

三尺講台承載着教育的夢想(三尺講台的意義)6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高銘暄接受采訪。(單博文/攝)

自1953年任教以來,研究立法、教書育人即是高銘暄生活的全部。從1954年到1979年,高銘暄全程參與并見證我國第一部刑法典的誕生。他是我國刑法學專業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導師,曾針對博士研究生提出一整套教育思想,創造性地提出綜述教學法,現在,這種方法已應用于刑法學乃至整個法學界的研究生教育。

年過90歲後,高銘暄仍在指導學生,忙着寫文章、做法律咨詢和講座。他說:“無論社會活動如何繁忙,我都堅持在教學第一線。我認為教學是老師的神聖職責。”

李保國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三尺講台承載着教育的夢想(三尺講台的意義)7

李保國(前)帶領學生實習。新華社發

1958年,李保國出生于一個農村家庭。他是恢複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大學畢業後,他留校任教。“我見不得老百姓窮”,學農林的他,上班僅十幾天便和另外兩名教授一頭紮進太行山。他帶領山區百姓,讓140萬畝荒山披綠,讓10萬農民甩掉了“窮帽子”。

留校任教時,有人勸他為本科生上課“意思”一下就行了,他不同意,說要從本科階段開始引導,讓學生熱愛農林專業。他把學生“趕”到田間地頭,和學生一同做課題,一同上山下園、住通鋪。學生說,李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人生的引路人。

樂建昆

為盲人球員帶來心中的光

三尺講台承載着教育的夢想(三尺講台的意義)8

圖片來源:雲南省殘疾人聯合會網站。

在剛剛結束的東京殘奧會中,中國盲人足球隊獲得第四名,隊員魏建森和劉猛都是樂建昆的弟子。

樂建昆是昆明市盲啞學校體育教師。2005年,他和同事組建起雲南省盲人足球隊。多年來,先後輸送9名隊員到國家盲人足球隊。跟随他訓練的學生們,慢慢地克服了心裡障礙,增強了信心,他們開始敢獨自走街串巷、坐公交車、超市購物……他的弟子楊樹專說:“樂教練最大的幫助是突破我心中障礙,讓我心中有光。”

葉連平

“最後一口氣要在講台上呼出”

三尺講台承載着教育的夢想(三尺講台的意義)9

視頻截圖

1928年出生的葉連平生于山東青島,後來到安徽和縣蔔陳村,成為一名小學臨時代課老師。每個月36元錢,他一幹就是幾十年。退休後,看到村裡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守兒童無人輔導,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創辦了“留守兒童之家”,2000年至今,“留守兒童之家”共輔導留守兒童超1000名。

2012年,葉連平發起成立了“葉連平獎學金”。9年來,他共計捐出了約30萬元。如今,93歲高齡的葉連平老人仍在講台上,他說:“我希望最後一口氣要在講台上呼出”。

沈雪松

用大愛續寫生命

三尺講台承載着教育的夢想(三尺講台的意義)10

沈雪松與他的學生。

1970年,沈雪松出生在一個教師世家。大學畢業後,他任教于廣西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為師29載,他紮根教育一線,多次獲評CUBA籃球比賽優秀教練員。他疼惜學生,經常掏錢資助貧困學生,待學生如同父親待孩子一般。

今年9月2日,沈雪松因病去世。他捐獻的器官讓3人獲得新生。他的學生說:“他用自己的言行在教導我,要做有奉獻精神的人。”

9月10日是教師節,讓我們向所有的老師說一聲,“謝謝您!”

來源:“人民網+”客戶端

策劃:劉鑫

文案:田令

綜合: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等

來源: 人民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